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找工作你要知道的事(找工作看看過來人)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七夕剛過
靈魂拷問
找對象難還是找工作難?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突破一千萬人
創歷史新高!
工作好找嗎?
看中的單位專業不對口?
專業對口的干著沒意思?
聽聽“過來人”怎么說

范俊峰:既有英雄夢,也有螺絲刀
我參加工作快4年了,讀的專業是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也像所有人一樣參加了一場場招聘會,投遞了一份份簡歷。
無意中,我從學校老師口中了解到“海上救助”這個神圣的職業。
2018年8月21日,這是我第一次上船實習的日子。
還記得在培訓的時候我們觀看了紀錄片《大寒潮》,片中救助人員一次次被大風浪吹倒,又一次次站起來繼續救援,畫面深深地震撼了我。
2018年國慶期間,漁船“魯濰漁61607”機艙失火,失去動力的漁船像一顆定時炸彈在海上四處飄蕩。我所在的“北海救101”輪及時出動,成功將熊熊大火撲滅,漁船上的漁民成功獲救。重回陸地,激動的獲救漁民向我們不停揮手告別,我在心中展開了對英雄的無限遐想。
救助崗位并不是每一天都上演“大片”,總會有細碎的工作擾亂我的英雄夢。我經歷了多次故障維修,也接觸了許多位電機員師傅。從一開始遇到故障格外緊張慌亂,到現在的沉穩冷靜,一路走來,我成長了很多。
在與師傅們交流、共事的過程中,我了解了前輩們成長為優秀電機員的心路歷程,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守護海上安全的英雄。這一刻我知道,我的路還很長。

吳爽:也曾被就業焦慮深深折磨
近期是新員工入職的季節,恍然間,我已經在首都機場工作了3年。
2018年,就業焦慮比畢業論文壓力來得更早一些,相較于高考,和千軍萬馬擠就業這條獨木橋顯得更為現實和殘酷。
早在六七月,各公司的暑期招聘就已提前渲染了緊張的就業氛圍。到了九十月,沒有工作機會在手已然覺得落后于人。
這時我恰巧關注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在2019年投入運營的新聞。我立即查看了大興機場的招聘公告,遺憾的是,招聘已經結束。但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我意外發現了首都機場的招聘啟事。
既然去不了初創的大興機場,那就試試能不能加入發展成熟的首都機場。好在“天賜良緣”,首都機場正在招聘,經過投遞簡歷、面試,最終順利過關,成為一名民航人。
2019年入職的我,很快就遇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民航業不復往常喧囂,頻繁遭受旅客流量銳減、航班數量大幅調減的挑戰。
在病毒猖狂肆虐時,首都機場人始終把“中國第一國門”這6個字扛在肩上。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跌入谷底,才能逆勢反彈。危機時刻,正彰顯民航人的不屈不撓。每一架航班的安全起降,仍然是民航人不變的信念,而我將繼續在首都機場這片土地上不悔初心。

曹舞凡:扛起父輩的旗幟
小的時候,外公就經常跟我講起老一輩維護水運安全的那些事兒。父親經常在船上值守,每次出差都是大半個月。
有一年暑假,我好奇地去“探班”,才發現烈日下的父親那么忙碌。父親告訴我,他的工作關系著很多貨物的安全,更關系著城市里高樓大廈的建設速度。
2012年,從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的我,偶然看到湖南高速公路集團的招聘信息。
當時我怦然心動,于是,我在2012年年底婁新高速公路通車之時成為了一名高速公路“新兵”。
從基層收費員到辦公室內勤,從綜合文秘到宣傳干事,基層收費站夜班的煎熬、綜合工作的瑣碎、一遍遍撰寫材料的迷惘都是我未曾想到的。
但當收獲司乘人員的微笑、過往群眾的點贊時,當大家的堅守被更多人看到時,我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如今,我將學生時代對新聞的熱愛書寫在交通人的故事里。雖在鏡頭之后,卻跟隨著高速公路的春夏秋冬。
而今,外公和父親都已退休,他們幾套深藍色制服仍然整齊地掛在家中衣柜。不同的是,衣柜里又增加了幾套我和先生的深藍色高速公路制服。

李婉君:不當“局外人”
在多年的求學生涯中,我曾赴美留學,從土木工程專業踏入交通運輸領域,后又進入北京交通大學攻讀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的博士學位。
多年的學習與研究經歷,讓我認為自己已是交通運輸領域的“老人”了。而博士畢業后,當我入職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時,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仍是個交通運輸領域中的“局外人”。
“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公路”“數字孿生”“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這些專業的詞語和技術內容對于剛進入智能中心的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伊始的興奮和期待很快被緊張和焦慮替代。
為了讓自己快速適應工作,我開始大量翻閱智慧交通和公路領域的政策規劃文件、標準規范和項目方案等,同時開始深度參與中心的各類項目。
工作后的第一年,熬夜加班的日子變得尋常起來。
我常問自己,交通運輸發展的智慧化到底可以為人民生活帶來什么改變?智慧公路最終將要通向哪里?
2021年夏天,我與同事赴廣東省開展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調研。其中的一次經歷,讓我好似窺得了“智慧”的真實面目。
當日,在高速公路的監控大廳內,一則隧道視頻監控系統抓拍到的違規停車事件預警信息閃現在監控大屏上。監控大廳內的氣氛迅速緊張起來,在幾分鐘內,工作人員迅速改變隧道入口外可變信息板上的車道通行信息,提醒涉事車道暫停通行,并通過隧道內的通訊設施要求駕駛員快速進入應急通道,應急管理部門也迅速調度救援車輛到達現場。
短短幾分鐘內,得益于智慧技術手段的加持,監測、通信、應急一系列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二次事故得以避免。終于,我腦海中“智慧公路”的方向逐漸明朗——安全至上,暢通無礙。

喬志超:來這兒肯定有活干
回憶起我首次深入接觸鐵路行業還是在學校。2011年,我跟隨導師進行法國TVM430解調技術研究,而后逐步了解我國的高鐵發展歷程。
電氣鐵路交叉課題的研究開闊了我的視野,為后來進入鐵路行業埋下伏筆。
2013年我從清華大學畢業,我所學的電氣工程專業主要就業方向是國家電網各企業、電力設計院、電氣裝備制造企業等;所做課題為鐵路相關,關聯企業為各鐵路裝備制造企業。最終我將擇業目標初步確定為電子電氣類企業。
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通號設計院的面試,員工非常接地氣,也很忙碌,在短短的面試過程中辦公室電話不斷。
我被這里的工作氛圍所吸引,覺得來這兒肯定有活干。
入職后,我一直從事軌道電路裝備的系統開發和電磁計算研究工作,逐漸完成了從學生到職場的轉變。
有一段時間,我潛心研究攻克脈沖信號的仿真問題,在實驗室封閉一段時間后理論模型的誤差仍然很大。
有一天,我的良師趙自信對我說:“我院從來沒有靠一紙論文成才的專家,這里不是純理論純學術,而是應用技術研究的機構。”
我恍然大悟,立馬攜帶設備儀器奔赴現場建模,最終找到了問題所在。經過此事我意識到,搞研發閉門造車要不得,理論必須和現場相結合。

孟杰:正視自己,珍視崗位
經常有人問我,畢業于鄭州財經學院計算機專業,為什么選擇成為公交車司機?
2012年,我畢業后進入一家公司負責網絡建設與維護,其間偶然了解到鄭州公交集團車長緊缺、招收學員,我知道,心中早已種下的那顆種子是時候讓它發芽長大了。
從小我就覺得開公交車的叔叔阿姨很威風氣派,公交車駕駛員也成為了我心中一直向往的職業。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要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我也熱愛計算機專業,但靜下心來審視自己,我發現相比長期面對電腦,自己更喜歡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真實、真誠的交流。
我始終覺得,進入公交行業并不會束縛我的能力、埋沒我的才華,我需要做的是認真看待職業、平視崗位,利用自身優勢干出實績。
在公交車駕校,我經歷了為期半年的車輛構造、駕車技能、車廂服務、車輛空調保養等課程學習,并以優異的成績順利拿下駕照,隨即被安排至車隊,跟隨師傅開始為期1年的實習。
實習中有一段恍如昨日的記憶,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
2015年剛跟師傅上車實習那會兒,掃碼支付功能還未普及,很多乘客著急上班,來不及換零錢或忘帶零錢。師傅在上班前總是將一袋零錢掛在投幣箱旁,示意乘客自行兌換。
我問師傅:“這樣不麻煩嗎?不怕別人多拿了?”
師傅卻告訴我:“咱們職責之一就是為乘客提供方便,乘客方便了,我們才能方便。信任是相互的,咱們首先要信任乘客,乘客才能更信賴咱們,感情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師傅這種真誠卻植根于我心。
來源: 中國交通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