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編者按: 隨著孩子們走進小學校門,一年級的新生們開始了一段全新的學習旅程。在適應新環(huán)境、新生活的階段中,孩子們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老師們怎樣引導孩子們適應小學生活呢?澎湃新聞在這個學期伊始,邀請兩位曾獲上海市級、區(qū)級園丁獎的資深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老師,以“班主任周記”和互動問答的形式,來和您聊聊新生入學適應期。

開學三周來,孩子間的摩擦不斷。回到家后,有的家長會聽了孩子匯報的一面之詞而感到氣憤、傷心、心疼。
“老師,他打我!”一個男生哭哭啼啼地跑到我面前告狀。另一個男生緊隨其后高聲辯解道:“是他追我,我不要他追就推了他一下……”
類似的事件不勝枚舉。
一次課間,一個孩子匆匆跑進教室,邊跑邊喊:“老師,不好了!有兩個同學打起來了……”我心一緊,趕緊沖出去看。兩人已經(jīng)分開,你瞪著我,我瞪著你,活像兩只斗雞。看見我過來,都委屈得眼淚要掉出來了。我看著他倆又好氣又好笑地說:“怎么回事呀?有什么事不能說非要動手了呀?”“老師,是他……”“不,是他先……”兩人都急著要為自己辯解,竭力推脫責任。可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因為一個同學走路時不小心碰到了對方一下。
小孩之間磕磕碰碰是難免的,我們要教會孩子遇事懂得謙讓。有一位睿智的奶奶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當孫子回家告狀同學欺負他時,她就問:“你錯在哪里呀?人家不可能無緣無故打你呀。”孫子被打奶奶怎不心疼?但為了引導孩子懂得謙讓,學會大度,這位奶奶常對孩子說:“男子漢要大方,吃虧就是福。”
“謙讓”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他收到家信,得知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fā)生糾紛,要他用職權(quán)疏通關(guān)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后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并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jié)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孔融讓梨》家喻戶曉,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美德故事。類似的美德故事很多,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孩子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常言道: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如果我們都能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奶奶一樣讓孩子學會檢討自己的不足,少用探照燈照別人,孩子就會豁達開朗,謙恭有禮,開開心心每一天。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只要我們正確引導,都能成為美德好少年。
教師簡介:

張云老師
張云,建平實驗小學語文教師 ,中學高級職稱 。從1990年師范學校畢業(yè)起,踏上教育崗位已有28年 ,一直從事語文教學。任教期間擔任過學生處主任,擁有多年班主任經(jīng)歷。 1999年9月榮獲上海市優(yōu)秀園丁稱號;2003年被評為浦東新區(qū)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2004、2005均被評為社區(qū)優(yōu)秀園丁;2012年評為浦東新區(qū)"五帶頭"共產(chǎn)黨員。
教學格言: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孜孜以求。
互動方式:
您可直接在文章下給我們留言交流或者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親子學堂2018”,在微信后臺給我們留下您的互動疑問。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25985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