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在眼科門診,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年輕媽媽抱著不滿1歲的孩子,主訴寶寶從出生開始便一直眼淚汪汪,有時還有“眼屎”,滴了好長時間的抗生素眼藥水,情況卻不見好轉。
經過醫生的檢查,原來寶寶得了先天性淚道阻塞。軟綿綿的小寶寶為什么會得此病,這得先從淚道的發育和解剖談起。
淚道是人眼眼淚的排出通道,好比“下水道”。淚液由淚腺分泌后,經淚道排入鼻腔,依次為淚小點、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鼻腔的下鼻道。胚胎6周時,淚道開始發育,8個月時淚道長通,出生后如果淚道還未長通,主要是鼻淚管下端Hasner瓣膜未開發所致,極少因骨性淚道阻塞引起。
先天性淚道阻塞主要表現為溢淚,如果并發結膜及淚囊感染,則出現黃色分泌物,很容易誤認為是結膜炎。皮膚長期刺激會產生濕疹,嚴重者出現急性淚囊炎及眶蜂窩織炎。患有先天性淚道阻塞后,6個月內約50%患兒自行緩解;7-12個月依舊可自發緩解,90%以上患兒可在一歲以內自行緩解,家長不要著急。
如患兒無法自行緩解,先天性淚道阻塞的治療原則一般從保守到手術,從簡單到復雜,從無創到微創,從單一到聯合。
保守治療包括抗生素眼藥水及按摩,抗生素眼藥水應合理使用,單純阻塞無炎癥的不需要使用,合并感染的則需要抗生素,在按摩排空淚囊后使用。
保守治療失敗后的首選方法是淚道探通,這是治療先天性單純性淚道阻塞有效及經典的手術方式。簡單易行,創傷小,療效肯定,成功率高。關于探通時機,國外多為一歲以上,國內比國外要早些,大于6月齡即可。主要考慮患兒月齡越大,自愈率降低,長期炎癥對淚囊及皮膚有一定影響。大于一歲的患兒,探通仍是首選治療方法。探通一般在局麻下進行,一次探通不成功間隔一個月以后可以再次探通。
對于探通無效的患者,可以選擇淚道置管,置管需要全麻下施行,置管一般需要在淚道內放置一個月左右才起到最佳治療效果。對于復雜骨性淚道堵塞的患兒,則可在5歲時再行鼻腔淚囊吻合術。
作者:張春娣(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編輯:李晨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