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王小窩和大膽的器物空間
位于杭州的鬧市區
那是一幢堆滿破舊物品的房子
來自秘魯的陶器、非洲的柚木家具
朝鮮的月亮罐、中國的民窯瓷器...
四年前,放棄高薪工作
選擇當自由職業者的他們

八月中旬,我們來到王小窩的工作室,那是一間大隱于市的獨棟空間。
從車水馬龍的鬧市到這里,3分鐘的路程,就足以屏蔽掉城市所有的噪音。
陽光為室內的主光源,樓層高挑,器物多而不雜,很像韓劇《鬼怪》里阿旭的茶室,裝滿了神秘的故事。

王小窩的器具空間 圖自/王小窩
王小窩是非典型的九零后,喜歡喝茶也愛咖啡。
正巧,他最近新到了一款深烘的豆子,便邀請我們一同品嘗,在滿室的咖啡香中,他聊起了與古物打交道近十年。

咖啡器具也是不同國家、年代的古物 圖自/大力
中國民族舞出身的他,受藏族老師喜歡戴手串的影響,開始入手一些便宜的中國雜項。
后來畢業從事了證券行業后,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出差,他的收入逐漸變得可觀,愛好也得到了經濟上的支撐。
2018年國內整個金融市場格外蕭條,他就裸辭回家,躺在家里當一個悠哉的咸魚。
因為閑,他便開始把之前玩的東西放在咸魚上售賣,意外的是,第一個月他竟然賣了六萬塊,第二個月賣了七萬。

王小窩與古物 圖自/王小窩
從悅己的玩物到正兒八經地收藏,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窩里造”就這樣誕生了。
他認為家本身就是一個生活的空間,自己的小窩也是需要慢慢捯飭的。
某種程度上,他的器物空間即是他心中的家。

布置得像家一樣的窩里造 圖自/王小窩
王小窩的獨特視角——審丑。
在他的空間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歪歪扭扭打著補丁的器具,這些器具是殘缺不完整的,為什么有人會喜歡這些器物?
他說:藝術生對色彩敏感,舞美對燈光服飾敏感,我是學舞蹈出身的,我發現人有時候會有一些神態和體態,器物也會有它的姿態,那些凹的、癟的、有殘缺的器物,其實,與人一樣,也是有喜怒哀樂、各式各樣的性格,我們可以包容人,為什么人不能去包容物?而去苛刻它呢?

王小窩收藏的不同姿態的罐子集合 圖自/王小窩
這樣深度對于美的理解,也是王小窩玩器物多年之后才有的感悟。
對于不了解他的朋友,他一般會戲謔道:我是一個喜歡撿破爛的人。
其實,在日本,就有一位撿了幾十年“破爛”的老先生叫坂田和實(日式美學家),那是王小窩的偶像。

民藝美學家·坂田和實 圖自/大力
仔細看,三十出頭的王小窩,和坂田和實長相都有點像呢!也許正是因為“臭味相投”而形成的獨有氣質吧。

王小窩 圖自/大力

“新的東西固然好看,但是太過直白,缺乏靈魂”。
受美學家坂田和實與阿塞爾·維伍德等前輩的影響,王小窩開始關注一些歷久彌新的老器物。
比如:李朝的花器、日本的簞司柜、中世紀的柚木家具等小眾類目。
它們因實用而誕生,卻因為時間而散發著一種無意識的美。

19世紀 · 李朝花瓶 圖自/大力

明治 · 日本簞司柜 圖自/大力

民國 · 印尼柚木玻璃柜 圖自/大力
而實現心中的美,是需要足夠的眼力和財力來支撐的。
尤其是那些體量巨大、價值成本又相對高一些的老物件,對于那些總能慧眼識珠的老顧客而言,這樣變廢為寶的生意并沒有那么簡單。
而獲取更高認知的途徑卻很簡單,就是不斷的買和賣,以此運轉,以藏養藏。

大正時期 · 日本松木食棚 中國美術學院大漆專業朋友給做了大漆 圖自/大力

大正時期 · 日本案頭柜 圖自/大力
對于沒有億萬資產墊底,又不愿伸手向父母要錢的創業者而言,為了收藏更好的老物件,他們選擇了最踏實的方法。
1.線上線下同步售賣。2.盡力而藏。3.降低消費欲望。

窩里造參加線下活動 圖自/王小窩
從2018年開始,王小窩和大膽就開始頻繁跑各類線下市集。
從攤位費只要500元的小市集開始,到后來一些專業文化類的大型市集,再到小紅書、咸魚線上平臺。
他們在販賣器具的同時也販賣著他們的生活態度,市集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有效的收益,也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窩里造參加市集照片集合 圖自/大力
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收藏性價比較高的古物。
王小窩曾收藏過一件李朝的提燈罐,全品價位大概在50-100萬左右,他收的這款同規格,卻因破損而價格親和的罐子實屬機緣巧合。
經過一番修復之后,這件罐子,變得實用而獨特。
因為降低對器物的要求,反而獲得了更廣闊的收藏。

17世紀 · 李朝提燈罐 圖自/王小窩

王小窩收藏不同國家的器具 圖自/大力
曾經各類名牌不離身的精致男孩,到現在拖鞋、短褲、白色T恤為標配的居家男孩。
當愛好成為生活的重心時,王小窩的消費欲望也會降低,人雖然越來越不修邊幅了,但空間里的每一個罐子都會擦得一塵不染。

王小窩最喜歡的李朝器集合 圖自/大力
從小窩變“大窩”,雖不是富二代的王小窩,卻立志成為富一代。
而現實表面光鮮亮麗之下,其實摸摸口袋才發現并沒有多少存款,再看看滿屋子堆放的器具,他才恍然大悟錢都去哪里!

王小窩收藏的各類茶道具
圖自/王小窩

著名收藏家阿塞爾·維伍德曾說過:占有房子是一種藝術。
一個人的空間可以反應出主人的生活方式和個性,顯然一手操辦的窩里造,即是王小窩最好的作品。
今年,是窩里造成立的第四年。
這棟建成于1996年的房子,是他們今年四月份才入駐的第二個工作室,相對之前秘不示人的工作室,這間房子的功能屬性更加全面。

窩里造在玉榕莊的第一器物空間 圖自/王小窩

窩里造目前的空間 圖自/王小窩
整個空間被劃分成三個結構。
一樓主要是初步的陳設,主以古道具為主的雜貨鋪。
二樓是王小窩自己的茶室,有榻榻米也有沙發,朋友來了可以自由喝茶,因為王小窩的太太是平面設計師,所以在茶室的旁邊,給她專門做了一個“總經理”辦公室。
三樓未來打算做一些不定期的展覽與分享會,空間變大。
功能更完善之后,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到窩里造,了解他們的生活。

窩里造一樓是陳列區域 圖自/大力

窩里造二樓是辦公區域 圖自/大力

窩里造三樓是活動區域 圖自/大力
看了他們理想的空間,很多朋友都很羨慕他們的生活,而建造美好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作為自由職業者,他們基本是全年無休的,而打造一個全新的空間,也基本只能靠自己。
茶室里的墻面是王小窩和大膽兩個人親手刷的,因為刷的次數多了,最后墻面竟然出現了好看的層次感。
老的木地板是他們開車去福州挨家挨戶找的,為了呈現出最好的樣子,他們分別找了三家加工廠,然后請很好的木工師傅去剪切拼接。

窩里造改造的過程 圖自/王小窩
期間,為了掙廁所的裝修費用,他們還特意參加了一次市集,才辛苦把錢掙回來。
有時候,一個大型的柜子到貨,需要請六個人一起幫忙抬到指定的位置。
通常為了省錢,不請人的時候,王小窩就自己上陣了,有時候因為腰傷,他還要緩很久才能正常走路。

裝修窩里造的過程 圖自/大力
他們費盡心機只為呈現出一個好的效果,但如果有人想要復制同樣的裝修,想必也只能仿得虛有其表了。
因為空間里的每一處細節,都是深深印刻著他們的思考痕跡。
因為資金有限,目前的空間效果并非王小窩最理想的狀態,等他們的儲蓄充足,他們還想把房子的外圍也做一番修改。
不得不說,對美的要求,有時候也是一種推動人進步的動力。

窩里造里王小窩最愛待的茶室 圖自/大力

這樣來到窩里造的人,就會發現不同器物最真實的美,有時候不是不美,而是不在其位。
看到這里,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與沿街開設的店鋪不同,王小窩雖然以販賣器物為生,但他會刻意減掉商品的包袱,把古物按照家的樣子去陳設。

王小窩收藏的各類茶道具 圖自/大力
在他的空間里我們可以同時看到現代瓦西里的椅子,日本茶圣千利休的徒弟之一小堀遠州的掛畫,設計師野口勇的燈、還有18世紀中葉的李朝月亮罐等等。
在這里,東西方的器物如同音樂一樣和諧共處,不分國界。

窩里造空間的器物風格 圖自/王小窩
對于器物的選擇而言,王小窩最看中的是它們的實用性。
因為喜歡喝茶,他收藏了滿屋子的茶道具,喜歡咖啡,他忍痛剁手買下幾萬塊錢的咖啡機。
他收藏了一柜子的老盤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來裝菜的,為了更好的吃飯,他還配置了一個老的實木桌。


王小窩和大膽吃飯的老盤子 圖自/大力

王小窩最近新收的咖啡機 圖自/大力

用古道具盛裝美食 圖自/王小窩
在他心中,器物在實用面前不論貴賤。
前段時間,他在杭州的鬼市,花費幾百元就淘到了一個晚清的竹籃,后來這個籃子成為他們買菜的必備品,賣菜阿姨看了都夸好看!

晚清竹編籃買菜日常 圖自/王小窩
王小窩做生意有自己的原則,遇到有聊得投機的顧客,他甚至都會低過成本價賣給對方。而很多用慣了的老物件,就算別人出價再高,他也是不賣的。
因為想要再次找到同樣稱手的東西,是很難的。
對于那些滯留在家好幾年都賣不掉的器物,王小窩并沒有太大的囤貨負擔,因為生活還是要繼續,自己親手挑選的器物,也可以成為日常的陪伴。

17世紀 · 李朝 御本手茶碗 圖自/大力
因為已經體驗過快速高壓的工作狀態,王小窩和大膽,打算把生活節奏放慢,用心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將窩里造當做一個可以長期做下去的事業,直到老了發不動貨為止。
有一天,王小窩做了一個夢,夢里他把自己的罐子打破了,想想自己就要完蛋了,后來夢醒了,他才松了口氣:還好只是一個夢。

撰文:大力
采訪:王小窩
審稿:初戀、古一翻
圖片:除特殊備注之外,圖片均來自大力
愛文化,上東家。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