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山東職業學院助力鄉鎮建設(濰坊職業學院獲評)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1月9日,“2022山東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推選活動暨鄉村振興短視頻大賽”名單正式發布。經評審委員會最終評議,共有83個案例獲評“2022山東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濰坊職業學院報送的《成立職業農民學院 賦能新型職業農民》成功上榜。

“2022山東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推選活動暨鄉村振興短視頻大賽”由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鄉村振興局、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共同發起,旨在“挖掘典型,樹立榜樣”,更好總結推廣山東鄉村振興成功經驗,充分展現山東聚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實踐,搭建全省農業交流合作的高效平臺,高質量推進我省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近年來,濰坊職業學院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學院涉農專業優勢和特色,牽頭成立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學院立足農村人才需求和地方農業特色產業,大力培養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農村經營管理人才,先后培訓各類高素質農民5萬余人。學院辦學經驗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學習強國、大眾日報、山東衛視等省級以上媒體報道,在社會形成廣泛影響。
一、
健全組織架構 理順運行機制
打造鄉村振興人才服務品牌
成立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理事會,健全了組織架構,理順了運行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學院主體、社會參與、協作共育”的新型高素質農民培訓機制。并明確了辦學目標,加大了培訓經費投入,各方面工作得以迅速推進,各理事單位積極參與形成合力,為全市的農民培訓工作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章立制嚴格遵守財經規律,為了規范經費開支,制定了《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培訓費管理辦法》,加強培訓項目預算和執行情況管理,制定培訓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培訓過程的監管。加強農民培訓工作專業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根據《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章程》《濰坊職業農民學院院務委員會議事規則》《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培訓費管理辦法》和學院有關文件,結合我院農民培訓工作實際,制訂《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培訓管理實施細責》,進一步規范、完善農民培訓活動。

二、
構建“三三三”模式 統籌教育資源
打造全域化培訓體系
認真學習研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及創新發展政策、措施,更新發展理念,統籌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等國家戰略實施和濰坊“三個模式”創新提升及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統籌濰坊職業學院“雙高”和“職教高地”項目建設,進一步明確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展目標,創新實施“三三三”培訓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01創新實施“三級辦學”體制
整合全市農業培訓資源,形成培訓生態閉環。根據《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章程》《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分院及教學點設置方案》,創新實施“學院-分院-教學點”三級辦學體制,依托各縣市區農業特色產業園區、省市級農業合作社和高檔次家庭農場、涉農企業等設立分院和教學點,截止2022年底,在濰坊共設立了14所分院、40處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了覆蓋全市、資源統籌、上下聯動的辦學格局。

02打造“高中特”三支培訓師資隊伍
一是組建國內知名農業專家組成的專家資源庫。聘請專家、教授為學員和培訓教師開設講座、論壇,開展策劃咨詢、現場授課與精準技術指導。二是組建以濰坊職業學院專業教師為主,其他涉農院所專家教授為補充的院校專家資源庫。學院充分利用專業師資優勢,根據農時、農需開展及時性、針對性授課與系統化技術培訓。三是組建“土專家”“田秀才”特色鄉土師資庫。充分利用“土專家”“田秀才”多年積累的生產經營實踐經驗,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經驗,與學員結對幫帶,促進學院脫貧致富。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現有客座教師(專家、教授) 300余名,既有高層次專家教授,也有“土專家”“田秀才”,專業覆蓋面廣,較好的滿足了培訓的需要。

03創新運用職業農民培訓“三個課堂”
一是“固定課堂”,堅持“以本土為源、以實用為基”課程構建原則,整合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傳授技術和經驗。二是“田間課堂”,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開展實地現場教學,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廣泛開展種植養殖關鍵技術培訓,有效破解農技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難題。三是“空中課堂”,線上培訓與指導相結合,推介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引導廣大農民上網選良種、學農技、查信息,解決時間空間限制,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疑難問題,使“空中課堂”成為農民致富的“好幫手”。學院擁有較為豐富的培訓課程資源,開設了九大類培訓項目,涵蓋了現代農業技術、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與營銷、家庭農場管理、農業經濟合作社管理、農資經營與管理、農產品安全、鄉村文化與鄉村治理、鄉村旅游經營與管理、創新創業等領域,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提供了人才支撐。

三、
精準對接需求 提升新農理念
激發現代農業生產創新驅動
為全面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使培訓更有針對性,更貼近農民的需求、按需開展各類培訓,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組織相關人員在做好有效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開展農民培訓需求調研工作。2022年5月至9月份先后到青州、諸城實地調研2012人,認真傾聽農業培訓需求及建議,實現培訓與農民需求精準對接。通過農業培訓,農民走出本土、本鄉,走進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園區,與農業領域專家及“土專家”、“田秀才”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學習技能,充分感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技術、新概念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思想決定意識,理念影響行動,通過農業培訓,不斷刷新農民對現代農業的認知、提升現代農業生產理念,進一步激發農民擁抱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內心驅動力,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收,不斷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四、
緊扣新型職業 培養農業經理人
打造鄉村振興領軍人才
01緊扣國家新型職業需求 成立農業經理人學院
“農業經理人”職業是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首批13個新職業之一,人社部與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正式頒布了該職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20年,學校與中農產教公司聯合設立農業經理人學院,成為全國高職院校首家農業經理人學院。農業經理人學院實施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以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農經財務管理等為專業方向,實行三年制普通學歷教育,著力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業領軍人才。

0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全產業鏈人才供給體系
依托學校教學資源和企業產業園區,人才培養鏈與農業產業鏈緊密對接,構建“生產、管理、營銷、財務”全產業鏈人才供給體系。實施分類培養、分期培育和因材施教,三次農時循環促成技術技能淬煉與提升。實施“學-帶-創”人才培養模式,首年“學”為主線,校內理論學習與產業園區實操相結合;次年“帶”為重點,師帶生或特長生帶普通生,參與產業項目實踐;第三年“創”為方向,學生自選項目,創辦個人經營實體,以合作企業子公司的形式布點拓展,形成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企業共同體,在產業實踐中成長成才。

五、
“雙融”模式助力 培育農民企業家
全面服務鄉村振興
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這一目標,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建立了服務鄉村振興“融智 融資”模式,融智主要在農業經理人培育、農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農業創新創業、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美麗鄉村建設、鄉土文化與傳統文化傳承、鄉村旅游與民宿建設等方面開展培訓,為農民創業提供智力支持。融資是針對農民創業貸款難、融資貴和擔保難問題與濰坊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等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專門針對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學員推出貸款新產品“新農貸”,該項貸款免擔保,最高貸款額度500萬,利率優惠;同時推出“惠農產權貸”“非遺傳承貸”二款專屬產品,為參加培訓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理事長(骨干)、涉農小微企業主、農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農民工和退役軍人、婦女創業等人員授信,提供優惠便利的存貸款金融服務,解決生產經營資金問題,助力農民創業發展。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