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怎樣做一名合格的陪診人員(陪診師有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陪診員指導客戶使用機器掛號。新京報資料圖
今年以來,“陪診師”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在社交平臺上火了起來。除了北上廣,像鄭州、重慶、長沙、成都這些城市,陪診師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方面是現實需求,醫院里有些檢查項目最好有家屬陪同。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心理上的孤獨感。
據九派新聞報道,陪診師小羽的工作包括,在醫院幫助他人就醫,具體服務有幫人掛號、代取藥品和報告、陪伴看病……而小羽,也只是眾多陪診師中的一員。
當前陪診師職業之所以如此“火熱”,與陪診服務逐漸自發走向標準化、成熟化密不可分。從供需對接,到提前溝通、代理掛號、陪同就醫、代取藥品和報告、收費結算等各個服務環節,陪診師都形成了一定的范式與套路。
從最新的市場變化看,針對陪診師的職業培訓也已出現。除了部分陪診師在網上尋找其他新手,抱團摸索學習之外,有些陪診師根據自身經驗,制作線上培訓課程,針對服務流程、服務話術、去醫院的流程等內容,開展標準化培訓。從培訓到各服務環節,陪診師的職業鏈條已趨完整。
放手社會創新,陪診師的職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數據顯示,2021年有2.6萬人在電商平臺搜索“陪診”相關關鍵詞,平臺上提供陪診服務的店鋪超過500家,部分店鋪月銷量多達上千單,市場上還出現了專門提供陪診服務的網絡平臺。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陪診服務需求有望呈現井噴式增長。但話分兩頭,僅由市場自發蹚路,也讓人難以放心。
以培訓為例,自發的職業培訓既可以傳授有用的知識,教新入職人員敢于擔當。但也可能推廣“取巧式服務”,如怎么設計話術套路、如何賺取更多費用等。曾有接受培訓的人員感嘆,大多數職業培訓都像微商,這也意味著某些亂象可能經由培訓向陪診行業滲透。

某電商平臺上,多家機構提供陪診服務。截圖來自相關電商平臺
在服務各環節,市場自發探索也容易導致魚龍混雜。陪診師沒有準入門檻,低素質人員就能隨便進入,甚至醫托和號販子等也可能混跡其中。
此外,陪診師在服務過程中難免接觸到患者的身份和疾病信息,信息保護若全憑陪診師個人自覺,可能導致信息泄露。而有的陪診師以“找熟人插隊看病”為賣點,也會影響就醫公平……這些問題,均不是市場自發探索能化解的。
不過及早干預,讓創新具備一定的寬松度,則有利于社會大膽創新。但自發創新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此時,是走上規范的發展之路,還是出現影響職業健康發展的亂象,取決于行業發展能否及時得到規范。
目前,陪診師服務鏈條趨于完整,推出職業規范已成當務之急。我國法律中尚無針對職業陪診的專門規定,陪診師尚未被納入新職業目錄,且在準入門檻、服務流程、爭議解決等方面,尚未形成統一標準。
因此,將陪診師納入職業目錄,明確其入職門檻是當前的迫切需求。做好最基本的規范之后,才能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和監管內容與方式,規范服務項目與收費,統一職業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只有讓自發形成的服務模式盡快得到規范,方能將這個新興職業引入發展的正軌。陪診服務有章可循,才能變得更加安全優質。
撰稿 / 羅志華(醫務工作者)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劉軍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