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如何評價總經理的優勢(評價總經理的指標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當下,多數公司都在做半年度總結,準備半年報、考評和預算調整,召開半年度工作會議。
評論區有幾條留言問及“對總經理包括事業部或分子公司負責人應該哪些維度或指標”?
對總經理或獨立核算事業單元、利潤中心的負責人,怎樣評價他干得好不好,通常采用“1+6”指標體系。
其中,“1”是財務指標,代表過去周期內的財務成果。
這個指標的選取,用“收入”不如用“利潤”,用“利潤”不如用“經營性凈現金流”,用“經營性凈現金流”不如用“凈資產收益率”,用“凈資產收益率”不如用“經濟增加值”。
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經濟增加值=凈利潤-資本成本。
其中,“6”是戰略和體系建設指標,反映持續發展和風險規避的能力。
1、戰略落地執行情況(戰略能力)
他負責的戰略單元對總部戰略意圖的理解和落實是否到位?這就像遼沈戰役打錦州還是打長春,是謀局與謀子的關系。

2、全面預算執行情況(經營能力)
預算執行反映的是全局性、計劃性和系統性,能不能達成預算目標,決定企業能否穩健發展。
3、內控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管理能力)
這是利潤主體的基本盤,包括治理、權責、監督、控制、考核、激勵等,是否嚴密高效。
4、審計體系(風控能力)
主要指內部運營合規建設工作,比如應收、招標、供方考評、重大往來或擔保等,有沒有履行規范。
5、業務評價體系(開拓能力)
業務評價不僅要縱向對照預算指標以及歷史數據完成得怎么樣,還要橫向看和對標企業、主要對手、市場增幅的對比,客觀評價其業績。
6、團隊評價體系(組織建設能力)
包括后備干部梯隊建設、培訓及創新體系建設,這類培植企業潛力和后勁的戰略性、長期性工作,重要不緊急,費力不討好,是最重要、最難、最沒人想干的工作,卻也是應該讓最高水平的人去做的工作。
為什么有的企業今年掙錢明年就不掙錢?為什么當前掙錢換了負責人就不掙錢?為什么企業掙錢有利潤卻沒有現金流?為什么現金流在增加而企業卻越來越難?很多問題就是出在沒有體系上,出在組織能力上,出在潛力后勁上。
除了考核代表過去的財務指標外,加上代表能力和未來的6項指標,運營體系就有了一個基本框架,第一圈層的干部就知道往哪里使勁了,企業的自發運營和自我更新成長才有了基礎。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283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