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提示:本文為2021年作品,因為是少有的評測資料,應網友重發。請各位讀者不要認為是當前時間的作品。
簡介全文5000余字近40張圖片,分為以下章節:
這次借測的DELL Precision 7560,CPU是可選酷睿的最高配i9-11950H,GPU自然是筆者期待已久的RTX 3080,但是屏幕并不是最高配。
7560可選屏幕為四種,官方有詳細的列表,其中最高配的屏幕分辨率為UHD,亮度高達600尼特,對比度典型值也高達6000比1,由此功耗最大值也高達18瓦,看參數就令筆者心曠神怡。

而這臺7560的屏幕分辨率為FHD,不支持觸摸功能,筆者開機之后感覺屏幕亮度非常高,所以斷定,此機屏幕應該是以上可選屏幕列表中的第二個。其官方參數為:
使用AIDA64和HWiNFO64查看屏幕信息,顯示是奇美電子出品,型號為156HCA,DELL P/N為DPVHHF。

使用Spyder X Elite對其進行了測量,結果如下。
色域(Gamut):
其中98% P3的結果,和官方宣稱的100% DCIP3色域相差2%不排除筆者是測量儀器或測量環境造成的測量誤差。而100% sRGB的結果也令人滿意。

色調響應(Tone Response):
亮度和對比度(Brightness and Contrast):
此實測亮度和對比度,絕對是屬于當下優秀屏幕。
屏幕的均勻性(Screen Uniformitu):
總體來說,此屏幕的色彩亮度差異不大,均勻性比較良好。

總體來說,此屏幕的亮度差異不太大,均勻性還算良好。

色彩精確度(Color Accuracy):
Delta E值在5E時出現了最大值3.21,均值為1.85,整體比較優秀:

綜合評價(Monitor Rating):
最終,按照Spyder X Elite的評價標準,給予此屏幕如下綜合評價(Monitor Rating):

從以上實測數據來看,此臺7560采用的屏幕,其顯示效果屬于優秀之列。
特別是其最高亮度超過600尼特,對比度更是高達1150比:1,所以,在戶外光線明亮之處,此臺7560的屏幕,筆者實測保有很不錯的觀看效果:

在陽光照射之下,屏幕顯示效果也能良好的正常使用。

不過,其分辨率為FHD,這對于部分有需要、或盲目追求超高分辨率的用戶來說,稍覺遺憾,畢竟更高的2.5K或4K分辨率,能帶來更好的畫面精細度和顯示內容。
所以,如有需要更高分辨率的用戶,可以按照上面官方可選屏幕參數,選擇HDR600的4K屏幕,其亮度會更高、而色域也是100% Adobe,對比度高達驚人的6000比1。應該更適合于設計創作用戶。
當然,也不可否認,在暢玩游戲之時,FHD分辨率之下的畫面流暢度,是絕對比4K分辨率要好的。同時其運行功耗,也比可選的4K屏幕足足低了10瓦,由此電池續航成績會更好。
取舍得失,審時度勢,諸君自定!
驅動的延時對7560預裝的Windows 10家庭中文版進行了更新, 同時顯卡、聲卡、無線網卡三者的驅動,也更新到當下官方最新版。

使用LatencyMon對7560進行驅動延時檢測, LatencyMon持續運行檢測18分鐘都顯示全面綠色,說明驅動延時表現非常優秀。

然后將其BIOS更新到官方當下最新版本1.4.0。

為了普及一些重要常識,這次更新BIOS的過程,筆者有全程拍攝視頻,并進行了全程解說,有需要的讀者可以觀看一下,視頻鏈接如下:
戴爾筆記本電腦升級BIOS過程全記錄1.4 萬播放 · 7 贊同視頻

更新BIOS到最新的1.4.0版本之后,再度使用LatencyMon對7560進行了驅動延時檢測,也是全面綠色,而且數值比更新之前更低。

DELL的努力可喜可賀,終于不再是筆者兩個月之前、測試DELL Precision 7760之時、LatencyMon的檢測結果使人憂心忡忡了。
CPU的發揮此臺7560的CPU為intel酷睿i9-11950H,使用HWiNFO64查看信息,其包含了集成顯卡UHD;也使用AIDA64 CPUID分別查看了在混合顯卡狀態和獨立顯卡狀態時的信息,均顯示正常。

使用CPU-Z查看信息,同時使用其性能測試對比功能,發現i9-11950H的單核和多核性能,和桌面版intel 酷睿i9-9900KF、i7-10700和i9-11900K以及i9-10900K相比,和前兩者伯仲之間,但低于后兩者。

Intel酷睿i9-11950H,在NBC移動版CPU綜合性能排行榜上,位于第二,僅次于intel 酷睿i9-11980HK。

Cinebench R15/R20/R23
在Cinebench R15、R20和R23基準性能測試中,此臺此臺7560之上i9-11950H表現良好:

其多核得分,低于對比機型中的以下幾個:
其單核得分,則均稍有差異。

以上Cinebench R15、R20和R23三個基準性能測試,都是在BIOS更新為1.4.0之后進行;
此臺7560預裝系統是Windows 10家庭中文版,所以其預設電源計劃只有平衡;
測試時, 在平衡計劃中設置為最佳性能。
同時,啟動DELL Power Manager,將散熱管理設置為疾速。

Cinebench R15 Multi Loop
在考驗CPU高負荷長時間運行時穩定性的、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50次循環測試中,由于出現的結果有點特殊,筆者重復進行了第二次測試。
7560的i9-11950H兩次測試的多核得分情形如下:
兩次相同測試之間的差距并不很大,但問題是每一次的峰值和谷值之間的差距都很大。

在得分曲線圖中,兩次得分曲線分別是橙色和白色,可以看出兩者都在期間發生了劇烈波動。
這表明,在測試期間,CPU發生了明顯的降頻節流現象(throtting valve),發生的原因,一般是CPU核心溫度達到閾值所致。
3DMark CPU Profile
而在3DMark CPU Profile測試時,由于其測試過程,是將1、2、4、8、16、最大線程,分為6個階段依次進行,而且每個階段運行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在此測試過程中,CPU頻率并沒有顯示有劇烈的波動。
在獨立顯卡模式時,7560的CPU,3DMark CPU Profile測試的結果是:

而在混合顯卡模式時,得分看起來要稍好一點點:
一般在對CPU進行單獨的壓力測試時,GPU處于低負荷狀態,沒有使用Dynamic Boost的可能性。
所以,有可能是在獨立顯卡狀態之時,7560的功耗策略對CPU有所限制。
但更大的可能性只是測量誤差而已,不存在獨立顯卡狀態之時CPU性能受制。
關于這點,筆者將在DELL Precision 7760的評測文章中進行詳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留意。
測試繼續,看看7560 上RTX 3080的表現又如何。
GPU的表現此臺7560配備的顯卡,包含CPU集成顯卡intel,和獨立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
在7560 BIOS Steup的Display設置頁面,可以自由選擇混合顯卡狀態或獨立顯卡狀態。
同時,在選擇使用混合顯卡狀態時,還可以設置是否啟用獨立顯卡負責所有外部擴展顯示。

在這樣一來,7560的顯示輸出,就會有如下三種設置模式:

用戶可以根據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筆者測試性能時,選擇了在7560更新BIOS之前的A模式和C模式,還有在更新BIOS之后的C模式,下文將這三個模式簡稱為A模式、C1模式和C2模式。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 GPU,位居當下筆電顯卡綜合性能首位。
在NVIDIA筆電版顯卡中,批量購買單價位居第五,低于筆電專業顯卡RTX A5000、RTX A4000和RTX 5000以及RTX 6000。

7560上的這個RTX 3080,采用了MAX-Q第三代技術,顯卡最大功率是110瓦,理論上是95瓦加Dynamic Boost 2.0的15瓦;
顯存配足了16GB,連接總線是PCI Express Gen 4 x 16;
筆者稍覺遺憾的是,其不支持Advanced Optimus功能,不過,這只是一個有助于整機節能更加方便設置的功能,對性能倒沒有什么影響。
使用GPU-Z查看的信息,顯示其溫度閾值為87攝氏度,調整幅度為-14%到0%,看來比較嚴厲了。

3DMark
使用3DMark基準測試軟件,分別對7560在A、C1和C2三個模式進行了測試,和之前實測機型得分進行對比,結果是:
7560三個模式的總分差異很小,以C2為基準的話,C1是其99.86%,A罕見地反超,是C2的100.82%;
7560三個模式的總分,遠超去年的17英寸旗艦HP ZBook Fury 17 G7、DELL Precision 7750,也超遠去年的15英寸旗艦ThinkPad P15 Gen 1,這里可以看見了NVIDIA的努力。
但7560的得分,都低于機械革命蛟龍7、華碩ROG 冰刃7 Plus和DELL Precison 7760,原因當然很簡單,7560是15英寸機型,而后三者是17英寸機型。

3DMark Port Royal
7560三個模式在3DMark Port Royal的得分,對比結果和上面一樣,無需多言。

VRMark
而VRMark的測試結果對比,就有點復雜了:
7560三個模式的總分,依然是不如對比機型中的同代17英寸機型;
但居然低于去年17英寸旗艦,也低于去年15英寸期間?

仔細查看,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7560在VRMark Cyan Room的得分,明顯偏低;
同時,對比機型中的DELL Precision 7760,其Cyan Room的得分,也明顯偏低;
雖然7560和7760,都是使用DELL 獨家的DGFF顯卡,但理論上官方不可能故意去做這樣的負優化;
所以,為什么7560和7760的Cyan Room的得分明顯偏低,目前原因不明。
接下來是專業圖形性能方面的測試方面。
SPECgpcViewperf 13
使用SPECgpcViewperf 13進行測試,情形如下:
7560的總分,超過了蛟龍7,和冰刃5 Plus的差距非常??;
然后,當然是遠遠不如DELL Precision 7760上的RTX A5000,總分只有其一半多一點左右;
特別是在snx-03上的得分,和RTX A5000差距非常巨大;
也理所當然地,低于使用上代移動專業顯卡RTX 5000的機型很多,差距在35%左右。

SPECgpcViewperf 2020
使用SPECgpcViewperf 2020 進行測試,情形類似如上,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專業圖形性能測試結果和對比,可以看出,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在NBC筆電顯卡綜合性能排行榜中名列第一,但在專業圖形上,確實遠遠不如同代RTX A5000,也遠不如上代RTX 5000。
存儲的方案內存
此臺7560擁有四個內存插槽,在鍵盤下方的插槽A和插槽C,出廠預裝了兩條16GB內存,均為Sk hynix DDR4-3200MHz ,時序為24-22-22-52。

使用AIDA64的緩存和內存基準測試模塊,對其A、C1和C2三個模式,分別進行了測試,得到的三個結果差異很小,沒有明顯差異。

硬盤
此臺7560出廠預裝一個硬盤,是三星1TB M.2 NVMe SSD,型號為PM9A1,PM9A1實際上是980pro的兄弟型號,當然也支持PCIe 4.0 x 4,安裝在靠近CPU M.2插槽位置,這個插槽也是7560唯一支持PCIe 4.0 x 4的插槽。
使用CystalDisk查看,傳輸模式沒有顯示信息,這是因為7560采用新的存儲控制器Intel VMD控制器,并且出廠預設啟用為RAID模式。
然后,筆者發現上篇在無線廣域網M.2插槽安裝的SSD,無法識別,反而造成設備管理器里面出現一個未知USB設備,看來電路上是正確連接了,只是因為7560此位置不支持。
還有,筆者發現設備管理器中,顯示的無線網卡intel AX210后面多了一個#2,根據筆者的經驗,這意味著這臺7560在系統啟動之后,有更換了一次無線網卡。
這樣一來,筆者推測:這臺7560在生產完畢之后,在最后的QC測試中,發現第一次安裝無線網卡存在問題,于是更換了新的無線網卡,但之后忘記了鎖上螺絲。

使用AS SSD Benchmark和CystalDiskMark,對M.2 SSD進行測試,得到的結果是:
這似乎不是PCIe 4.0X4 SSD的應有表現。

于是,將7560原廠安裝的PM9A1,移動安裝到電池倉旁邊只支持PCIe 3.0X4位置,再在支持PCIe 4.0X4的插槽,安裝了一個2TB 980Pro,準備再次測試對比兩者的成績。
結果開機之后,居然找不到安裝的980Pro?
拆機檢查,才發現PCIe 4.0X4 SSD位置的散熱片,背面的散熱硅脂保護膜,居然沒有完整撕下,在靠近M.2接口的一角還殘留下一小塊,似乎由此造成980Pro安裝沒有完全到位。
唉!這第二個瑕疵……這生產線的員工的操作,和筆者一樣毛手毛腳了……

那么,是不是因為這個因素,造成上面測試成績表現不佳呢?
筆者撕下殘留的硅脂保護膜,在此位置重裝回了PM9A1,再次進行測試。
將兩者的成績一對比,發現PM9A1的AS SSD Benchmark得分成績略有提高,從之前的5502分提高到了5588分,但CystalDiskMark顯示的成績基本毫不動搖。
但980Pro的成績表現就好很多了:
這樣看來,這就是980Pro的價格比PM9A1貴很多的原因所在。

然后將PM9A1安裝到電池倉旁邊只支持PCIe 3.0X4位置,再次進行測試,將結果和安裝在PCIe 4.0X4位置之時進行對比,發現兩者幾乎相差無幾:

SD讀卡器
7560的全尺寸SD讀卡器位于機身右側,確認是全收納設計,不用擔憂SD伸出一截在外,用戶樂意的話也可以長期內置。
這個SD讀卡器是Realtek出品,采用PCIe x1連接到PCH。
官方詳細列出了其支持的SD卡的種類,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標注了:SD是安全數字卡、SDHC是安全數字高容量卡,SDXC是安全數字擴展容量卡。

筆者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安裝Lexar 32GB 2000x SD卡、安裝Lexar 32GB 1800x microSD加SD卡套,分別進行了測試,得到的結果如下:

總結一下
7560的存儲系統:
所以,筆者對7560整體存儲方案,實在不能因為個人愛好而說不滿意。
不熄的心火以上,已經完成了7560三大性能部件和主要硬件之一顯示器的單項測試,有了這些數據,可以在理論上推測7560整機大體表現將會如何。
但是,如同男子四百米接力賽一樣(不要問筆者為何加上“男子”二字),就算其中一個是蘇炳添,也并不就一定能拿到銅牌。
而是,需要四位選手盡力提高、互相密切配合,教練優良指導,場地不出問題、觀眾氣氛助威、外加對手喝了興奮劑……Oh!No!不對!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對手會犯錯上面!
所以,筆者對7560的評測還得繼續!
不然,心中的一團火,是不會熄的!

行文至此,文字已滿5000,圖片將近40張,為了避免圖文過多過長、造成部分時間有限的讀者太過勞累,本篇到此為止。
在緊接的評測下篇中,將是7560的綜合性能、穩定性(壓力測試)、功耗分配、工作溫度和電池續航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對其優缺點的分析和最終評價。
敬請期待!
《2021 DELL 移動工作站15吋旗艦Precision 7560評測下篇》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526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