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最近參加公司組織的培訓,老師非常鄭重地推薦了一本書《金字塔原理》。她說這本書是各大公司培訓的經典教材,是職場人士的必讀之書,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從今日起,我會把我的《金字塔原理》讀書筆記分享出來,我的讀書筆記不是完全按照原書脈絡的“拆書”,而是經過我精煉、總結后的“重構”,篇幅很短,供大家參考~
第一篇 表達的邏輯
第1章 為什么要用金字塔結構
我們任何表達的最終目的都是要讓我們自己的思想為他人所理解。所以,如果我們掌握人們理解事物的機制,那么我們就能更好地組織自己的表達。
那么,人們是如何理解事物的呢?
人們理解事物的方式遵循2個規(guī)律:
一是,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
二是,預先歸納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溝通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
下面的3節(jié)內容將分別介紹:
1、為什么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為什么預先歸納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溝通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Why)
2、什么是金字塔原則?(What)
3、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思考和表達,以順應金字塔原則?(How)
第1節(jié):為什么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為什么預先歸納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溝通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Why)
Part 1 為什么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
1、人類理解事物的先天傾向:將有“共性”的事物組織在一起
舉個例子:古希臘人仰望夜空時,看到的是不同的星座圖案,而不是散亂的星星。

2、人類記憶事物的的先天局限:人一次能理解的概念或思想一般不超過7個
由于以上2個原因,人類在理解事物時,傾向于將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
Part 2 為什么預先歸納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溝通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
讀者或聽眾在接受信息的時候,總在尋找一種能夠將所攝入的信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結構。這個過程很費腦力,而且他們還可能會找出一些并非你所期望的邏輯結構。因此,如果你提前把你的文字或講話的中心思想和結構告訴受眾,那么他就可以在閱讀文章或聽你講話的過程中很輕松地get到你給出的各類信息的共同點和邏輯關系。
第2節(jié):什么是金字塔原則?(What)
首先表達主要思想,使受眾對表達者的觀點產生某種疑問,而主要思想下一層次的思想將回答這些疑問。通過不斷疑問/回答式的對話,受眾就可以了解全部思想了。這,就是金字塔結構。

第3節(jié):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思考和表達,以順應金字塔原則?(How)
Part 1 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思維從最底層開始,逐級向上抽象。
Part 2 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先提出總結性思想,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未完待續(xù)……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5566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