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檢察官的責任與使命感悟(干好工作有沒有)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學習的“快車道” 工作的“風向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雖然這句詩表達的是對書的眷戀,但在我看來,用來形容我對《檢察日報》的情感,也恰如其分。
工作多年,但在檢察系統,我卻是一位“新人”。從2005年離開政法系統,至今已過去整整15年。今年年初,根據組織安排,我重新進入了政法系統,成為一個基層院的負責人,感激組織信任重用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如何最快地轉變角色,適應新崗位、新工作、新要求?我的“捷徑”之一便是讀《檢察日報》、看最高檢官微、瀏覽“檢答網”。
清晨6點開始直到上午正式上班之前,這段是我雷打不動閱讀《檢察日報》和瀏覽最高檢官微的時間。看最新新聞訊息、讀最火的熱點資訊……每天堅持學習閱讀,這對于我這位實實在在的檢察“新兵”來說,委實非常重要。因為:看熱點新聞,可以明了工作方向;看案例指導,可以學習辦案經驗;看最新評論,可以提升理論水平;看雜文,可以領悟檢察情懷。
可以說,《檢察日報》、最高檢官微、“檢答網”……這些精心打造的學習平臺,之于我來說,是“風向標”、是“指揮棒”、是“快車道”,還是感悟人生的“好向導”。所以我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求自己,不僅要讀熟,對于重點報道的重要段落、語句認真摘錄,方便隨時翻閱、常讀常新。
開展工作的“風向標”
最高檢官微、《檢察日報》頭版,刊發的都是最權威的工作訊息、最新的部署要求,而且都很快速及時。尤其是最高檢官微,當天新聞當天出,讓我們基層檢察院不用親臨現場就能第一時間掌握一手資訊,方便快捷。
熟讀這些報道,我們能及時知曉最高檢黨組的最新工作動態,明了最高檢近期的工作重點。從中汲取文章精神,結合基層工作實際,使得我們能夠更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如在敲定今年向地方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工作報告過程中,因為對過去一年工作知之甚少,又是剛剛接觸檢察工作,從何處著手,我毫無頭緒。但這份報告又非常重要,怎么辦?這時候,《檢察日報》、最高檢官微這些學習平臺幫了大忙。
我一邊逐字逐句研讀上級檢察院撰寫的工作報告,一邊關注相關動態報道。全國兩會期間,《檢察日報》“兩會·要聞”版面推出代表評“兩高”工作報告,其中一篇題為《政治站位高 人民立場穩 法治屬性強》讓我有了思路。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代表表示,“兩高”報告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體現了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理念,充分彰顯了恪守初心使命、維護公平正義的司法擔當,是政治站位高、人民立場穩、法治屬性強的好報告。
司法為民是我們檢察人的共同初心,我們新一年工作的最終落腳點也應該在司法為民、服務群眾上。因此,我將上級檢察院工作報告的精神吸收融入到我們院的檢察工作報告中,重點對新一年工作思路這一部分進行了大篇幅修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立足人民群眾的熱點、痛點推進“四大檢察”。最終,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我院的工作報告獲人大代表全票通過。
又如今年3月1日,《檢察日報》刊發了《狠抓檢察隊伍教育整頓打好刀刃向內正風肅紀的攻堅戰》一文,對全國檢察隊伍教育整頓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作為基層檢察院,如何既嚴格按照最高檢部署要求,又切合自身工作實際開展好這項工作?我們迅速行動,針對教育整頓的四個環節,迅速召開黨組會、動員會、學習會等,積極推進“頭腦風暴”。最終,我們針對教育整頓查糾整改環節工作,探索創新“外部協助查線索、上門兩訪查表現、線上線下查案件、內部執紀查作風”的“四查”法,全方位查擺問題,及時掌握隊伍思想狀況,及早發現、妥善解決隊伍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取得了較好成效。
指導辦案的“指揮棒”
案例,是向群眾釋法說理最鮮活的素材,也是指導我們檢察官辦案最有效的素材。最高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是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每年辦理的數量眾多案例的典型代表,從案件辦理的具體做法到辦案意義,都進行了詳細介紹解讀,它們集中貫徹了檢察工作思路,體現了檢察工作理念,凝結了檢察工作的智慧經驗。這些案例的公布和報道,很好地展現了檢察機關辦案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理性平和的司法理念,也為我們基層檢察院辦理疑難案件提供了重要參考。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不僅認真學習案例的經驗做法,也以爭創典型案例、精品案事例為目標,扎實推進檢察工作。我們指定一名班子成員專門負責培育精品案事例,并積極引導檢察官樹牢精品意識,更新辦案理念,對擬打造精品案件的,做好提前謀劃,在辦案中注重挖掘案件典型之處、特色之處,及時總結提煉、全程留痕,將精品案事例打造融于日常辦案中。
此外,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也非常大。在《檢察日報》上每天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案例,在最高檢官微的“今晚九點半”欄目中,也經常能看到小編們精挑細選、精心打造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的推出,比我們費盡唇舌向群眾解釋法理要有用得多,警示教育意義不言而喻。同時,還有不少權威發布,時刻提醒我們要緊繃廉潔自律這根弦,以案為戒、警鐘長鳴。
深入學習的“快車道”
理論知識是干好工作的基礎,于我而言,檢察業務知識的欠缺也是我的“短板”。因此,《檢察日報》的理論版塊、最高檢官微的“大檢察官說”欄目、“檢答網”等等,便成了我最得力的學習助手。每每推出,我總是讀了再讀,力求將專家的精辟言論、觀點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最終付諸實踐。
今年4月,最高檢官方微信“大檢察官說”欄目推出了一期《朱玉:檢察監督介入,激活文物保護法律統一實施》一文,我仔細研讀。文中提到,要精準監督促進問題聯治,深入調查核實,及時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保護文物本體及其環境。結合近期本院第二檢察部辦理的一起文物史跡管護不力的公益訴訟案,我有了一個想法,在公益訴訟聽證會上邀請黨史專家講黨課,通過這一形式凝聚各方形成保護革命文物的合力,加強對紅色舊址的保護利用工作。
于是,我們在4月30日召開的關于加強門陣國共合作抗日和談紀念碑亭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公開聽證會上,特邀黨史專家為在場人員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效果顯著。聽證會上,有街道代表當場表示將會在6月20日前完成紀念碑亭修繕工作;縣文廣旅體局代表表示將在加強對本縣不可移動文物巡查監管力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機制保障,夯實管理責任;門陣村代表則表示今后將嚴格落實碑亭日常管護職責。
我們還編寫了《浙江遂昌:聽證會上學黨史 助推紅色史跡保護》的報道,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面,讓社會各界能關注到文物史跡保護的重要意義,自覺強化保護意識。該報道被《檢察日報》客戶端、正義網等多家媒體采用。
品檢察人的“大情懷”
檢察官工作中是“斷案能手”、是公平正義的守護者,但在生活中,他們卻是千萬家庭中普普通通的一員,或許是孩子眼中常不著家、“不負責任”的家長,又或許是父母眼中不能常伴身旁、“不太孝順”的兒女。
他們放棄節假日忙于現場調查,他們披星戴月忙于審查案卷找出線索,他們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忙于撰寫審查報告……有一句話說得好:他們不是在辦案,就是在去辦案的路上。他們有遺憾、有愧疚、有感悟。于是,便有了《檢察日報》“綠海·風景”版塊一篇又一篇的生活雜文。檢察官們在閑暇之余,用樸素的言語編織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表達了自己對家人最真摯的情感、對人生最深刻的感悟,娓娓道來、引人共鳴。
雖然他們會有遺憾、會有愧疚,但他們從不后悔。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秉持為民初心,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最高檢官方微信開設的“檢察榜樣”欄目,小編們就用生花妙筆講述了一位位檢察官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跡,他們或錚錚鐵骨,在庭審現場依據法律義正詞嚴;或鐵骨柔情,為當事人撐起一片正義天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讓讀者情不自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看齊。榜樣的力量當如是。
所以,在研讀了檢察官們的為民情懷后,我也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我們找準工作突破口,以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為著力點,拓寬“四大檢察”監督觸角,今年4月,制定出臺了員額檢察官聯系鄉鎮(街道)實施方案,實現聯系工作20個鄉鎮(街道)全覆蓋,致力給基層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檢察服務。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無盡、知無涯,我將持之以恒用好《檢察日報》、最高檢官方微信、“檢答網”等學習平臺,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進步,在進步中收獲。(作者為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易遠明)
(檢察日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