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一個多月前,活潑可愛的1歲寶寶琪琪(化名)突然變得不愛動也不愛笑了,吃得越來越少,面色越來越差。父母帶著她在當地多家醫院奔走,始終無法明確病因。慢慢地,寶寶還出現了全身水腫。
幾經輾轉,一家人慕名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內科就診,經專家沈捷醫師確診,孩子患有“川崎病”。進一步的冠脈造影顯示,孩子的右冠狀動脈近端呈顯著瘤樣擴張伴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嚴重狹窄,川崎病合并了最嚴重的心臟病變,導致心力衰竭。
“川崎病”號稱寶寶心臟的“第一殺手”,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非特異性血管炎,心臟病變是其晚期最嚴重的并發癥,表現為冠狀動脈擴張和冠狀動脈瘤、心衰甚至心肌梗死。
琪琪的病情兇險,進展迅速,心功能越來越差,生命危在旦夕,必須立刻采取救治措施。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緊急調動心胸外科、心內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進行多學科會診,一致認為冠狀動脈搭橋術是首選治療方案。
“冠狀動脈搭橋術”被譽為“心尖之舞”,兒童的血管更是比成人細很多,而琪琪僅僅有14個月,手術難度極具挑戰。手術由心胸外科鄭景浩主任團隊實施,術中發現:琪琪的左、右冠狀動脈均存在明顯狹窄,左冠狀動脈最狹窄處僅1毫米,狹窄遠端2毫米,而右冠狀動脈瘤樣擴張的遠端亦僅3毫米。
在麻醉和體外循環團隊的保駕護航下,鄭主任巧妙利用患兒自體的乳內動脈,將細若發絲的血管成功搭接了2支血管橋,分別重建了右冠狀動脈和左前降支遠端。
手術歷時3小時,琪琪幾乎完全堵住的冠脈再次恢復灌注,心肌缺血的根源得到了解決。

術后,琪琪在心臟監護室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心臟功能恢復很快,術后一天就撤離了呼吸機,第二天從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兩周后順利出院。
據鄭景浩主任醫師介紹,川崎病冠狀動脈搭橋術是治療成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主要手段,其原理是使用自體動脈或者靜脈作為橋血管,連接狹窄冠狀動脈遠端和主動脈,讓血液繞過冠狀動脈狹窄部位到達缺血的心肌,改善心肌血液供應。近年來,冠狀動脈搭橋術被成功應用于兒童川崎病合并嚴重冠狀動脈病變,但因手術難度較高,兒童冠狀動脈搭橋術在我國開展仍然較少。
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心血管專科聯盟牽頭單位,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在國內率先成立“兒童心肌病和心力衰竭診療中心”, 迄今已為此類患兒成功開展冠狀動脈搭橋術十余例。該患兒的成功救治創下了目前國內冠脈搭橋術最小年齡紀錄,隨著手術技術的成熟開展,會讓越來越多此類患兒不再受年齡限制而獲得救治。
作者:唐聞佳 姜蓉
編輯:唐聞佳
圖源:醫院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