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前段時間家里裝修,在與工人師傅的溝通交流中,我發現有技術技能的人才真吃香。木工師傅五天時間拿結算工資5千多,油漆工一年收入也有十幾萬;安裝瓷磚、地板、馬桶、鋁扣板的師傅,年收入也都有十幾萬……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大學生找工作卻要大費周折,畢業即失業也成了常見現象。即使找到工作后,在溫州要拿年薪十幾萬,其過程也殊為不易。
更有甚至,這幾年隨著教育內卷加速演進,學歷貶值加快,連985、211的大學畢業生也開始愿意找機關的編外工作。

湖州機關的編外人員年薪能拿多少?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是,溫州機關編外人員年薪是5萬多(包括社保)。
技術技能人才的年薪有十幾萬,名校畢業生的年薪卻只有5萬多,反差之大讓人感嘆努力讀書的價值有多大?(當然,名校大學生剛工作的年薪5萬多,相信只是個例)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推斷培養出中國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已經非常成功與發達了?

事實卻恰恰相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非常不充分,問題重重。生源少且差、師資不足、經費少、深造渠道狹窄、職業院校專業設置重復率高、社會認可度偏低。職業教育被認為是平民教育、差生教育!
職業教育發展的滯后,造成國家缺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10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萬人,服務業的缺口更大,僅家政、養老等領域至少需要4000萬人,而去年中職、高職相關專業畢業生只有100萬人左右,職業技術人才的缺口很大。
國家著急了。因為,在就業方面,技術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但每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卻非常大,普通大學生過剩;在國家發展層面,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質量強國邁進,中國就需要大量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發展職業教育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為此,國家開始出招,密集出臺各項政策,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
在國家政策頻繁加碼和大力引導下,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2011年,周浩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北工業”)學習。近幾年,有媒體報道了不少大學生畢業后到職業學校回爐深造的事跡。
2018年,浙江金華一位考上重點高中的金洋洋,放棄讀普高,而選擇了職高的學前教育專業。今年,金洋洋拿到浙江師范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錄取通知書,將按計劃進入“3 4”中本班的第二個階段學習。中本一體化開始發力!
2021年,溫州中考結束后,許多中考成績上了普通高中分數線的學生,選擇上職業高中。

諸多家長對職業教育的選擇是否意味著職業教育的春天即將來臨?或者說,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作為的前景還需要打通什么環節?

1.企業高度參與,建立校企命運共同體
沒有企業高度參與的職業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職業教育要以技術技能為重點,以就業為導向,在政府主導下,職業學校千方百計吸引企業的參與,培養企業需要的各種技能人才。德國與日本職業教育雙元制的成功,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樣本和借鑒的例子。
2.打通職普通融的渠道,讓學生既能學到技能又能拿到文憑
在全社會重文憑的大背景下,要徹底暢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的渠道,把大量的普通高校轉變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相關專業碩士點工作,培養既有技能又有文憑的學生。如果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都有機會與途徑拿碩士文憑,無疑將增加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3.社會輿論環境的改變,提高認可度,避免邊緣化
現在的社會輿論對職業教育不太友好,職業教育處于輿論的邊緣化。職業教育的話語權嚴重不足,發生的聲音實在太弱。每年高考一結束,媒體與社會對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學生都是大張旗鼓的宣傳,甚至地方政府官員還會專門看望考上名校的準大學生。而對職業教育,媒體與社會關注得太少。
雙減政策的政策溢出效應,讓廣大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對相當部分學生而言,與其跟擅長讀書的同學在擠高考的獨木橋,不如選擇職業教育,走另外一條賽道。
在雙減政策與職普分流(中考中的一半學生進入職高,一半學生進入普高)的雙重影響下,可以預見,職業教育的生源數量與質量都將有一個大的提升,職業教育生態將優化與改變。
回到現實問題,對不少溫州學生而言,與其從普通大學畢業,找到一個很一般的工作,不如提前布局職業教育,選擇職業教育中的雙一流大學。通過錯位競爭,找到出彩的機會,實現人生的價值。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2998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