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雙非碩士有必要考嗎(雙非女碩士之殤)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讓我堵心了半天的視頻。
在視頻中,一位“雙非”院校的女研究生雙眼透著迷茫,講述著自己在招聘會上的經歷。

跑了好幾個城市,去了好幾所學校,投了若干份簡歷。
雖說投完簡歷石沉大海是常有的事,但是她所經歷的,是當自己做了“雙非畢業生”的個人介紹后,連簡歷都投不出去…

“985,211真的畢業生太吃香了,我們雙非的研究生沒人要”。
隔著口罩,我都能想象到她神情的失落。
而照著屏幕,我也能看出自己的心態有點崩。
畢竟,我一個雙非本科生,比她還差遠了呢。

可我還是有點納悶。
因為在前些年前的招聘會上,研究生還是很受歡迎的。
而且,過去也沒聽有多少人拿“雙非”出來說事。
但是,這些年“雙非”研究生求職受挫的消息,反而在快速增多。
就連有些縣一級的小學老師招聘,門檻都是“雙一流”。
更甭提貴為國內高校“天花板”的清華北大高材生,去私立學校扎堆當老師的事了。
雙非研究生的就業情況,怎么突然就有點“斷崖式下跌”的味道了?

我看了看視頻下面的評論,有人痛斥招聘企業學歷歧視,有人質疑研究生的含金量。
說實話,我雖然同樣也為這位雙非女碩士的經歷而難過,但這事,可能還真不能這么看。
十幾年前,我讀大三的時候,看著招聘會的現場,心潮澎湃。
但剛開始,我并不知道那些招聘企業,除了公開招聘應屆生之外,還有“順道兒”去搶那些稀缺專業大三學生的公司。

我也是“命好”,當初被調劑到了一個稀缺專業。
所以同班同學里只要是不考研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宿舍里躺著躺著,就被兩家上市公司搶走了。
而到了大四招聘會的時候,我們也是穿著短褲蹬著拖鞋,去圍觀西裝革履的其他專業同學去投簡歷。
不過,大伙似乎并沒有人為此感到有多高興。
反而是開始擔心一年前簽的這家公司,到底算不算得上是國內最好的同類型企業。

雖然這段經歷,看上去像是有點“凡爾賽”內味兒,而且,和雙非女碩士的經歷也完全相反。
但是這一正一反的兩個例子,卻反映著學歷和求職之間,悄然變化的關系。
關于研究生求職難,一個普遍的說法是:學歷的含金量不如以前了。
這可能存在。
但坦白地講,即便是如今的研究生,學歷含金量也不低。
畢竟,他們是從只占同齡人數量約17%的本科生中,進一步優中選優的人才。

但是企業招聘時,對專業的需求增長速度,卻沒趕上部分專業人才的增加速度。
供需關系的變化,讓企業,尤其是熱門企業在招聘時掌握著更多的話語權。
所以拿985和211作為門檻,雖然簡單粗暴,但也提高了招聘效率。
畢竟,能在金子里篩金子的話,沒有人會到沙子里去淘金。
雙非女碩士求職的方向,應該是教師。
但是教師的門檻前面也提到過了,正是供遠大于求的關系。
所以,這是她求職碰壁背后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平臺。
每個人在畢業季,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都想先一桿子杵到頭,找一家業內知名的企業去碰碰運氣。
即便是難度會很大,但是在時間成本還很低的階段,試一試倒也無妨。
學生有優良中差,企業也分三六九等。
如果“出身”與目標差太遠,這怕是也很難互相能看對眼。

我的一位同學就是如此。
在我們滿足于上市公司的待遇時,他的“學霸包袱”,卻讓他一心只想去外企。
但是一個稀缺的專業,很難突破學校名望的壁壘。
兜兜轉轉了幾圈之后,他只能找了一家目前已經面臨破產的國企。
我承認,追逐更高的目標,讓自己站在更高的平臺上是每個人都應該去嘗試的事情。
但是想追求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更應該想的不是去碰運氣,而是先讓自己去進一步鍍金。

研究生的求職之殤,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事。
到了今天,卻變得稀松平常。
而將來,情況似乎也不見得會有所好轉。
因為在各行各業脫離了野蠻發展階段,逐步進入正軌后,兩極分化是一種自然淘汰的結果。
也就是說,未來的企業,可能會大的很大,小的很小。
不過,事情并不完全是悲觀的。

小企業雖然小,但留下來的都是專業性極強的“小而精”。
只要是扎實肯學,研究能力過硬的研究生,依然炙手可熱。
而大企業招聘門檻雖高,但碩士學歷也并非終點。
如果心有不甘,那么繼續深造也能讓你擁有更具分量的敲門磚。
雖然出路依然很多,但是也千萬別忘了,無論是求職還是深造,知識都是讓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未來的每一天,你也都會感謝那個曾經為前途拼過命的自己。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2964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