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如何做好一日思想工作(經常性思想工作如何)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一支竹篙呀,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呦,開動大帆船……”這首歌告訴我們,干事創業要形成共識,凝聚群眾的智慧力量一起干,方可抵達成功的彼岸。
經常性思想工作亦是如此,需要發動全體官兵,形成“人人做、做人人”的良好氛圍,上下合力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道——

火箭軍某旅注重營造經常性思想工作氛圍,及時化解官兵思想問題。圖為該旅官兵訓練間隙談心交流。王 璐攝
強軍路上,牽掛你的人是我
——火箭軍某導彈旅營造人人做經常性思想工作氛圍聞思錄
■解放軍報記者 王衛東 通訊員 劉 亞 韓興邦
異曲同工——
練好“單人舞”,跳好“集體舞”
熄燈號響了,火箭軍某導彈旅通信一連指導員吳心譯準備找連長王凱聊聊。恰巧,她迎面碰上王連長。沒等她開口,王連長會心一笑:“放心吧,事情都解決了。”
吳心譯的“心事”,因上等兵徐巧琳而起。不久前,本來平時就少言寡語的徐巧琳,因一項訓練成績靠后拖了連隊后腿。聽到個別戰友在背后埋怨,她更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對待工作態度很消極。
吳心譯很感謝這個搭檔,悄無聲息地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頭。之前,班長多次找徐巧琳談心,同班戰友靠上去關心,吳心譯也多次找她聊天,但效果不明顯。眼看年終考核臨近,作為指導員,吳心譯心里不免著急起來。
王連長的辦法說難不難:幫徐巧琳制訂補訓計劃,指定專人一對一幫帶……量身打造的訓練套餐立竿見影,這名女兵逐漸開朗起來,工作勁頭也足了。
徐巧琳沒想到,自己一次“鬧情緒”,竟得到這么多戰友的關心幫助。在班務會上,她袒露心扉:“人人都在關心你,個個都在幫助你,思想上再硬的‘疙瘩’也能被解開。”
談起經常性思想工作,有人認為這是政治工作干部的“專利”,部分軍事干部也覺得這不是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關注不多、做得更少。但在這個旅采訪,記者卻感受到“分工不分家、人人都參與”的濃厚氛圍。
2016年底,某對抗營營長劉班定榮立二等功。按理說這是件令人高興的喜事,但他心里卻高興不起來。原來自從他參軍后,父母就一直想來部隊看看。可部隊大項任務多,加上駐地遠離城市、住宿不便,兩位老人一直未能成行。為這事,父母好幾次在電話中埋怨過他。
一次訓練之余,與跟訓的副旅長鄧波聊天時,劉班定不經意間吐露心事。聽者有意,鄧波在不久后的旅黨委會上建議,將立功官兵的父母請到部隊來當頒獎嘉賓,此建議得到大家贊同。
年終頒獎典禮上,劉班定的父母千里迢迢從老家趕來,為他頒發二等功獎章。一家人緊緊相擁的那一刻,彼此間的誤會煙消云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采訪中,不少“老政工”似乎都有這樣的體會:經常性思想工作難在經常,也貴在經常,這離不開人人主動參與、層層發揮作用,營造無處不在的良好氛圍。僅憑政治工作干部和思想骨干幾個人“包打天下”,效果往往難以保證。
該旅政委鄭曉東說,把經常性思想工作落到實處,必須發揮群體的作用,既要練好“單人舞”,更要跳好“集體舞”,形成全方位、廣覆蓋的格局,讓這項基礎性工作保持經常、充滿活力、形成氛圍。
近年來,該旅從轉變官兵思想觀念入手,通過建立部隊、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經常性思想工作機制,營造出人人、時時、事事參與經常性思想工作的氛圍,許多難題被一一化解。
信任激勵——
不能忽視思想骨干的“思想問題”
曾經,記者聽到有的思想骨干“吐槽”:思想工作的成效看不見、摸不著,年終評功評獎拿不出可量化的成績,往往費力不討好。由于一些基層部隊對思想骨干重用輕獎,導致他們的工作得不到充分肯定,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經常性思想工作需要大家來做,可對如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卻重視不夠。”旅領導坦言,有的思想骨干的“思想問題”沒解決,他們背著“包袱”卻要給別人卸“包袱”,效果可想而知。
為營造經常性思想工作的氛圍,該旅通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大家參與、人人盡責,經常性思想工作的氛圍不斷濃厚。
責任激勵。通過定期進行思想形勢分析、匯報工作情況,經常交代任務、講評工作等辦法,強化思想骨干責任意識,增強使命感。
獎勵激勵。對成績突出、表現好的思想骨干,在入黨提干、立功受獎等方面優先考慮,在考學、選改士官等方面優先推薦。
信任激勵。在交任務、壓擔子的同時,傾聽思想骨干的意見建議,鼓勵他們放手開展工作,在信任和重視中增強其內動力……
該旅有一個好傳統,每年在政工網組織“貼心班長、知心干部、熱心參謀”評選。記者點擊進入“三心”評選公示欄看到,瀏覽量高達千余次,官兵跟帖留言近千條。
大學生女士官朱湘性格開朗,心思細膩。在她精心準備的收納盒內,存著上百張女兵寫給她的“悄悄話”。她根據這些線索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工作,效果顯著。因知兵愛兵,朱湘被戰友們親切地稱為“知心姐姐”。她因訓練成績突出和經常性思想工作到位榮立三等功。
解決思想骨干的“思想問題”,還得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脖子以下”改革中,該旅二連指導員陳巖常常“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家中的雙胞胎孩子生病需要照顧,他卻分不開身。營長莫燦坤了解情況后及時將情況報告旅領導。在機關協調安排下,陳巖帶著孩子到西安順利做了手術,解除了后顧之憂。
行勝于言——
會上會下一個樣,說的做的一個樣
“教導員是哪里人?什么脾氣?有什么愛好?”
2016年上任不久,該旅發射五營教導員唐浪波就發現,有新戰士私底下悄悄打聽他的情況以便“套近乎”。作為一名基層政治工作者,他決定主動“打開天窗說亮話”。
唐浪波利用黨團活動時間,組織全營官兵上了一堂課。結合自己靠素質立身的成長經歷“拉家常、亮底牌”,他鄭重承諾:從自身做起杜絕基層“微腐敗”,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讓大家一起來監督。
燒“第一把火”的同時,唐浪波不忘好傳統:每個月不定期替戰士們站一次崗。下士魏鵬星說,2017年國慶假期有一班凌晨時分的崗,就是教導員替他站的,這讓他倍感溫暖。
“若想鐵成鋼,打鐵者先要自身硬。”唐浪波的這句話,道出了經常性思想工作氛圍營造的又一“真經”:要讓官兵有什么“心結”都愿意找骨干聊,思想骨干需要堅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原則,行勝于言、以行證言最重要。
2016年春節,為讓班里其他同志先休假,發射二連二班班長金國輝悄悄推遲訂婚日期。2016年9月,班里戰士陳家宏要做手術,金國輝先后10多次電話慰問,還送來班里戰士錄制的祝福視頻,讓住院戰友感動不已。
“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相統一,用人格的魅力彰顯真理的力量,經常性思想工作才能做到官兵心坎上,模范帶頭作用往往能事半功倍。”一路采訪,許多基層帶兵骨干如此感慨。
對此,某營上士班長李小兵的理解更具體實在:“會上會下一個樣,說的做的一個樣,要求戰士做的自己先做到,這樣就沒有做不通的思想工作。”正是有一大批像他一樣的基層思想骨干立言立行、群策群力,激發出消除思想問題的磁場效應,使這個旅逐漸形成“工作大家做,問題不出班”的良好氛圍。
2016年,李小兵所在班受命代表全旅參加火箭軍業務比武,有兩名戰士怕吃苦有畏難情緒。作為旅專業學習教練員和軍事訓練先進個人,李小兵沒有講太多大道理,而是處處沖在前、練在先。不到一周,全班戰士都自覺加班加點練,最后他們取得比武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眾人拾柴火焰高
■鄭曉東
官兵的思想有著全方位、全時空、動態變化等特性,滲透到訓練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于每項工作的各個環節。同時,官兵個體有差異,看似相同的“病癥”,卻有著不同的“病灶”,不可能“一副藥方治百病”,需要逐個把脈、對癥下藥。單靠哪一級領導、哪一個骨干唱“獨角戲”,時間不夠、精力不夠、招數也不夠,必須依靠官兵、發動群眾,把觸角延伸到部隊每個角落,把力量傳遞給每名官兵。
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必須上下一盤棋、擰成一股繩。要實現“人多力量大”,前提是要營造濃厚氛圍,像磁鐵產生磁場一樣,吸引大家都往一個方向使勁。
各司其職才能運轉高效。在基層作戰部隊,機關要根據任務變化、工作轉換、人員變動等敏感時機,評估預防可能引起官兵思想變化的傾向性問題,協調解決基層無力解決的難題,把握好總體態勢。基層要抓好各項制度落實,具體分析存在的問題,針對性解決問題,并及時向機關反饋官兵思想狀況,形成相互補臺、齊心干事的生動局面。
做經常性思想工作絕非政治工作干部的“專利”,越靠近基層一線官兵才能越了解思想動態。班長、骨干是基層的“神經元”,他們與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訓練、同娛樂,對戰士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的異常,都能第一時間察覺、第一時間干預。他們開展工作不拘泥于固定形式,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訓練間隙聊聊天,茶余飯后談談心,就能把工作做在平時,把問題消解于萌芽,實現任務拓展到哪里,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部隊撒到哪里,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木炭放進火爐中,會不由自主地發光發熱。官兵對于身邊的變化最敏感,對于發生在身邊的事也最容易學習接受。做經常性思想工作,必須發動官兵互幫互助、自管自教,廣泛開展現身說法、討論交流等活動,養成“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動,讓每名官兵在感受集體溫暖的同時反哺環境,形成官兵“自我解決、齊抓共管”的群眾性自我教育氛圍。
潤物無聲,綿力千鈞。回顧我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一次次的生動實踐證明,經常性思想工作的爐火,只有眾人拾柴,才能越燃越旺。只有營造濃厚的氛圍,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化解因“活思想”產生的各種問題,激發官兵強軍興軍的磅礴動力。
每當想放棄的時候,總有戰友及時拉一把——
導彈尖兵重回巔峰時刻
■解放軍報記者 王衛東 通訊員 彭永熬
“作為一名火箭軍導彈兵,我的進步離不開大家的真誠幫助,得益于連隊‘互相拉拉袖子、解好思想扣子’的良好氛圍……”
演講稿不見“高大上”的華麗詞藻,全是內心樸實感受的自然流淌。在交流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體會時,火箭軍某導彈旅上士丁輝結合自己成長經歷匯報感受,贏得全連戰友的掌聲。
掌聲,是戰友們對丁輝成長進步的真誠喝彩,也是大家對連隊重視解決官兵心靈訴求的由衷點贊。
走下講臺的丁輝說,軍旅之路上自己也曾有過“心際迷航”,但在戰友們的幫助下,他及時校正航向,成功揚帆向前。
初中畢業時,丁輝以全縣第八名的成績考入省重點高中。初中畢業典禮上,他作為優秀學生代表上臺與全校師生分享學習心得,成為父母的驕傲。
然而,“光環”沒有閃耀多久。由于遠離家人監督,丁輝迷上了網絡游戲。曾經的學習尖子最后變成“網癮”少年,連續兩次高考都名落孫山。
后來,丁輝選擇了軍營作為實現青春夢想的地方,成為大山深處的一名導彈兵。
出校門入營門,丁輝發現身邊的“暖男”悄然多了起來。班長晚上悄悄地給他掖被角,連隊骨干對他噓寒問暖,戰友們給他過集體生日……
“讓我最感溫暖的是剛到新兵營沒幾天,班長就察覺到我沒考上大學的失落,時常拉著我聊天談心,為我重新站起來加油打氣。”不久,丁輝眼里的精氣神足了,多項訓練課目走在新兵連前列。
下連之后,單調的軍營生活、枯燥的業務訓練,曾讓丁輝又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指導員毛兵看在眼里,主動靠上去找他談心,幫他分析自身優缺點,制訂學習成才目標,鼓勵他報考軍校。連長蔡飛周幫他分析找準訓練短板,鼓勵他拿出百分百的學習勁頭研究導彈專業,爭當優秀士兵。
“在這種氛圍下,我又找回了自己的‘巔峰時刻’,在同年兵中脫穎而出。”丁輝當兵第一年,因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士兵”。讓他更驚喜的是,他收到指導員悄悄聯系父母發來的激勵視頻:“孩子,在爸媽眼里你始終是最優秀的,要在部隊好好干!”那一刻,丁輝熱淚盈眶。
當兵第二年,丁輝因參加跨區軍事任務錯過軍隊院校招生考試,遺憾地與軍校失之交臂。
年底服役期滿何去何從,他又一次站在了選擇的“十字路口”。猶豫彷徨寫在他臉上,也印在班長普昭培的心里。
一個周六上午,丁輝被普昭培拉到操場。看著戰友們飛奔搶球、揮汗如雨,看著班長一臉真誠的邀請,丁輝也咧開嘴笑了,沖上場和戰友們踢得酣暢淋漓。
“軍營是座大熔爐,只要堅信自己是塊鐵,就一定能煉成好鋼!”戰友們的肺腑之言,讓他果斷選擇了留隊。
當兵12年,丁輝6次奪得比武競賽冠軍。2015年下半年參加演練,他所在發射架被臨機抽中執行實彈發射任務。當時,丁輝所帶架是新組建的發射架,但他和戰友們團結協作,最終出色完成實彈發射任務。
“這還不是最激烈的戰斗!”2017年年底,丁輝參加對抗演練,導調組判定他所在班組其余號手“陣亡”。他獨自一人駕駛戰車,完成占領陣地和點火發射任務,被考官稱為“全能號手”。因兩次重大任務表現突出,丁輝榮立二等功。
全旅頒獎會上,當母親熱淚盈眶地登臺為他掛上軍功章的那一刻,丁輝倍感幸福和自豪。他深深懂得,軍功章里也有戰友們的一半:每當他想放棄的時候,就有戰友及時拉一把、扶一程。正是軍營這個大家庭良好的經常性思想工作氛圍,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校正航向,激勵奮進。
如今作為基層帶兵骨干,丁輝也暗下決心:一定當好戰士心靈的“帶路人”,不讓一個兄弟掉隊。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