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每個成年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小孩(都住著一個小孩)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文 | 柳雪敏
不知道具體從哪天開始,我們被叫做大人,不再是孩子了。
可能是十八歲之后,可能是工作之后,可能是結婚生子之后,或者也可能是,十八歲之前,某個夜晚獨自捂著被角痛哭過之后。
我們以為身體長大了,人就長大了。
后來才發現,長大的身體里,仍舊住著一個愛哭愛鬧的小孩。

鄰居是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婦,每天形影不離,一起在小區里散步、鍛煉身體、遛狗。
有一次,老太太在前面走著,老爺爺跟在身后,說:“你走慢點,等等我。”
老太太瞪了他一眼,“誰叫你昨天走那么快不等我的,我今天也不想等你。”說完,還故意加快了腳步。
這多么像我們小時候,一群孩子在一起玩,一個孩子發糖時,不小心漏掉了你,你下次分東西時,一定會故意漏掉他。
小孩就是這么簡單直接,因為別人不經意的一次忽略,就在心里偷偷生氣,暗暗難過,下次保準會以牙還牙。
而長大后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
身體已經飽經風霜,但心里六七歲時的那個自己,仍在,從未離去。
渴望被看見,被重視,被關懷,被偏愛。
得之,笑成一朵花;不得,嘴巴立馬撅起來。

有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大人走過一棵大榕樹,榕樹說:“上來吧!”
大人說:“不,我是大人了,不能爬樹。”
榕樹說:“不,你是小孩!”
“我再說一遍,我是大人!”大人嚴肅地爭辯。
榕樹說:“可是,你心中的小孩想上來。”
大人的心事被戳中,氣急敗壞地走了,心中的小孩眼巴巴望著大榕樹,無語良久。
長大后,我們肩上的責任、義務多了,總是習慣給自己設定許多禁忌,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讓自己盡可能活得中規中矩。
我們不停地把心中的小孩,往出趕,好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穩重的大人。
但其實,心里的小孩是趕不走的。
因為那就是我們的童心,是我們的純真,是我們與生育來的的善良與愛。

保護好這個孩子,就保住了我們的孩子氣,這個世界才會永遠簡單美好,生機蓬勃。
都說,六一是孩子的節日,實則不然。
六一,最該是大人的節日,因為小孩每天都很快樂。
而大人,通常需要借一些特殊的日子,才敢讓自己痛痛快快,忘我地快樂一回。
— END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104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