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是讓很多人都非常羨慕的一個待遇,但是只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在編在崗人員才可以享受到這個待遇。
那么,職業年金是怎么來的?它有哪些影響呢?

在我國職業年金的出現時間其實并不長,至今不過7年時間。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一樣,也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單位保障變為社會保障。
這次改革對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相當于一個重磅炸彈,大家都非常關心改革后的待遇問題。
之前國家在一些地區進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的時候,就是因為新老人員的待遇差距過大,導致新人意見過大,最終試點無疾而終。本次改革如果不做出一定改變,那么肯定也會存在比較大的阻力。
為了保證改革的平穩過度,保持職工退休后的待遇水平總體不降低,國家在《決定》中明確——從2014年10月開始在機關事業單位中同時建立職業年金制度。
在2015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明確了職業年金采取個人賬戶制,單位按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所以從2014年10月開始,國家強制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必須為在編在崗人員繳納年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就可以享受到年金的待遇。

職業年金作為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的一種補充,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加退休人員的收入。
職業年金的主要發放方式和養老金一樣,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并依法辦理退休手續后,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60歲是139個月,55歲170個月。
目前,年金實行的時間還比較短,大多數退休人員一個月的年金也就幾十元或幾百元,所以退休人員對年金收入的感知并不強。
但其實對于2014年之后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未來他們退休的時候,年金收入將占據他們退休收入的1/3左右,是非常可觀的。
不過,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同的是,職業年金賬戶里的錢發完就沒有了,國家不會繼續按照相應水平發放,那么到時候退休人員的收入將會明顯下滑,這將會是一個隱患。

目前除了職業年金以外,我國還有一個企業年金。
顧名思義,企業年金就是針對企業人員建立的年金制度。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2004年就開始試行了,建立時間非常早,不過效果并不好。
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一樣,也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不過企業年金因為并不具備強制性,并且會加重企業的負擔,所以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參與。目前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的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
根據人社部的數據,2020年末全國有10.5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718萬人,僅占參加養老保險人數的2.7%。

因為年金的覆蓋面不夠寬廣,為了建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目前國家正在推進養老金個人賬戶制,希望通過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