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喉嚨有痰伴有咳嗽的推拿手法(寶寶有痰咳不出)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雖然說咳嗽是我們身體為了排出肺部異物的正常生理反應,但作為媽媽,看到孩子難受,不著急是不可能的。
孩子太小,不會咳嗽,經常有痰也咳不出來該怎么辦呢?

中醫對咳嗽和痰的認識其實是分開的,孩子有痰咳不出,家長首先要懂得辨別到底孩子是以痰為主,還是以咳為主。
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痰有聲謂之咳嗽。
如果孩子是痰比較多,嗓子里一直咕咚咕咚的,逼得孩子需要用咳的方式把痰排出來,這證明孩子的病位在脾,就要從脾胃論治。
痰多難以咳出,通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痰的產生過多,所以調理上要化痰;二是由于孩子,不會咳痰的動作,導致有痰難以順利咳出。
當寶寶的脾胃工作能力降低了,吃進去的食物和水就不能被正常地運化吸收,從而產生水濕,然后“濕聚成痰”。
脾主升清,它要將精微物質上輸給肺,當脾虛生了痰之后,這些痰也會隨著精微物質一起上輸到肺中。
當肺中的痰越積越多,我們就會感覺到,并且本能地通過咳嗽的方式將痰吐出來。


“治痰先治脾,脾復健運正常,而痰自化也。”
所以說這個時候最緊要的事情是讓孩子的中焦脾土運轉起來,具體而言,一是要做好飲食管理,二是要調理脾胃、化痰止咳。
運內八卦3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悶、呃逆、嘔吐、泄瀉、食欲不振等癥。

按揉掌小橫紋1分鐘
主治:口舌生瘡、唇腫、腹脹、喘咳、肺炎、百日咳、流涎等。

按揉中脘1分鐘
主治:中脘穴,健脾和胃、補中安神
(加減方:配百會穴、足三里穴、神門穴治失眠、臟躁;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治哮喘。)
分推腹陰陽300次
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按揉豐隆1分鐘
主治:頭痛、眩暈;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

捏脊10遍

合理安排飲食,減輕脾胃負擔
首先,不能給寶寶吃得太飽,少食多餐,不要孩子喜歡吃什么,就讓他吃很多;
其次,在飲食安排上,不能吃難以消化的肉類,多吃水果、蔬菜、粗糧。形式上可以多吃粥粉面湯,但是不要喝肉湯、魚湯;
第三,晚上8點以后不要給孩子吃東西,多喝點水,讓脾胃充分休息。

如果孩子老是咳,但是痰沒有那么多,是通過咳嗽帶動痰,那就是病位在肺。
咽喉是肺系的第一道關卡,咳嗽是喉嚨感受到外邪而起到的衛外反應。
如果孩子以咳為主,順帶咳痰,其病位就在于肺。
那么對于這種咳嗽和痰,我們的調理思路就不能以健脾為主,而是要潤肺、止咳、化痰。
但是這個調理有個要點就是要辨證,家長要在分清孩子是寒咳熱咳后才能用具體的方子調理。
寒咳
如果是寒咳,孩子會有:痰少、質稀、痰白、早晚咳而白天少咳或不咳、怕冷、舌苔白等癥狀。
【推拿選穴】
平肝清肺200-300次;

清天河水100-200次

按揉膻中 100次
按揉乳根 50次;

揉肺腧,直到孩子皮膚微微發紅。

熱咳
如果是熱咳,孩子會有:咳嗽痰黃、發熱、微微怕冷、鼻塞、咽痛、口干、想喝水、無汗、頭痛等表現。
【推拿選穴】
清肺經、清肝經、補脾經、逆運內八卦各3分鐘左右;

搓摩脅肋15-20次;

按揉豐隆穴3分鐘左右(痰多可加長時間);

捏脊6-8遍。

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有瀉肺熱功效的魚際穴、少商穴進行按揉。
總的來說,有痰咳不出還是寶寶的體質偏虛,日常注意飲食和鍛煉,增強體質才是減少寶寶咳痰的根本方法。
上一篇:紙尿褲的問題(關于紙尿褲的事)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