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職場必須知道十件事(如何理解職場文化)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在如今這個工作要求我們“時刻待命”的時代,同事們隨時都會發(fā)來短信或郵件,并期望我們立刻回覆借助以下的攻略,你可以安心“失聯(lián)”,但又不會失業(y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職場必須知道十件事?以下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職場必須知道十件事
在如今這個工作要求我們“時刻待命”的時代,同事們隨時都會發(fā)來短信或郵件,并期望我們立刻回覆。借助以下的攻略,你可以安心“失聯(lián)”,但又不會失業(yè)。
我覺得自己就像受虐狂一樣討好自己的老板,所以我寸步不離iPhone(通知鈴聲全天都在響)。如果出門,我絕對會帶著MacBook,以防萬一。我的上司曾直言不諱地提到,他“對工作狂有著非一般的尊敬”。不久前,他曾在晚上11點11分給我發(fā)郵件,而我七分鐘后立刻回覆了他,于是他回了一句:“你=時刻待命。
”雖不知他這是在開玩笑,還是在夸我,但不管是哪個,我都接受。到底是哪一次技術(shù)進步催生了這種“時刻待命”的職場文化,使我們淪為了通訊設備的奴隸,又是誰讓這種文化成為了一種經(jīng)久不息的潮流?對此,不同時代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看法。作為千禧一代,我的觀點是,這種文化萌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當時醫(yī)生們開始使用尋呼機,演員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在電影《華爾街》里讓觀眾認識了車載電話,電影里的臺詞“只有廢柴才去吃午飯”給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敲響了警鐘。
如今,“時刻待命”已成為大部分人的默認設置。無所不在的智能手機、輕薄的電腦以及充滿創(chuàng)意的應用程序,讓我們可以瞬間回覆信息——更快、更容易,看上去也更輕松。只需幾秒就好,不是嗎?但無數(shù)個“幾秒鐘”累積起來,就像“溫水煮青蛙”,將工作時間不斷延長,直到它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完全模糊。
2017年,法國出臺了一部新的勞動法,在人權(quán)方面為員工提供了新的保障,這便是“離線權(quán)”。之所以有這部法律,還要源于法國最高法院2004年的一項裁決,按照此裁決,下班后無法通過手機聯(lián)系上的員工不應被視作行為不當。“離線權(quán)”受到了許多工會的支持,它們提議員工離開辦公室后就應斷開與電子工作設備的聯(lián)系。在意大利和菲律賓,員工已經(jīng)擁有了類似的權(quán)利,德國和盧森堡正處于探索階段,紐約市也出現(xiàn)了類似提議。2018年7月,韓國開始修改法規(guī),將每周工時的上限從68小時下調(diào)至52小時。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沒有法定工時上限。
“時刻待命的職場文化有悖常理。人類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xiàn)繁榮,高效人士也不是通過這種方式突破至更高水平,”《精要主義》一書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表示。他在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處世哲學:拿出底氣,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說“不”——這一定程度上是在追求“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現(xiàn)代文化不斷對我們施加影響,以至于我們開始被動地做出反應,而不是主動去行動。”
麥吉沃恩指出,有選擇性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令自己的時間變成寶貴的財富,并最終贏得他人的尊重,還可以確保自己“上線”時更有效率。比如,拒絕參加毫無目的的會議,讓我們能在上班期間有更多時間完成任務,從而避免回家加班。然而,許多人仍受困于“錯失恐懼癥(FOMO)”,總是害怕錯過機會,或是擔心自己在別人眼里沒有同事勤奮可靠,進而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如此看來,我們不是利用科技來提高工作水平,不是借助科技將每天的工作時間從十小時縮減至六小時,也不是依靠它將每周的工作天數(shù)減少至四天的理想水平,全都不是,我們是在濫用科技,以此來宣揚早已不合時宜的“工作狂”習慣。再問一句,花兩分鐘快速寫一封郵件的意義是什么,是讓上面的人知道他們可以一直指望你嗎?麥吉沃恩警告說:“我們需要在‘時刻待命’模式擊潰我們之前,先把它擊潰。”至于如何實現(xiàn),則是一件復雜的事。就像那些承諾會讓你的肚子變出六塊腹肌、結(jié)果卻只是白燒錢(我本人還真的被燙傷了)的電子腰帶一樣,這種事情沒有捷徑可走。科技巨頭們辛辛苦苦花了20年時間,才實現(xiàn)了全平臺、全天候的不間斷聯(lián)系,但直到現(xiàn)在,它們才開始研發(fā)能夠設置健康通訊時長的系統(tǒng)。
谷歌日歷的新功能“Working Hours”能讓你在設定的時間窗口之外,自動拒絕同事發(fā)來的會議邀請或通話請求,它還可以與你的收件箱聯(lián)動,省去編寫自動答復郵件的麻煩。蘋果最新的iOS系統(tǒng)加強了“勿擾模式”功能,讓你在設定的時間段、甚至在設定的地點內(nèi)接收到的通知均為靜音,這種狀態(tài)下,所有信息都被攔截,直到你離開自己的家或是喜歡的餐廳(這取決于你設置的個人參數(shù))。你還可以編寫自動回覆,按照自己的方式拒絕他人。我寫的是“抱歉,我正在忙,忙完會和您聯(lián)系”,基本可以傳達意思了。
如果你用的是iPhone,你會有一個可能不太常用的VIP收件箱,它可以讓你修改通知方式,只有在收到你重視的人(比如說你的丈夫或是上司,但不會是會計部某個同事)的郵件時,才會在屏幕上出現(xiàn)提示。你可以點一下郵件應用里“VIP”旁邊的圓圈“i”,添加重要郵箱地址,然后設置自定義提醒和通知。即便如此,最好的辦法還是每次下載新的應用時,便立刻關閉大部分通知,這樣你就能掌控何時查看手機、何時回覆信息,而不用每次手機一響或者一震,就要馬上拿起手機。曾幾何時,對美國在線(AOL)的用戶來說,收到“You’ve Got Mail!”的郵件提醒與生存壓力無關,反倒讓人充滿期待與喜悅。于是,一些平臺打出懷舊牌,采用了美國在線Instant Messenger的紅綠燈系統(tǒng),讓別人通過不同顏色,來判斷你是否在線。功能強大的職場熱門通訊工具Slack可以讓你自定義狀態(tài),讓別人知道你在忙什么、什么時候沒空。Slack還可以在晚上10點后,將你的狀態(tài)自動變成“睡眠”,并在早上8點前攔截所有通知。(具體時間段可以根據(jù)需要和時間表自行設置。)
不過目前為止,我所聽過最大膽的遠離工作的方式,是拒絕在手機上安裝工作郵箱。只要你有這個膽子。我要如何利用這些辦法來“偷”回一部分屬于自己的生活?就在我琢磨這件事情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不湊巧的事:iOS在半夜更新的時候,我的iPhone癱瘓了。一開始我還非常慌張,但很快,一種自由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排隊買午飯時沒法查郵件,也沒有短信、私信或是聊天應用來打擾我。我在某些時候完全聯(lián)系不上,但似乎沒有關系。我感到更加放松,工作起來效率也變高了。過了幾天,我拿到了新手機,但那段短暫的時光讓我意識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鍵就在于——等待。您可以稍等一下嗎?我有事要處理。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2413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