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烏鴉為什么被稱作聰明的鳥(智商比7歲小孩還高)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你知道烏鴉有多聰明嗎?它的智商究竟有多高?甚至連我們人類都難以理解!

曾經一位叫伊索的奴隸,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記錄了下來,從此以后人們都知道了,有一種鳥會使用工具。美國的動物專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食物放在玻璃瓶里,來觀察烏鴉會用什么方式拿出食物。只見烏鴉叼起一根鐵絲,隨后把鐵絲彎曲成鉤狀,輕而易舉地把食物從瓶中鉤了出來。那么烏鴉是從誰那里學會了“鉤子”的使用方法呢?

野外是不會自然形成鉤子的,顯然它們是從人類身上偷學了這一技巧,果然熱心網友紛紛把自己的發現分享在了網上,有的烏鴉學會了使用水龍頭,完成了進階版的“烏鴉喝水”,而且喝完還很有公德心的關閉了水龍頭;有些烏鴉自己無法打開堅果,他們會把堅果放在熙攘的車流中,待車輪胎碾碎堅果外殼,自己再去大快朵頤。而且你會發現,一只烏鴉學會一項技能之后,很快其他烏鴉也紛紛掌握了這項技能,這就是烏鴉群中的言傳身教?還是烏鴉之間彼此的耳濡目染呢?

對此也有人進行過研究,事實證明烏鴉的生活經驗,源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家庭中,烏鴉的父母會照顧小烏鴉很久,而這照顧的期間里,烏鴉父母并不只是幫小烏鴉喂食,狩獵這么簡單,它們還會帶著小烏鴉加入到集體,來共同學習,也會親自教授它們人類社會中的生存的危險和機遇,比如之前講到了“烏鴉吃堅果”,很多網友發現,年長烏鴉演示給小烏鴉后,之后的工作都是小烏鴉在進行,這不是資本家剝削勞動者,更像老師在交學生反復實驗,果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些人覺得,這只能說明個別的幾只烏鴉在經過訓練和觀察后,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巧,并不能說明烏鴉整體是聰明的鳥類。但烏鴉是社會性動物,它們總是成群結隊,必定會將個人的經驗,向群體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烏鴉之間必然有著交流,對此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做了實驗,一天教授帶上了面具捕捉了一只烏鴉,周圍三兩只的烏鴉見狀后,牢記了教授的這張面具,從此之后每當教授再次帶上面具接近烏鴉群體,周圍所有的烏鴉都會叫著四散逃離,這直接證明了烏鴉之間是有交流的,他們會共享危險信號。

一開始目睹教授“邪惡”行為的三兩只烏鴉,會記住教授的面具,并且同步給了自己所在小區的所有烏鴉,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教授在烏鴉群體里,就臭名遠揚了。同時教授也在無意間發現了烏鴉的另一個技能,它們可以精確地識別某個特定的人臉,不久之后,烏鴉的這項技能就被美軍加以利用。
那你知道烏鴉為什么如此多才呢?利用烏鴉的智慧究竟可以做什么?甚至還開發了許多仿生技術?

首先精準識別人臉這個技能,我們人類也無法企及。在我們人類社會中也不乏很多“認錯人”的事件發生,小事認錯,頂多是自己尷尬,大事上,比如指認犯人,認錯之后必然造成冤假錯案,然而這樣的事已經發生無數次了。但烏鴉不同,它們似乎真的可以精準無誤地識別某個人,在印度有位叫柯瓦的精神小伙,就因為一場誤會被烏鴉追兇三年。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時報》曾經講述了這個真實的事件,據這位小伙說,自己看到一只小烏鴉掛在了鐵網中,柯瓦上前營救,無奈為時已晚,小烏鴉還是死在了自己的懷里,而這一幕也被烏鴉家庭親眼目睹,并且結下了梁子。面對此情此景,不會鳥語的柯瓦簡直是百口莫辯,烏鴉的家屬也不聽解釋,對他展開復仇,柯瓦每逢出門,必定遭遇周圍烏鴉糞便爆頭,不論風吹雨打,數年如一日。烏鴉驚人的記憶力再次被學界證實。

看過格雷格·巴克導演的電影《尋找“拉燈”》的朋友一定知道,在電影中就展現了M國無與倫比的戰略偵察能力和反恐特勤能力。在電影上映后,一些專家說,事實上他們的偵察能力并沒有電影中這么強,找到“拉燈”全是烏鴉的功勞。那么烏鴉在電影中是如何立功的呢?
電影中,軍方抓到烏鴉之后,給它們看了大量的拉燈照片,利用烏鴉敏銳的記憶力,讓拉燈的音容笑貌在烏鴉腦海揮之不去,又利用烏鴉記仇的特點,讓它們覺得,都是這個大胡子男人害的自己被囚禁。隨后軍方放出烏鴉后,拉燈的消息迅速在烏鴉群里幾倍的擴散,拉燈也在烏鴉群中臭名遠揚了。隨后烏鴉想要對拉燈進行報復,整日盤旋在“基地”的上空,他們如同感受到仙人指路,才完成了“拉燈行動”。

由此可見,烏鴉的記憶力確實卓越,也會舉一反三,很多教授們發現,烏鴉認識槍,他們也會識別各類的槍支,并且記住外觀和型號,再去告知烏鴉群體,它們還知道各類槍差不多的射擊距離,見到持槍的人,烏鴉會警覺的飛到大致的射擊距離外,卻不會馬上離開,它們似乎還要觀察持槍者的下一步動向。

有人認為,烏鴉有這么強的學習能力,是因為在鳥類中烏鴉的大腦比例屬于很高的一類,但大腦始終只是智慧的存儲工具,并不能解釋烏鴉為何如此聰明。但這個謎題,似乎早已被古人解開。古代的人比我們更了解烏鴉嗎?烏鴉的智慧究竟從何而來?
近些年很多學者做過研究,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烏鴉的形象起初都是“神鳥”,但卻逐漸淪為“災難”“厄運”的象征,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朝以前,烏鴉一直都是“吉祥鳥”,西藏和四川一帶,烏鴉一直被當做神鳥供奉。西南地區的“天葬文化”,就是在表達對烏鴉的敬意。在戰國時期,烏鴉反哺的故事,還被用來弘揚“孝”的高尚品行。而且在我國上古時期的神話,太陽就是金烏所化,所以“羿射九日”就是射掉了9只烏鴉。

而且巧合的是,很多神話中烏鴉也都是太陽的象征,以至于很多人懷疑,古人覺得烏鴉在太陽里被燒黑了,所以才代表了太陽。在北歐神話里,奧丁只有一只眼睛,他每天需要通過烏鴉來獲取世界的信息,他左右兩肩的烏鴉整日觀察世界,隨后又將所見所聞告知奧丁,奧丁才對天下事無所不知。

甚至連沒有什么神話傳說的英國,對烏鴉也有信仰,甚至留下了“渡鴉飛離倫敦塔,英國就會滅亡”的傳說。但也有很多神話,對烏鴉的看法與主流相反,比如凱爾特神話中,烏鴉是莫瑞甘的化身,預示著死亡和災難。這一點被歷史學家認為符合現實意義,畢竟烏鴉往往食腐肉,而且古代戰爭頻繁,烏鴉總是在戰亂頻發之地,等候死去的人類成為自己的食物。并且有人認為,正因烏鴉的這種習性逐漸被世人所知,才在我國逐漸跌下神壇,淪為不詳的象征,在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的一句“烏鳴地上無好音。”說的正是烏鴉。

從此往后,烏鴉的形象一落千丈,岑參的詩句《山房春事》“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眾多詩句中的烏鴉都被文人用來形容環境的落寞和凄涼。
“天下烏鴉一般黑”也被人們用來形容人心不古。但烏鴉真的是不詳之鳥嗎?那必然不是,不論什么鳥,它都有自己的習性,無論是它的神性也好,魔性也罷,都是我們人類強行賦予的。古時候,“大自然”是人類的敵人,古人眼里必然山川樹木皆有情,打雷下雨是因果報應。

在管哥看來,人類和大自然是共生關系,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它們和我們共處一室。在法國的公園里,烏鴉盡自己所能,幫環衛工撿煙頭,廢紙來換取食物,這已經說明動物不是不可調教,而是我們用錯了相處方法,或許如今我們才意識到,人類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和萬物生靈一樣,只是地球的房客。你對烏鴉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更多精彩內容請到管哥主頁觀看,我們下期見!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172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