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九歲女孩玩過家家玩具(農村小孩玩過家家)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作者:娟子對于在蘇北農村長大的我來說,小時候玩的一次過家家游戲是我一生都難忘的,因為正是這次游戲成就了我以后的婚姻。

過家家是小孩子在一起常玩的游戲,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農村的孩子由于沒有什么玩具可玩,我們同村的幾個孩子每天傍晚不是玩捉迷藏,就是玩過家家游戲。過家家,其實就是孩子們模仿成年人“當爹”、“當媽”、“做飯”,甚至是模仿大人“結婚”等情景。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結婚”到底是什么,我們做這些過家家游戲的時候,也只是模仿大人的行為。但有時候,在一起也會做一些“親密”的動作。

記得那年我有十一二歲吧,也就是上四五年級的年齡。那時候,家里也沒有電視,一到晚上,我們同村同齡的孩子都是三五一群的玩。暑假的一天傍晚,吃過晚飯,同村的一群孩子在南邊壓麥子的場地里玩,那里還有幾個麥秸垛。我們先是玩跳繩,后來天漸漸黑了,同村一個稍微大點的孩子說“我們玩娶媳婦游戲吧”!大家異口同聲地答應了。在分配角色的時候,我們幾個女孩子誰都不愿意當“新娘”,最后還是以手頭剪刀布的方式來決定誰當主角。男孩子和女孩子分成兩組,最后輸的兩個就是“新郎”和“新娘”。越是怕什么,就越來什么,最后我“競選”上了“新娘”這個角色。男孩子是比我大兩歲的小慶當上了“新郎官”。

游戲開始了,我們學著大人有模有樣地舉行婚禮,有伴郎、伴娘(那時候叫送客的接客的),還有“爹娘”等。我頭上還頂了一個紅色的手絹,算是紅蓋頭吧。我們先是拜了堂,然后入“洞房”。“洞房”很簡單,幾個孩子在麥秸垛里做了一個“麥草窩”。在“洞房”里,其他的孩子在一旁起哄,讓我們“親嘴”。我們學著大人的模樣真的“親起嘴來”,還假裝在一起摟著睡覺。可能那個時候也不明白擁抱和接吻的界限,自然而然地就做出了這些動作。就這樣,我們在父母的喊叫聲中,結束了游戲,各自回家睡覺了。
可是,后來漸漸長大了,特別是上了高中以后,隱隱約約地回憶起那段過家家“結婚”游戲,覺得很好笑。同時,也感到一絲絲恐懼,內心里還是擔心這事情被小時候的玩伴給說出來,難免成為別人的笑料。
我高考落榜后,在廣州打工。大概是2000年的時候,我竟然在廣州這座繁華的城市遇見了同村的小慶。他當時在一家工地做鋼筋工,從小壯實的小慶哥,多年未見,此時已經是人高馬大,簡直就是一個帥小伙。第一次見面,我們互相留了聯系方式,回到宿舍,我心里還真默默念想,如果小慶不是我們一個村子的多好,我們就可以談戀愛了,因為在我們老家同村子的同姓結婚也是不被長輩們接受的。
后來,小慶主動與我聯系,請我吃飯,慢慢的我們就接觸得多了。再后來,我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也沒有了原先的拘束,無話不說。有一次,小慶突然問我還記得小時候的過家家游戲嗎?我先是一愣,然后假裝忘記了。
他接著說:“我們假戲真做,我們結婚吧!”。
我呆呆的不語,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
經過他的幾次軟磨硬泡,我還是心軟下來了,可是家里的世俗觀念怎么辦?
“大不了,我們不回去了!”小慶說到。
我是堅決不同意不回老家的,因為我一直也都是戀家型的。
我們交往了一段時間,就搬到一起住了,也算是真的假戲真做了。

那年,春節回到家,我們都向父母說明了情況。我的父母先是極力反對,后來也還是答應了。只是小慶的爺爺死活不同意我倆的婚事,可能老年人家族觀念太強了吧。就這樣,我們也一直沒有結婚。過了幾年,小慶的爺爺去世了,雖然沒有阻撓了,但我們也沒有舉行結婚儀式。只是領了結婚證,我就搬到小慶的家里去住了。

現在,我們一兒一女也都十七八歲了,雖然我們的婚姻不被人看好,甚至遭到村里人在背后冷言嘲諷。但是,我覺得一家人在一起開心就好了,唯一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舉行結婚儀式。現在想想,就把小時候的過家家游戲當作我們的婚禮吧!
像我們這樣的婚姻,你們會怎么看?會得到你們的祝福嗎?
本文為家鄉自留地原創作品選登,圖片來源于網絡,與本文無關。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13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