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實話實說,盡管1月份房地產市場數據依然不太好看,但不同城市還是繼續分化的,已經有局部顯現積極信號,當前市場表現低迷并不意味著復蘇無望。從政策角度看,國家對樓市的扶持態度已經明晰,且顯效越來越明顯。

尤其是核心的一二線城市,2023年,國家利好政策將重點在需求端發力,修復市場信心,帶動處于觀望狀態的購房者入市,隨著經濟的回暖,樓市也會局部復蘇。
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較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在連續3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重回擴張區間,體現了經濟穩步回升,多項指標顯示,經濟恢復基礎強化,經濟恢復聯動性較好,持續恢復前景可期。
春節后,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基建投資活動也逐步加快釋放,消費也將大概率回歸常態化,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將持續顯現。
經濟恢復房地產能恢復嗎?我只能說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房地產不是壞事。大環境的改善,對老百姓的影響是直接的,自然也會影響到消費的支出,房地產也會占到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其實,我們不用指望房地產大漲,只要不拖經濟后腿其實就已經是非常好了。

經濟日報在《政策暖流推動樓市復蘇》中表示,當前諸多政策在穩定市場預期的同時,積極發揮了房地產的民生屬性,尤其是很好滿足了剛性需求,這將有利于市場信心恢復,推動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不少機構數據也表明了房地產市場有起色的跡象,1月份樓市數據均顯示二手房先于新房回暖,1月上旬50座城市日均帶看量較12月增加了22%,北京、石家莊、廊坊、天津等多地增幅達到了40%以上;日均成交量較2022年12月份增加了39%。此外,重慶、西安、武漢等多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環比均出現了回暖。
二手房是市場的晴雨表,二手房一旦活躍起來,對于新盤帶動的作用會很明顯。在此,我們一方面要客觀看待房地產市場向好的跡象,另一方面也要明白,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不會改變,即使經濟回暖,也不可能是瞬間的,將會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畢竟房地產還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我們不能把近兩年的市場不好都歸結為客觀因素,這是房地產必然要經歷的過程。2023年的房地產市場表現,依然達不到太過樂觀的狀態。
但也有一些專家似乎比較樂觀,給出的判斷也是引發了爭議。

“專家稱年輕人工資低可能是能力不夠”的話題上了熱搜,引發熱議。近日,中航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海清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一些年輕人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費。
鄧海清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真的很不像話,沒有錢就說父母給太少,或覺得老板給的工資太低。其實很少有年輕人去反思,可能是因為自己專業素質、能力水平不夠,所以才有那么低的工資。“對很多年輕人來講,其實你干的這點活,可能在泰國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一半的工資就能干和你一樣的活。”
可以說此言一出立馬引發了爭議,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說,有一點道理但不多。客觀地說,這些年人飽和了,我不能說人才飽和,擴招后更是如此,存在的普遍問題顯而易見,人才泡泡不亞于房地產。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是不爭的事實,一定程度上,鄧海清的話有一定道理,的確值得反思。但更應該反思的絕對不是這些年輕人。
你敢抱怨收入太低專家就說你收入低是你能力不足,你敢說房價太高專家就說是因為你收入太低。似乎年輕人干啥都是錯的?居然鄧海清拿國人和外國比較,你咋不跟發達國家比呢?我們也曾走過那個階段,難道讓我們也回到過去?我承認,那些國家或許同樣的工作比我們收入低,但這不是我們國家的追求。否則,我們白發展了,你問問國家同意嗎?

對于鄧海清的言論,我認為大多數都屬于嘩眾取寵,明知說話不嚴謹還偏要沖熱搜,這或許就是他想要的。
在這次采訪中,他還表示,兔年樓市必將回暖,部分城市可能出現“缺房”現象,“今年房地產市場的復蘇,肯定是毫無疑問的,也會成為中國的經濟穩增長的主角。由于居民的收入恢復得比較快,可能會出現局部城市,或者局部地區房源短缺的現象,甚至價格報復性上漲的可能性。”
前不久,鄧海清就表示過,2023年被壓抑的房地產需求會得到恢復,作為消費品的房地產將出現上漲,甚至是報復性反彈。
購房需求確實不小,很多被壓制的需求可能會隨著政策好轉而釋放出來,毋庸置疑,無論市場多壞,有錢人依然很多,但必須清楚,制約老百姓購房的因素短期內很難改變,所以很難出現報復性消費和購房,有心無力是最真實的狀態。

我想問,鄧海清必將回暖的信心在哪里?居民收入恢復比較快的事實又來自哪里?
所以,2023年針對需求端的利好政策依然任重而道遠,單靠用房價上漲或市場反彈給他們制造恐慌的氣氛,是很難直接激發他們買房的動能的。不管會不會報復性反彈,我們必須防著一定會有人利用這個來擾亂市場秩序。
此前,北師大教授表示,“房價高嗎?不高!主要是你的收入太低了。”言外之意就是,你買不起房不要怪房價高,那是你自己不行,怪你自己收入太低。同樣,經濟學家馬光遠也說:“覺得房價高,先反思是不是自己收入出了問題!”

看來,年輕人真的需要“反思”了,專家都這么說,啥問題都怪到年輕人頭上,他們會說,你看人家收入就高,人家就買得起房。專家真是專家,他們是站在少數專家服務群體角度,而不是普通大眾角度。
所以,專家的意思是,未來將缺房還不趁早去搶?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52435.html
上一篇:鄧布利和哈里(黃老板撞臉哈里)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