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抖音打卡護眼模式如何關閉(晚上熬夜刷抖音)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幾個小姑娘說她們晚上刷抖音,經常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睡覺,早上起床很痛苦,白天上班沒精神。每天都發誓晚上要早睡,但只要一打開手機就不受控制了,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兩三點,困得眼睛實在睜不開的時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機。

其中一位95后同事對我說:“姐,我們已經習慣熬夜了,凌晨兩點之前睡覺的都是‘老年人’,晚上才是我們年輕人的主場。”
當時我都震驚了,經常凌晨兩三點睡覺,早上六七點起床,白天上班精神狀態能好嗎?能保證工作效率嗎?
現在很多人把熬夜當成了一種“潮流”,熬夜學習,提升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多數人只是沉浸在手機的世界里無法自拔。
抖音刷了一條又一條;電視劇追了一集又一集;游戲打了一局又一局……上下眼皮都開始打架了,還是不想放下手機。
我們總以為睡眠是生活的一部分,困了就睡,不困就多玩一會兒,睡多睡少,幾點睡覺,完全視情況而定。
直到看了英國睡眠協會前任會長,首屈一指的睡眠教練尼克·利特爾黑爾斯的《睡眠革命》一書,我才意識到,原來這么多年,我們都不了解睡眠。
尼克·利特爾黑爾斯從事睡眠科學研究超過30年,他告訴我們:人體是有晝夜節律的,8小時睡眠理論不具有普適性,每晚的睡眠是由多個不同周期組成的。
他提出的R90科學睡眠法,獲得了體育界和商界頂尖專業人士的一致認同,被譽為最有效的改善睡眠質量、獲取高效睡眠的睡眠方案。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獨特的“生物鐘”,每天按照生物鐘作息,一旦生物鐘被打亂,身體就會發出信號,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生物鐘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決定的。
內在的節律性,也叫晝夜節律,是生命體24小時內的循環,受我們內置生物鐘的管理。我們大腦中的這一生物鐘,24小時調節著我們的多個內部系統,包括睡眠和飲食習慣、激素的分泌、體溫、靈敏度、情緒和消化,使其與地球自轉保持一致。
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遵循著“活動——休息——活動——休息”的循環模式,每24小時循環一次,白天高強度的活動結束以后,晚上大腦和身體都需要通過睡眠得到修復,如果長時間熬夜,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修復,日常生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去年年初,我開始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寫作,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狀態就非常好,凌晨一兩點睡覺是常態,早上六點又要起床上班,開始的一段時間我還慶幸自己年輕,即便是熬夜,身體也沒什么事兒。過了3個月,身體就開始“報警”,抵抗力下降,內分泌失調,工作頻繁出錯,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差。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不能仗著年輕,就過度消耗身體,長期違背晝夜節律,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大家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我們卻不懂得如何珍惜這個“本錢”,長期熬夜工作、追劇、打游戲、玩手機,與晝夜節律“唱反調”,直到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正常作息的重要性。

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我們的身體也隨之形成了晝夜節律,伴著日出工作、生活,伴著日落下班、休息,只有遵循晝夜節律,才能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去工作、學習、生活,創造更大的價值。
二、“8小時睡眠理論”并不適合所有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8小時睡眠理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黃金睡眠”時間,我們普遍認為:只要每天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就能有充沛的精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很多人人也一直嚴格執行著這個理論。
睡眠專家尼克·利特爾黑爾斯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這種持久存在的“一刀切”睡眠理論,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8小時其實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時間,如果一味地追究8小時睡眠,那么對于很多人而言,會產生巨大的壓力,這樣非但無法保證高質量的睡眠,反而會起著破壞性極強的反作用。
像醫生、護士以及眾多需要上夜班的人,他們無法按照正常的時間作息,也保證不了8小時的睡眠,難道他們就不正常生活和工作了嗎?當然不是,他們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生物鐘。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也大不相同,有些人天生睡眠少,晚上只需睡4-6個小時就足夠了,而有些人卻需要8-10小時才能睡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睡眠時間也會發生變化。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研究,14-17歲的青少年平均需要每晚8-10小時的睡眠時間,而成年人平均只需要7-9小時的睡眠。
因此,不要再被“8小時睡眠理論”騙了,它只是一個平均數值,如果你每晚并不需要睡8小時來修復身體,但卻強迫自己睡足8小時,那么你就是在浪費時間。

“R90”指的是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獲得身體修復。臨床研究發現,90分鐘是一個人經歷各個睡眠階段所需要的時間,這些睡眠階段組成了一個睡眠周期。
我們的睡眠周期是由5個不同的睡眠階段組成的。
在這個階段,我們有了朦朧的睡意,但睡得很不踏實,別人的說話聲、開門聲、走路聲等聲響,都很容易將我們吵醒。
在淺睡眠階段,我們的心率和體溫會下降,睡眠會比第一個階段稍微沉一點,別人需要大聲說話,或者發出很大的聲響,才能將我們喚醒。
這個階段我們會睡得很沉,很難被吵醒,除非有人使勁推我們,才能將我們從沉睡中喚醒,而且醒來以后暈頭轉向,糊里糊涂,很是痛苦。
睡眠的生理修復功效也大多產生在這個階段,比如大量分泌生長激素。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睡眠專家邁克爾·J.布利烏斯博士稱:生長激素是一種能促進新細胞生長和組織的修復、讓人體能在日常勞作后獲得休整,并恢復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成分,我們都離不開它。
這個階段有益于開發人的創造力,同時也會做各種各樣的夢,當這個階段結束的時候,身體會醒來,但我們幾乎不知道自己曾經醒來過,之后就直接進入到下一個睡眠周期了。

每晚的睡眠并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經歷了幾個90分鐘的睡眠周期。在較早的睡眠周期中,深睡眠所占比重更大,因為身體希望我們能快速進入睡眠狀態,獲得休整;而在較晚的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動睡眠會占更大的比重,身體也會慢慢蘇醒。
擁有高質量睡眠的關鍵,就是“淺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動睡眠”能在一系列連貫的睡眠周期中相繼出現,讓身體連續完整、美美地睡一覺。
四、學會R90科學睡眠法,人人都能實現高效睡眠在了解了周期睡眠理論以后,如何做才能像世界頂級運動員一樣獲得高效睡眠,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呢?
1、確定一個固定的起床時間
在固定的時間醒來,有利于樹立自信心,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更加靈活。
當然,固定的起床時間也不是隨意設定的,需要經過科學地評估,與平日里的生活節奏、生物鐘相適應,而不是看到別人幾點起床,自己也設定幾點起床,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我們每個人都有作息習慣,無論是晚睡星人,還是早起星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之所以要分析近兩三個月的作息時間,是為了得出這段時間的一個最早起床時間。
這個最早時間是我們每天都能做到的,比如每天七點起床上班、上學,而且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趕早班的飛機、火車出差以外,并沒有其他事情需要起得比這個時間更早。
一旦把這個時間設定為固定起床時間,就必須按時起床。如果你設定的是7點起床上班,那么你就必須7點起來,而不是賴床到7點半。
很多人周內忙于工作、生活,習慣在周末通過睡懶覺的方式補覺,R90睡眠周期理論告訴我們:失去的睡眠是無法彌補的,睡懶覺只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固定的起床時間是指每一天的起床時間,不因周末、節假日而發生改變,當然,遇到特殊情況需要提前起床的情況除外。

2、根據起床時間,推算入睡時間
如果你是早上7點半起床,每晚需要8小時的睡眠時間,那么你就需要5個周期(7.5小時),由此往前推算,應該在24:00入睡。
當然,起床時間雖然固定不變,但入睡時間并不是固定的。
因為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家庭聚餐,或者臨時加班回家晚了,無法保證在24:00準時入睡,這時候就不用忙著睡覺,也不用焦慮,可以準備一下明天要穿的衣服,洗個熱水澡,讓自己放松下來,推遲一個睡眠周期入睡,這樣即便睡晚了,但還是擁有了4個完整的睡眠周期,睡眠的質量同樣可以很高。
當起床時間固定以后,睡眠就不再是一件隨意的事情了,我們會很清楚自己應該幾點入睡,每晚有幾個睡眠周期,生活也會變得有序很多。

3、調整睡眠周期數,確保每天醒來都是最佳狀態
開始使用R90睡眠法的時候,我們并不清楚自己實際需要幾個周期的睡眠時間,可以先根據大家普遍認為的8小時來做,嘗試每晚睡5個周期(7.5小時)。
堅持7天以后,如果感覺睡眠時間過長,或者晚上會頻繁醒來,就嘗試調整到4個睡眠周期;如果發現睡不夠,那就調整到6個睡眠周期……
早上起床后如果精力充沛,狀態非常好,那就說明你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睡眠周期數。
前面也說了,我們無法保證每晚都有理想的睡眠周期,但是每個星期至少要爭取獲得4個睡眠充足的晚上,這樣才能確保身心得到充分的修復。
4、重視睡眠前后的例行程序
“不做好準備,就準備好失敗”,這句話也適用于睡眠前后的準備階段。
睡覺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睡眠質量和持續時間,醒來后的行為會對新的一天(以及第二天晚上)產生重大的影響。
睡覺之前的例行程序
01.關閉電子設備。提前關閉電腦、平板、手機、電視,減少我們暴露在這些設備發出的藍光中的時間,因為藍光會影響我們的壓力水平,并讓頭腦過于清晰,不利于快速進入睡眠。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手機帶進臥室,或者放在伸手夠不到的地方,睡覺之前手機設置為靜音狀態,即便有消息也聽不見,不會一聽到響聲總想拿起來看一眼。
02.調整臥室的溫度。根據晝夜節律,我們的體溫在夜間會下降,如果室內溫度過高,會影響到睡眠,所以最好將臥室溫度調到涼爽的程度。
03.調整臥室的光線。在睡覺前將臥室的光線調暗,或者直接關掉燈,在昏暗的環境中,體內開始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有助于我們很快進入睡眠狀態。
04.列想法清單。在紙上列一份“我在想什么”的清單,記錄當天所有的想法,包括擔心和關心的事,寫出來以后,就能避免睡前胡思亂想,難以入睡。
05.避免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讓我們的心率、體溫和腎上腺素水平上升,不利于快速進入睡眠,睡前如果要運動,可以選擇一些微量的運動,比如瑜伽,散步等等。

多數人失眠的原因,都與這些因素有關,當然身體原因除外,如果想要高質量的睡眠,想要保持身體健康,就嘗試按照這樣的程序去做,相信有關失眠或者睡眠質量不高的問題,都會有所緩解。
醒來后的例行程序
01.接受自然光線。拉開窗簾,讓光線照進室內,幫助設定體內的生物鐘,實現從分泌褪黑素到分泌血清素的轉變,讓我們快速清醒過來。
02.吃一頓豐盛的早餐。早餐能帶給我們一天的能量,而且會讓我們在適當的時間感到饑餓,而不是沒到飯點總想著吃零食。
03.晨練。去戶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或者練瑜伽、慢跑等,都能有效地喚醒大腦,開啟高質量的生活模式。

吃完午飯以后,我們常常會感到困意,因為午后的這段時光是人體在白天最倦怠疲憊的時候,如果中午能小睡半小時,就能夠快速完成對身體的修復,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當然,幾分鐘的小睡同樣能起到修復身心的作用,很多大咖都有隨時“充電”的能力。
比如PPT大咖秋葉大叔,常常在工作的間隙,或者和同事們聊天的時候,小憩5-10分鐘,據秋葉大叔說:“我是一個隨時隨地想睡就能睡著人,不要小看幾分鐘的睡眠,能夠讓我迅速補充能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的身體一天24小時都在進行修復,不是只有晚上睡覺的時候才是修復時間,午后半小時的睡眠,或者幾分鐘、十幾分鐘的小憩,同樣能夠起到補充能量、修復身心的作用。

本以為睡眠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例行程序”,其實它蘊藏著大學問,R90周期睡眠理論告訴我們:
睡眠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只有保證了高質量的連貫睡眠,才能像世界頂級運動員一樣,在工作、生活、學習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END——
*作者介紹:大大的人兒,原500強國企員工,堅持早起、寫作、學習,分享職場、成長干貨。生活不易,成長還要繼續,我們一起努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