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怎么解決孩子膽小的問題 孩子膽小怎么辦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6)
“媽媽,我害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有不少家長都聽孩子說過這句話。
聽到鞭炮聲說“媽媽,我害怕”;
看到小朋友在那邊玩,想加進去,又怕被拒絕,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害怕”;
跟陌生人打個招呼,孩子默默地躲在后面,用行動表示“媽媽,我害怕”;
老師讓孩子上臺講個故事,孩子也不敢上去,說“我害怕”;
種種的“害怕”讓孩子畏縮不前,而“害怕”的原因卻讓大人覺得很無奈:這么點事,有什么好怕的?

前幾天去奶茶店,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買飲料,媽媽很快地點好了自己要的,然后對孩子說:你要喝什么,自己跟服務員姐姐說。
孩子看了看單子,輕聲地跟媽媽說:媽媽,我害怕,你幫我點。
媽媽一臉不解:點杯飲料有什么不敢的,自己說,別害怕!
服務員也輕柔地問:小朋友,你要喝什么?
孩子還是不敢說,媽媽頓時拉下了臉:說句話都不敢,這么膽小有什么用,不敢點就別喝了。整整僵持了十幾分鐘,媽媽拉著淚流滿面的孩子走了。
對于孩子的“害怕”,家長會很順其自然地回答一句“別怕”,甚至用“強迫式”療法,用行動去“逼一逼”孩子,希望孩子發現這沒什么好怕的,然而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家長的不當做法還可能讓孩子膽小一生。

研究發現,9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至少有7種以上的害怕。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膽小害怕其實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很普遍的一種情緒。為什么孩子會有“害怕”的心理呢?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生來懼怕兩樣東西,一是怪而大的聲音,二是身體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恐懼心理都是后天養成的,主要包括不熟悉的事物,曾經造成傷害留有恐怖記憶的事物,沒見過的東西,沒聽過的聲音等。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教育有很大關系,往往是對待孩子的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上過于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孩子的心里緊張。
蒙臺梭利也曾提到:大多數孩子的恐懼心理源于日常生活中成人的教育。
“不要哭,不然老虎要來咬你了!”“再不乖,就讓警察把你抓走!”“再調皮媽媽就不要你了!”兩歲之后,不少孩子會進入叛逆期,事事跟大人唱反調,而大人為了讓孩子順從,會采用語言嚇唬孩子,被嚇唬的孩子,當下會乖乖聽話,但卻在孩子心理埋下了“恐懼”的影子。
心理學家認為,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是自信、活潑、開朗的,而在缺少愛,不安全的環境中沉著的孩子,則容易出現人格障礙。用“恐嚇式教育”,其實是一種“愛的撤回”,會讓孩子感到暫時性的“情感拋棄”。

孩子出現害怕情緒時,父母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和愛護,希望借此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雖然當下孩子安心了,但孩子并沒有從根本上克服,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如果沒有父母陪伴,更加膽小恐懼。
相對于寵溺的家長,還有一部分家長過于嚴厲,看到孩子膽小,覺得“恨鐵不成鋼”,訓斥孩子沒出息“,是“膽小鬼”。
每個人在面對陌生環境時都會表現不同程度的緊張、退縮和封閉行為,而孩子的自主評價主要來自父母,在父母給予的“消極評價”中,孩子會擔心越來越小,甚至變得自卑。

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是大腦的先天本能,在童年時期,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對情緒的調節能力不足,一旦負面情緒,很難讓自己及時恢復平靜。
簡單地說“別怕”或者逼迫孩子面對,不僅于事無補,還相當于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并不會因此而減少恐懼。
加州大學神經心理學教授艾倫舒爾博士提出,我們大人要充當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當孩子產生負情緒時,及時幫助孩子恢復平靜。
所以在孩子覺得害怕時,要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給予適當的安撫以及科學的解釋。孩子在講述的過程中,也會釋放一部分恐懼情緒。

美國某大學曾針對考試恐怖感做過這樣一次實驗,召集三組大學生聽不同的錄音帶。
給第一組學生聽“無法解出試題而焦慮的聲音”,第二組聽“家長鼓勵考試失敗的孩子的話語”,第三組聽“發現蟲子跑到床上而騷動的聲音”。
結果,第一二組考試成績都有上升,學生表示,聽錄音帶時,覺得很不安,但真正考試就沒那么緊張了。
爭對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長可以提前給予演練,比如孩子害怕打針,可以在家里多跟孩子玩類似的角色扮演游戲。
孩子害怕跟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多邀請朋友的孩子到自己家里,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和小伙伴接觸,逐漸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

逆商是指面對困難時抗打擊、挫折的能力。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可以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的“逆商”。同時要注意引導,平時可以跟孩子說一說自己恐懼或者害怕的經歷,分享自己面對恐懼、害怕時的應對方法。
也可以給孩子選擇相應的繪本,讓孩子從繪本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逆商。
比如我給我家寶寶選擇的這套《逆商教育繪本》。

3-6歲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孩子對社交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家長卻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培養孩子的逆商很有必要。
這套繪本總共有10冊,包含了讓孩子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各種情況,比如害怕失敗、恐懼、害怕分離、怕被拒絕、害怕挫折、怕被否定,被人欺負,說錯話或者做錯事被嘲笑等讓孩子容易產生害怕心理的各個方面。

這些繪本里的各種貼近生活的故事,既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很常見的一種情緒,也讓孩子知道自己遇到這些時可以怎么面對。
等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就會引導他想一想,該怎么做呢。

除此之外,這套繪本里面的內容還是中英雙語的,家長可以掃碼伴讀,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里面的小動物形象也深受孩子喜愛,可以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里面除了給孩子的話外,還有給家長的話,讓人深受啟發。

這一套總共有10本,原價118元,現在只要39.8。平均一本不到4元,比買玩具劃算許多,還能培養孩子的逆商。
總之,當孩子對媽媽說我害怕時,要及時看到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害怕,也要教會孩子應對的方法,讓孩子遇到挫折時不僅感受到害怕,更能得到更好的成長,變得自信滿滿。
上一篇:錘哥帶孩子出來 錘哥是個孩子控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