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英特爾12代發布有一段時間了,安裝MacOS的相關折騰也開始興起。趁假期時間寬裕,淺色月抱著嘗試的心態,入手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 DDR5主板和i7-12700KF進行折騰。

原生MacOS硬件僅支持到10代intel處理器,11代后的產品基本是靠仿冒,核顯也沒法驅動,所以淺色月選擇了i7-12700KF,省一點錢加到顯卡上。

12代英特爾處理器和前代有差異不小,新創大小核技術,例如手頭這款i7-12700KF是8個性能核心(P-Core)搭配4個能效核心(E-Core),大核干粗活、小核后臺干瑣碎事,平衡性能和節能。

從技術上來說,12代大小核的設計,與Apple M1有相似的地方。很多猜測大小核設計,就是為了迎合MacOS的這波改革,為后面的適配作準備。
裝機經歷為了充分發揮i7-12700KF性能,淺色月選擇了20相供電的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 DDR5暗黑主板(18相CPU 1相核顯 1相SA)。

微星這幾代主板在用料和BIOS設計都很不錯,很受DIY玩家歡迎。MPG Z690 CARBON還是全黑配色的,很符合黑蘋果特征。

Z690具有PCIe 5.0以及DDR5等新一代技術,是目前白蘋果所沒有的,也是黑蘋果的魅力所在。淺色月選這款MPG Z690 CARBON還是標準ATX主板,擴展槽豐富,比Mac Pro的擴展性強多了。

四條DDR5內存插槽,單槽最高支持32GB內存,四槽最大支持128GB內存。

微星還對板子進行了超頻優化,在MEMORY BOOST和持Inetl XMP 3.0 OC基礎上,可以自己超頻到最高6666MHz。

淺色月選用的DDR5內存是金士頓FRUY DDR5 32GB套裝(16GB×2),1GB價格是120左右,算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DDR5內存。

3條全尺寸PCIe ×16插槽,其中第一、第二條具備金屬防護的是PCIe 5.0插槽,分別支持PCIe 5.0×16和PCIe 5.0×8速度。

買不到新A卡,暫時PCIe 4.0的RX 5600XT用著先。FED今年加息是板上釘釘的事,礦難不遠了,等等就能三條PCIe槽插滿A卡。

最贊是5個M.2插槽,預算寬裕下能折騰到5條M.2 NVMe固態硬盤組Raid,滿足性能和安全,完勝現有Mac Pro的速度。不過僅第一條是PCIe 4.0×4速度,其他都是PCIe 3.0×4的。

對于PCIe 4.0插槽,微星作了雙面散熱設計,估計是考慮到部分PCIe 4.0的M.2固態硬盤發熱量巨大。淺色月選的雷克沙NM800發熱量不高,用不上雙面散熱。

傳統SATA接口也沒拋棄,共有6個SATA3.0。現階段而言,還是SATA接口的機械硬盤,比較適合作為數據倉庫。

IO接口豐富,可惜是沒雷電接口。Z690具備雷電接口的板子都得5000往上,考慮預算,感覺不如上擴展卡性價比高點。反正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 DDR5是ATX主板,PCIe插槽多的是。

迎合黑蘋果,機箱搞了全黑的安鈦克DF600FLUX。安鈦克的這個FLUX平臺是特殊的風流架構,還有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散熱性能是看的見的。

搭配機箱,電源也是安鈦克的出品HCG850。最初想弄個千瓦電源為礦卡作準備,無耐預算有限,還是850W用著先。

安裝MacOS主要是方面多媒體剪輯和建模渲染,經常是熄掉屏幕,讓它自己長時間高功率運轉,所以買了恩杰海妖水冷散熱器,便捷了解機箱內的溫度狀況。

再者MacOS下缺乏小副屏類硬件監控軟件,恩杰海妖又彌補了這方面的缺失。

MacOS系統沒有支援12代處理器,也沒有識別大小核的相關代碼,所以在MacOS下,無論是P-Core,還是E-Core都是同等對待。由于調試混亂,看B站12代黑蘋果的測試,會出現比11代同級處理器跑分低的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出現了一個叫CPUTopologySync.kext的內核補丁,優化MacOS對于12代處理器的調用。OC 0.77已經吸納了這個補丁,在CPUID里輸入相關代碼即可完美匹配大小核。

很可惜是目前對于大小調度的解決方法不完美,要不在BIOS中關閉E-Core,要不關閉超線程技術。在MSI主板的BIOS中,關于處理器大小核的設定在Advanced CPU Configuration里面。

解決方法一關閉超線程,將Hyper-Threading設定為Disabled。

解決方法二關閉E-core,保持Hyper-Threading為Enabled,將Per E-Core Control設定為Enabled and Disable all E-Cores。

在CPU Features中,還需要開啟虛擬化技術Intel VT,關閉Intel VT-D和CFG Lock。

建議開啟SR-IOV Support,對NVMe硬盤速度有幫助。

啟動參數上,要保證啟動模式為UEFI,同時關閉快速啟動Fast Boot和MSI Fast Boot。

淺色月安裝了Win11和MacOS雙系統,啟動順序上要保證UEFI OS排在第一位。關于Win11和MacOS雙系統的安裝,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

i7-12700KF 微星MPG Z690 CARBON的Opencore配置文件已經上傳到個人GH上,感興趣的可以下載看看。

模擬機型是Mac Pro 7,1,系統安裝的是macOS big sur(11.0.1)。處理器識別有誤,直接識別為i9。其他的內存頻率、內存容量、顯卡都識別完美。

雙4K@60Hz顯示器,其中PD2700U是HDMI連接,M1U是DP連接。

為了讓MacOS下硬件性能正常發揮,大小核調試上,選擇的是關閉超線程的方案。調試期間做了點小測試,檢查性能的正常情況。

未關閉超線程時,Windows11下cinbench R23能多核心21672pts、單核心1947pts。

關閉超線程后,Windows11下cinbench R23能多核心17605pts、單核心1910pts。單核性能沒有改變,多核性能只有關閉前的八成。

關閉多線程前,金士頓FRUY DDR5內存性能測試數據是讀取74299MB/s,寫入85777MB/s,復制69299MB/s,延遲83.4ns。

關閉多線程后,讀取74352MB/s,寫入73030MB/s,復制70269MB/s,延遲81.2ns。相對關閉多線程前,內存性能沒有減弱。比較明顯的減弱,是處理器緩存的速度。

MacOS下8 4核被cinbench R23自動識別成6核12線程,跑分上多核心18639pts、單核心1746pts。性能上來說,Win11下和MacOS下差距不大,多核測試稍強,單核心測試稍弱。

出于好奇,還測試了一下關閉E-Core和超線程下的情況。測得多核心14242pts、單核心1923pts。開來開啟E-Core,還是會對單線程有影響的。

關閉超線程下,使用Apple傳統跑分軟件Geekbench進行測試。參數上,無論是主板,還是處理器,都識別正常。

單核心得分1777,和數據庫里的M1版Mac mini(Late 2020)性能相當。

多核性能就比白蘋果強多了,得分高達11124。數據庫里的iMac(i9-9900K)和M1版Mac mini(Late 2020)性能只有微星MPG Z690 CARBON i7-12700KF的75%左右。這個還是未超頻的狀況,超頻下性能更強。
超頻記錄入手帶K處理器和Z690主板,不超頻就是對不起硬件。微星的BIOS設計也很合理,對于超頻很方便。

進入BIOS,將會OC Explorer Mode設定為Expert模式。Intel i7-12700KF頻率是3.6-4.9GHz,所以P-Core Ratio建議設定為50以上開始超頻,淺色月這里設定的是52。

CPU Ratio Mode設定為Fixed Mode。

關于節能方面的技術,例如Intel C-state、Intel Speed Shift等要關閉掉。

電源管夠,所以功耗墻相關的Long Duration Power Limit(W)、Long Duration Maintained(s)、Short Duration Power Limit(W)、CPU Current Limit(A)都設定到最大。

溫度控制上,CPU 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建議水冷不超過105攝氏度,風冷不超過98攝氏度。

電壓設定上,將CPU Core Voltage Mode設定為Override Mode。

微星BIOS的自動電壓很強,所以超頻過程中基本上不用怎么手動設定。

在防掉壓上設定個模式即可,一般選Mode 3,也可以自己摸索著往上加。

可惜淺色月這個i7-12700KF比較雷,5.2Ghz電壓都去到1.384v了。

超頻后,Win11系統下的Cinebench R23跑分提高了5%左右,可惜是還沒關閉超線程之前的得分高。

MacOS下,Geekbench也有提高,單核心比較明顯,多核心提升較少。
后記目前大小核的調試不算完美,為了盡量壓榨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 DDR5 i7-12700KF RX5600XT的性能,決定嘗試ESXI虛擬機搞顯卡直通的模式。這樣可以在一臺主機上,同時運行Win系統和MacOS,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下我的賬號。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