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國際打小孩日是什么時候(國際不打小孩日)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肇慶人有一句很“有名”的口頭禪
↓↓
“老豆打仔!鍛煉身體!”

雖然只是一句笑話
但也顯示出,體罰存在于不少的肇慶家庭!
所!以!
小編今天要跟大家科普一個節日,也是中國家長不太知道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SpankOutDay)。這是美國一個叫做有效管教中心(CenterForEffectiveDiscipline)的反體罰組織,在1998年發起的活動,把每年的4月30日設為紀念日。到2011年時,世界上已經有百個國家的民間組織參與了這個活動。

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節日?你可能想象不到,關于揍孩子這件事,數千年文明史賦予了人類多么悠久的文化“傳統”。
13歲女孩犯小錯被父母“混合雙打” 說想離家出走

回想起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再看到今天的“國際不打小孩日”,不少網友的眼淚嘩嘩的~
鴨鴨屎:今天忍著不打,明天勞動節好好打一頓
城東公園歌神:
晚了,我已經成功地被我爸媽男女混合雙打到成為大人了
唐小維wei:80后有多少是一路被打長大的???
阿穎sir:小時候被抽過的舉手,讓我看看有多少!
小人物20H:我估計吶,沒幾個中國家長過這個節日
當然,看到這個節日名稱,不少熊孩子當時就是這樣的反應:
彤彤002:今天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不少家長也表示,想不打他,但是臣妾根本做不到,有些熊孩子太折磨人了!
患了上班癌:什么時候設立個不折磨媽媽日呢
仍然系甘靚:什么時候有一個全世界關愛媽媽日,讓所有的媽媽都能休息一天不用想任何關于孩子的問題呢?有一天就行
當然,所有評論里,小編最服氣的是這位網友:
一葉浮萍_43902:不打就好嗎,打就不好嗎?所有的事情都得一分為二得看,打要打的有道理,得文武兼治。
文武兼治!多有文化內涵!從古至今,從戒尺到雞毛撣子、從鞋拔子到搓衣板,工具一直在更新換代,不變的是揍熊孩子的一片赤誠。
然而,數據顯示,純粹的暴力,從來只會制造問題,而無力解決問題。
廣東省深圳市婦女兒童心里健康服務中心曾對10所學校1300名學生展開調查。數據顯示,受到體罰后:
40.3%的孩子是“不服氣,內心抵制”
20.94%的孩子表示“沒辦法,只好忍受著”
14.8%的孩子會有“真想離開這個家”、“不想上學了”等念頭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孩子:
25.7%的孩子“自卑”
22.1%的孩子“冷酷”
56.05%的孩子“暴躁”
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潛在動因。
數據來自新浪微博@人民日報
暴力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遠比你現象的要大,在孩子犯錯誤或大哭大鬧時,如果父母能夠等孩子冷靜下來和他講道理而不是暴打一通解決的話,你的孩子會更自信更堅強!
所謂“國際不打孩子日”,其意義絕不僅僅如其字面所說,它倡導的乃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教育理念。棍棒底下未必出孝子、贊賞教育也未必放之四海而皆準。
那么問題來了,關于打孩子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如果大家對于打小孩方面有什么意見或見解?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區留言~
動圖
來源:綜合網絡
部分數據來源新民晚報、創新南山、人民日報、新華網等
編輯/編審:林大凡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