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職業生涯規劃及發展(職業生涯的規劃)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依據自己的初步現實人生目標,確定其最佳的階段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其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經營方式三要素組成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從對自已地分析開始的,首先明確自己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了解自已的技能包、社會資源、價值觀、生存環境、自已適合的工作類型。
其次分析自已期望中職業類別和地位,以便明確差距;再次分析自已可以付出什么,付出這些是否符合期望環境的道德價值觀。
最后需要分析自已在追求職業目標過程中的持續動力是什么,最好是興趣,否則,追求過程很容易掉隊的。

分析完自已之后,需要分析那個你想去工作的單位或職位的相關情況。
首先,你需要分析目標單位的企業精神,那決定了你怎么做事才會打開上升通道。如果你選擇的目標工作單位官僚主義大行其道、職位晉升不以績效評定為依據,你選擇提高績效水平的經營職業方式又有誰會認可呢?
其次,你需要分析目標單位的戰略規劃。不要認為你的目標單位沒有戰略規劃或戰略規劃不清,單位領導者一定有自已的戰略規劃,不過是有些是講不清楚、有些是不方便講出來罷了。
再次,你需要清楚目標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圍繞目標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自已的核心能力。如果單位的核心能力是占有資源,你就需要努力成為資源的管理者;如果單位的核心能力是經營方式,你就需要把自已綜合能力經營成最適合這種經營方式的復合型人才等等。
最后,你要明白你選擇的單位是你的目標單位還是你奔向目標單位的踏板。你清楚了自已的目標后才知道怎樣建立自已的綜合能力。木桶理論有時是可以倒著用的。
當你完成了以上的兩步工作以后,你也基本上完成了職業目標模型的設定。這時,你就需要建立一個動態經營模式去實現自已的職業目標。

想實現自已預期的職業生涯,需遵守以下原則
1.清晰性原則:考慮目標措施是否清晰明確?實現目標的步驟是否直截了當?
2.變動性原則:目標或措施是否有彈性或緩沖性?是否能依據環境的變化而調整?
3.一致性原則:主要目標與分目標是否一致?目標與措施是否一致?個人目標與組織發展目標是否一致?
4.挑戰性原則:目標與措施是否具有挑戰性,還是僅保持其原來狀況而已?
5.激勵性原則: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是否能對自己產生內在激勵作用?
6.合作性原則:個人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是否具有合作性與協調性?
7.全程原則:擬定生涯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生涯發展的整個歷程,作全程的考慮。
8.具體原則:生涯規劃各階段的路線劃分與安排,必須具體可行。
9.實際原則:實現生涯目標的途徑很多,在作規劃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以及其它相關的因素,選擇確定可行的途徑。
10.可評量原則:規劃的設計應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或標準,一評量、檢查,使自己隨時掌握執行狀況,并為規劃的提供參考的依據。
在基本遵循這10個原則的基礎上對自已職業生涯進行動態管理,因為無論政治環境、目標單位所處行業技術環境、目標單位所處行業經營環境、單位的人力資源環境等等都會變化,個體實現規劃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個體實現規劃進度的實際情況都會變化,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的經營過程需要不斷修正、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經營策略。

職業生涯規劃簡單的進行自我設計方法就是清晰、準確回答出以下幾個問題,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反問自已,以便動態管理。
1、“我是誰”
明確自已所處位置和自已技能包以及自已的價值觀。
2、“我想干什么”
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一個心理趨向的檢查。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興趣和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有時甚至是完全對立的。但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而逐漸固定,并最終鎖定自己的終身理想。
3、“我能干什么”
自我能力模型測評。
4、“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干什么”
這是一個動態評估過程,以便合理調整經營計劃,明確目標單位的企業精神、企業戰略規劃、人文環境等等。
5、“自已最終的職業目標規劃是什么”
主動學習技能,不斷修正自已的行為,從而實現職業目標。
歡迎在評語區留言。,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1723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