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華羅庚說的埋頭苦干(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在美國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展列了人類歷史上88位最重要的數學偉人,中國數學家華羅庚就是其中之一。有位著名數學史家曾這樣評價他:“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2021年9月28日,“華羅庚星”命名儀式在常州金壇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64875號小行星,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以我國著名科學家華羅庚院士的名字命名。此后,天上多了一顆華羅庚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關于“華羅庚星”的公告
“364875”這串數字正好契合了華羅庚先生的3個時間節點:1936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1948年被中央研究院選舉為第一屆院士;有著75年傳奇而輝煌的生命歷程。

星耀蒼穹,永恒紀念。起個響當當的名——華羅庚星,給飛過我們頭頂的星,捎著寄托和崇敬,在宇宙深處閃耀、穿行。
數學天賦在苦難中閃光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一個普通家庭,全家人依靠父親打理一家小雜貨鋪勉強為生。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于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在金壇中學讀書時,華羅庚成績并不好,但數學老師王維克從作業涂改處發現了他解題的多思路特點,并有意識加以培養。
華羅庚從王維克老師家借了一本美國人著的微積分教科書,10天后便來歸還,王維克對他說:“數學這門功課是最有步驟的,你不可跳著看啊。我提幾個問題問問你?!苯Y果華羅庚不僅對答如流,而且把書上印誤之處也指給老師看。年終考試時,王維克對華羅庚說:“你不必考了,因為考你的問題別人做不出,考別人的問題不值得你做。我給你擬個論文題,你回家做吧。你的數學是100分,是第一?!?/p>
15歲時,華羅庚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求學,由于貧困,一年后便退學了。他回到江蘇金壇家里的雜貨鋪,邊站柜臺邊自學,有時算得入迷,竟將自己演算的結果當成貨款告訴客人。
19歲那年,華羅庚感染傷寒,險些喪命。臥床半年后,落下終身殘疾。他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他幽默地說自己走路是“圓與切線的運動”。
華羅庚尋找小城中所能找到的書看,卻只找到一本薄薄的50頁微積分教材。即便如此,他竟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耐心的計算,發現數學家蘇家駒論文中一處錯誤。
20歲的華羅庚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看到后,驚奇不已,說“這樣的年輕人應該到清華來!”,破格聘他為助理員,管理收發文件等雜務。

利用工作閑暇,華羅庚用兩年時間,自學完成別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學業,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1933年,華羅庚被破格提升為助教,兩年后成為講師。
初中畢業的教授
1936年,華羅庚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首席教授哈代鼓勵他申請博士學位,華羅庚卻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p>
對劍橋的求學者來說,“博士”是夢寐以求的頭銜,但只能學習有限的課程。經過一番思索之后,華羅庚決定放棄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兩年時間,他寫了20篇論文。提出的“華氏定理”還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贊許他為“劍橋的光榮”。華羅庚還就19世紀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問題,發表了《論高斯不完整的三角和估計問題》,贏得了各國數學大家的一致贊揚。
華羅庚的每一篇論文都有資格獲得一個博士學位,但他一生僅有一張金壇中學的初中文憑。
Fields獎獲得者、數學大師丘成桐教授說,中國近代數學能超越西方或與之并駕齊驅的主要有3個人,研究多復變函數的華羅庚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科學雜志《世界科學》1985年發表《華羅庚形成中國的數學》一文稱,“華羅庚一直沒有得過任何學位,然而成了數學界的大人物,他寫了9本書,并在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了150篇文章”。
用數論原理智破日軍密碼
1943年,國民黨政府擬組團到美國考察原子彈情況,邀請華羅庚等科學家和相關部門專家到廬山“集訓”,研判中國制造原子彈的可能性。時任兵工署署長的俞大維是留美數學博士,在數理邏輯方面頗有造詣。聽說華羅庚在山上,特地趕到住地拜訪。談話之間說到日軍密碼的困擾,俞大維懇請助其一臂之力,破解日軍軍事密碼,華羅庚一口答應下來。
深知事關重大,十萬火急,華羅庚連夜觀察、反復比對,仔細尋覓密碼中數字的規律,徹夜未眠。次日清晨,華羅庚拿著數張手紙,上面寫滿了字,交給住在同一樓層的蔡孟堅說:“問題已經解決,但我沒有時間重新抄寫了。請立即轉交俞署長?!痹瓉?,日軍使用的密碼技術,是把原來文件稱為“明文”,用數學方法變換后,形成了“加密”文本。華羅庚弄清了日軍密碼從明文變換到密文的加密原理——使用“數論”中的“繆比烏斯函數”,并找到了破解的辦法——采用“繆比烏斯函數”的反函數返回,密文立即還原成了明文。俞大維得知這一消息后,火速派人取走破解手紙,急不可待地閱讀了華羅庚的手稿,馬上傳令:火速按華羅庚辦法解碼!結果大獲成功,破譯的日軍密碼都是緊急的軍事情報,如日軍飛機轟炸昆明的計劃等。
兩度放棄優越環境回國
華羅庚的兩次返國,一次是1938年從英國劍橋返回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一次是1949年放棄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教授身份回新中國參加建設。
1936年夏,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保送華羅庚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消息傳到英國,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已是杰出數學家的華羅庚再也無法安心工作。按原定計劃,第二年他應蘇聯科學院的邀請訪問蘇聯。此刻,他放棄了繼續逗留國外的計劃,提前整理行裝,回到當時多災多難的中國。1938年,華羅庚被西南聯合大學聘請為教授。

30年代華羅庚與家人在西南聯大
1946年秋,華羅庚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每天坐著小車到伊利諾伊大學上課,生活安逸,然而華羅庚并沒有久居之意,他的心時刻牽掛著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
1949年,從大洋彼岸傳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華羅庚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立即決定返回祖國,并開始暗中積極準備。寒假一到,他便以到英國講學為名給全家人弄到船票,然后舍棄了洋房、汽車和半年的薪水,帶領妻兒在舊金山登上一艘郵船,踏上了歸國的旅途。
到達香港后,華羅庚發表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寫道:“受了同胞們的血汗栽培,成為人才之后,不為他們服務,這如何可以謂之公平?如何可以謂之合理?……為了選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

1950年,華羅庚與許多留學同學一同乘輪船回國
1950年3月,他到達北京,隨后擔任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等職。
牢記領袖重托
撒播科學種子
1952年,在政協會議上,與會代表被邀請到懷仁堂觀看晚上的文藝演出。華羅庚因為起草一篇發言稿耽誤了時間,來到大廳時,演出已經開始,燈光昏暗,他拄著拐杖,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正在不知所措之時,忽見遠處座位上有人朝他招手,他立即朝招手的地方走去。當他在空位子上坐下之后定睛一看,不禁驚喜交集:原來沖他招手的人是毛澤東主席。毛澤東笑著向他點頭問好,華羅庚頓覺淚水模糊了視線。毛澤東和他一面看戲一面交談,并且拍著他的肩膀說:“華羅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為我們培養出些好學生來!”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電機系的電訊網絡研究室被撤銷。原研究室主任是清華大學電機系電訊網絡專家閔乃大教授,另外兩名成員一個是電機系畢業生王傳英,一個是剛從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夏培肅。華羅庚便表示愿請這3個人到數學研究所搞電子計算機。華羅庚將他們請到家中,興致勃勃地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就這樣,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正式成立。
1956年春,由毛澤東提議,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國家制定發展科學的十二年遠景規劃,把開創我國的計算機技術事業等項目列入四大緊急措施之一。華羅庚根據當時的國情,提出了以“先集中,后分散”作為擬定新中國計算機技術發展規劃的原則,并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主任。如今,我國計算機事業蓬勃發展,而華羅庚堪稱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第一奠基人。
1957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首次頒布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現已改稱“國家自然科學獎”)。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頒發面向全國的科學獎金。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科學家分別是錢學森、華羅庚、吳文俊。

1957年1月25日《人民日報》關于“我國首次頒發科學獎金”的相關報道
得獎后的華羅庚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獲獎感言:“在我接受了這崇高的獎勵之后,我只有益自奮發,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來報答祖國,只有用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青年來報答人民?!?/p>
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
1985年6月,應日本亞洲交流協會邀請,75歲的數學家華羅庚赴日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下午4時,華羅庚坐輪椅出現在東京大學教室,開始演講。講到興起,華羅庚用拐棍當教鞭,脫去外套,解開領帶……在場的他的學生計雷說,仿佛見到了大學時,華老師上課時的樣子。
演講完畢,華羅庚在掌聲中走向輪椅,一位日本女數學家上前獻花,這時他卻緩緩倒下。當晚10點,醫療小組宣布華羅庚因心肌梗塞逝世。

華羅庚生前最后一張照片
就在華羅庚逝世前半個月,一位記者曾問他,“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華羅庚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古稀之年的他曾說:“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以終?!辈⒁恢臂`行到生命最后一刻。
如今,華羅庚的名字為科技愛好者所熟悉,他寫的課外讀物曾是中學生們打開數學殿堂的神奇鑰匙,他自學成才的故事鼓舞了無數有志青年勇攀科學高峰。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到處都留有他推廣優選法與統籌法的艱辛足跡。這位“人民的數學家”,為他鐘愛的數學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與汗水。
他是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時代最閃耀的一顆“星”,是我們追逐的方向!
來源:共青團中央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192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