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7)
#高中生物教資面試##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能量流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概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應用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解釋分析解決相關的生活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對資源的利用應遵循生態學原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做準備。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教學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能量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利用魯濱遜漂流記引入,提出問題怎樣吃才能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并自覺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教授新課
1.能量流動的過程
(1)教師展示草蝗蟲-鳥的食物鏈圖, 學生分析該食物鏈中草的能量去向。引出概念(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2)學會回顧生態系統的組成。
教師提問地球上所需要的能量來自哪里? (太陽能) 太陽能是怎樣流入生態系統的? (生產 者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固定,在有機物中。)在食物鏈中,蝗蟲吃草的能量是否能夠全部吸收? (不能, 蝗蟲吃了草并不是都變成蝗蟲肉了。原因是生物鏈能量流動的損失)
(3)教師引入教材中能量流經第二營養級示意圖。提問:攝入量是否等于同化量? (不等于) 得出關系式:攝入量=同化量 糞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向下一營養級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教師引出教材圖5-7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示意圖。講解生產者固定太陽能后,將沿著食物鏈流向初級消費者,其次流向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等,其每一步過程與生產者流入初級消費者的情況大致相同。
2.能量流動的特點
(1)教師設疑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轉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為什么?教師播放教材中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
(2)教師提供表格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填寫表格。學生得出結論相鄰營養級的傳遞效率(出入比)大約是10%-20%。教師提問,通過以上分析,能得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什么?師生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教師講解研究能量流動規律有利于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動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三)鞏固練習
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判斷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指:A.射進該系統的全部太陽能
B.該系統全部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思考并得出(B) 是正確的。
(四)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本節課學習了能量流動的過程(起點,數量,渠道,過程)和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五)布置作業

上一篇:每日打卡英文縮寫(每天打卡上班)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