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奇跡笨小孩電影的感悟(奇跡笨小孩負重一萬斤長大)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作者耷子,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影評人,執行制片,江蘇省電影電視評論學會理事;本文系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近引發口碑效應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都把小人物的故事拍出了難得的真實味道。前有火遍全網的《開端》,后有這部春節檔電影《奇跡·笨小孩》。
本篇導演文牧野始終對當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有著深入細致的觀察。從群戲構架和故事走向上看,本片和其之前大獲成功的《我不是藥神》都有著相似的命題——講述的都是一個關于“救命”的故事。不同的是,《奇跡》弱化了一個特定群體的掙扎,轉而將個體的命運搏擊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人物的內在驅動力勝過了一切浮夸的豪言壯語。

《奇跡·笨小孩》中沒有“奇跡”,只有一個年輕人“負重一萬斤長大”的辛酸。這不是一部讓人輕松愉悅的電影,這里沒有追逐夢想的信誓旦旦,更沒有如神助般的外在條件施與主角。片中的男主人公景浩的一切動力僅僅是為了“生存”——不為一口飽飯,只為年幼的患病妹妹可以治好病,活下去。這個極低的期望與昂貴的手術費,點燃了戲劇沖突。
父親消失,母親過世,景浩帶著妹妹艱難生活。一連串的生活暴擊,讓兄妹兩人幾乎被黑暗籠罩。在影片離“賣慘”只差一步之遙時,文牧野將觀眾從壓抑的情緒中逐漸拉回:景浩作為“廠長”的特質,在深圳這樣一個充滿一切可能性的地方顯現了優勢——即便,景浩所做的事情,在他不靠譜的哥們看來,也只是一場賭博罷了。景浩成功了,影片似乎也完成了創作主旨和潛在表達:當個體足夠努力和堅強時,時代可以讓他們有機會絕境逢生。
文牧野的另一個拿手好戲是,片中的景浩和徐崢扮演的“藥神”非常相似,他們在成為不可替代的“專才”的同時,都有著極為樸素、通達人情的善良。這種善良,讓他們在絕望和逆勢中逐漸贏得身邊人的支持。《奇跡》中,我們依舊愿意為一群人的“抱團取暖”而貢獻眼淚。那些角色來自底層,對金錢的渴求無不強烈,但在與景浩集體對抗困難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讓彼此形成信賴的支點。影片的角色細節設計精巧,具有相當的說服力。

截至今年春節檔的《奇跡·笨小孩》和《長津湖之水門橋》,易烊千璽的銀幕作品在表演上無一失手,這是一個“奇跡”。這一方面得益于易烊千璽的表演天賦,一方面也得益于每部電影都給了他足夠的發揮空間。從《少年的你》的倔強到《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孤獨,從《長津湖》的勇毅再到《奇跡·笨小孩》里的堅忍與聰慧,他所展現出來的角色豐富性,遠遠不能用三言兩語概括。
文牧野在片中極力避免了角色的單一性——即把景浩塑造成一個僅僅為救妹妹而拼死吃苦的蠻干型人物。他顯然不是“笨小孩”,他有著最真實的行為邏輯和不易覺察的智慧。比如,在希望渺茫時,他可以不顧一切沖上高鐵和老板面對面對話;在走投無路時,他并不羞于去找傲慢刻薄的李經理求救,即便被奚落、被拒絕;在最終贏得訂單時,他可以忍住巨大狂喜問老板一句:“這次有沒有訂金?”種種細節,成就了角色,也成就了易烊千璽。

當然,由于影片的戲劇爆發點只來自于兄妹的生存危機,為了填補信息量的不足,影片的群像畫面出現過多,概括性的行動場景篇幅過長,主角的流淚特寫過密。但從整體上看,本片的敘事節奏并未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保持住了強大的情感沖擊力。
《奇跡·笨小孩》在今年的春節檔影片中幾乎不占優勢,原因是它的類型特征不明顯。相對于《水門橋》的宏大視效,《四海》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喜劇路線,本片幾乎只能在走心指數上贏得一線生機。但不可否認的是,文牧野的這部新片質量上乘,不容忽視。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13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