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脈脈職場(脈脈社區再出熱門)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2021年剛剛開啟,互聯網就連續爆出了多個熱門話題,而這些熱點的來源大多數都來自于一個奇葩的網絡空間:“脈脈職言”。

“脈脈”是由北京淘友天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的一個互聯網社交服務,有網站和APP。而其中最主要的流量來源,則是叫做“職言”的社區頻道。
林凡是脈脈的創始人、法人代表,也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88.75%;周杰系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11.25%。
“脈脈”成立四年以來已經斬獲3億美元融資,曾計劃2019年赴美上市。
“脈脈”自定位為商務職場的社交平臺,但真正令人業界關注的卻并非所謂職場影響力,而是其“匿名爆料”的特殊功能。
一、匿名滋事脈脈的“職言”頻道,設置為“匿名 露出部分認證信息”的形式。
2017年8月間,百度發現“今日頭條”客戶端的脈脈廣告內容以百度大廈的外觀圖片為背景,圖片上方有文字:“聽說我司文化從‘簡單可依賴’被改為‘簡單可以賴’了?”點擊該廣告內容進入脈脈的新注冊用戶頁面,新用戶可根據提示下載脈脈App。
對此,百度以名譽權糾紛為由,將脈脈、字節跳動訴至法院,要求脈脈和字節跳動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00萬元。最終,百度勝訴。
而新浪微博曾以涉嫌不正當競爭訴脈脈抓取其用戶數據提起訴訟,海淀法院一審認定脈脈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戶信息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被告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等220余萬元。
B站則正是因為名為“嗶哩嗶哩員工”的帳號在脈脈上發表評論稱“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個。”B站認為,該評論損害寬娛公司的商業信譽和企業形象,構成商業詆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法院最終判決脈脈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0萬元及合理費用10萬元,并發布相關聲明以消除影響。
2020年4月,因一脈脈用戶匿名辱罵BOSS直聘及其CEO趙鵬,BOSS直聘以網絡侵權的名義起訴了脈脈,并要求脈脈提供涉事用戶的詳細身份信息和聯系方式、消除影響并作出賠償。
(以上來自《脈脈成為互聯網大廠公敵?法律訴訟不斷 頻遇用戶信任危機》)

梳理過去數年的報道,眾多的互聯網大廠多以名譽權糾紛和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過脈脈,且多以脈脈敗訴告終。
之所引起這么多的訴訟,原因就在于脈脈的“職言”產品,鼓勵網民以“匿名”形式,做“爆料”,并且完全不與當事方進行核實,放任謠言發酵,引發輿情,收獲流量。
甚至在有關當事企業提出異議,要求進行信息核實時,脈脈也會以“保護用戶隱私”為名百般推諉,繼續收割輿情帶來的流量。
根據有關規定,新聞信息發布施行許可資質制度,脈脈的所謂“匿名爆料”實質上是一種新聞形式,作為一款社交軟件是否屬于非法經營,有待商榷。
而這種新聞線索還被有意無意引導為“負面爆料”“八卦信息”,就更是有尋釁滋事的嫌疑。
二、擦邊球互聯網從開始,就已經有了“ID”顯示的“匿名”形象,大家取個自己喜歡的昵稱,縱橫于BBS、微博,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 脈脈“職言”卻獨辟蹊徑,做了“創新”,將個人的言論自由,強行捆綁上企業品牌,來制造話題,引發矛盾。

在脈脈“職言”里,會大量地看到類似于“阿里員工”“騰訊員工”“京東員工”“美團員工”這樣的ID表述,引導讀者將個人情緒表達,與其就職的企業形象做關聯想象。
這些帖子的內容,不管是真是假,其實都并非代表企業的觀點,其發帖人也不能代表企業形象。但是脈脈職言用這種ID顯示方式,直接引用當事企業的品牌名稱,必將產生對企業品牌的不良印象。
但實際上,脈脈所謂的信息認證,即郵箱、名片等等,且不說是否能證明其職務信息,即便都是真的,這樣的形象表達是否符合有關法規?
這就好比美國的推特或者臉書,把所有來自中國的注冊用戶,都顯示為“中國公民”,然后把各種言論都和國家形象做關聯,合適嗎?合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條規定,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實;
(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
(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脈脈有沒有對這些所謂匿名爆料、八卦爆料,盡到合理核實義務呢?
在實踐中,所有的互聯網社區都或多或少發生過審核不嚴,引起糾紛或訴訟的案例,所以苛求脈脈去核實每一個用戶信息的真實性顯然有困難。
但是對于主動創造滋事條件,主動將企業品牌與匿名個人掛鉤,反復不斷地發生侵權案件,那就要質疑脈脈是不是故意縱容“職言”來侵害企業品牌,由此獲得某種商業利益了。



有人說,職言是各廠品牌公關部門的雷區。既然是雷區,那就應該排雷掃雷,還互聯網一個清凈的空間。
被侵權使用自己品牌名稱的企業,應該積極發起訴訟,堅決遏制這種擦邊球歪風。
三、脈脈是在法外空間嗎?在近幾年的大力監管和整治之下,網絡環境得到了空前的凈化。
對脈脈的經營模式,這里提出幾個疑問:
1、在提倡實名制的今天,脈脈職言這種“不經核實”的“匿名爆料”業務,符合我國的網絡發展方向嗎?
2、在提倡正能量的今天,脈脈職言這種以“吐槽”“告密”“造謠”“八卦”為噱頭的網絡社區,有存在的必要嗎?
3、脈脈2018年8月因為匿名社區被約談,此后卻變相繼續實施匿名化經營,這算不算對政府監管陽奉陰違?搞變通?做“兩面人”?
4、脈脈反復因為侵犯企業名譽權被訴,卻不整改自己的經營模式,是不是屬于浪費國家的司法資源?是否屬于把訴訟作為商業模式行為?
5、造謠者會受到法律懲處,縱容和包庇這些造謠者的平臺,而且已經是反復多次的慣犯平臺,應該受到怎樣的懲處呢?

引用媒體的一個評價:“在脈脈上,一個真實爆料背后,可能存在著數十倍的謠言污蔑和捕風捉影。”
互聯網非法外之地,還望大家謹言慎行!
文章來源于 張棟偉,侵刪。
如果你想更好地提升你的編程能力,好好學習C/C 編程知識,下一年努力成為高薪軟件開發工程師的話!那么你很幸運~
編程學習書籍:

編程學習視頻:

分享(源碼、項目實戰視頻、項目筆記,基礎入門教程)
歡迎轉行和學習編程的伙伴,利用更多的資料學習成長比自己琢磨更快哦!
C語言C 編程學習交流圈子,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獲取更多學習資料幫助你學習成長哦~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