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廈門市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檢查(內外兼修厚積薄發)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市市政園林局開展山海健康步道文明行為宣傳教育志愿服務,倡導文明健康出游。(市市政園林局 供圖)

市市政園林局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到沿街店面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市市政園林局 供圖)
本報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薛 榕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廈門新晉網紅景點——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再次迎來客流小高峰。步道不僅美在風景,更美在文明:大部分市民游客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共同維護安全有序、整潔干凈的步行氛圍。
文明風尚的養成,離不開正確的引導。早在步道對外開放前,市市政園林局就與市委文明辦聯合發布“健康步道、健步出行”的文明倡議書;步道開放后,市市政園林局又多次組織干部職工,深入步道開展文明宣導志愿服務,持續引領文明風尚。
既要美環境增顏值,也要促文明提氣質,廈門山海健康步道的建設和管理,是市市政園林局深化文明創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市政園林局以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當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排頭兵為契機,全面提升干部職工精神文明素養,煥發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為提升市政園林行業建管水平、建設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注入強勁精神力量,讓市民群眾更有幸福感獲得感,讓文明之花開得更絢爛。
內化于心
種下文明種子
思想是行動的向導。近年來,市市政園林局堅持以黨建引領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通過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大學習、提振精氣神”專項活動、黨風廉政教育等,引導黨員干部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品格,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
市市政園林局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全市各公園景區、人行天橋、地下通道設計制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2019年4月,由市市政園林局主辦的“共植綠色 同心筑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林種植”在狐尾山舉行,機關干部和7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代表一齊為廈門植樹添綠,表達對祖國美好的祝愿。市市政園林局還組織干部職工參觀英雄三島、嘉庚紀念館和華僑博物院,在園博苑景區中華教育島布置追懷先賢、傳承中華文化的氛圍,設置“誠信名人廊”,舉辦中草藥植物科普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近年來,市市政園林局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審批服務,提升辦事窗口效率,展現政府部門良好形象,讓市民群眾感受到有溫度的政務服務。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社風清則社稷安。市市政園林局長期以來重視培育干部職工的良好家風。2019年12月21日,市市政園林局組織干部職工參與我市“第三屆幼兒能力大賽”,引導干部職工培育良好家風。今年5月28日,市市政園林局舉辦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通過多個“夫妻檔”“父子兵”家族式腐敗的案例,引導黨員干部樹立廉潔自律家風。
市市政園林局還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全民閱讀”等各類文體活動,活躍機關氣氛,豐富干部職工文化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為市政園林事業發展凝聚向心力。
經過持之以恒的塑造和培育,黨風、政風、家風,風清氣正,干部職工文明素養得到全方位提升,文明種子扎根在每一個人心中。
外化于行
盛放文明之花
市市政園林局持續組織開展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促文明種子生根發芽,讓文明之花不斷盛開。
垃圾分類,看似一件小事,但其實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大工程”。 今年全國“兩會”上,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對垃圾分類投放等良好社會風尚點贊,強調“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廣開來、堅持下去”。
近年來,市市政園林局持續做好垃圾分類的推動者、引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市政園林局組織相關單位第一時間設計“廢棄口罩投放專用垃圾桶”,并在1天半內向全市推廣使用9000多個改造完成的廢棄口罩投放專用桶,有力引導了廣大市民養成單獨投放廢棄口罩的文明習慣。
市市政園林局還組建了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機關干部利用業余時間,深入社區、走街串巷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推動垃圾分類在廈門已然成為新時尚。
今年2月,我市各大公園恢復開放后,市市政園林局及時組織大量志愿者,勸導不戴口罩、聚集跳舞等行為,加強督導檢查公園防疫措施落實情況,確保市民游客玩得開心、安心。
環衛工人被稱為“城市美容師”,他們頂著酷暑嚴寒,為潔凈城市默默付出。市市政園林局積極響應“愛心廈門”建設,在牽頭做好關愛環衛工人工作的同時,組織各處室主動與環衛“愛心驛站”結對,開展關愛活動,為環衛工人送溫暖、送清涼,引導和帶動全社會行動起來,關心關愛環衛工人。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市市政園林局牽頭組織全市16個單位開展“煙頭不落地,廈門更美麗”文明行為宣傳教育活動,為引導廣大市民養成良好的習慣、尊重環衛工人勞動成果、助力城市生態環境發展傳遞正能量,活動當日約有3萬人次觀看現場直播和閱讀推送。
今年6月17日,市市政園林局主辦“文明幫扶共建,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組織74家園林綠化施工企業,到同安區古坑三角梅產業基地參觀交流,幫助古坑村農民合作社共同解決三角梅銷售難題。在廈門市援臨工作隊的支持下,市市政園林局短期支援臨夏州工作小組一行10人,在臨夏州開展生態扶貧技術支撐實踐活動,一片新的“廈門林”將在黃土高坡建成……
久久為功
結出文明碩果
文明創建久久為功,必將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市市政園林局干部職工文明創建涵養的精氣神,最終落實到業務上,投入到本職工作中,推動我市市政園林行業建管水平不斷站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
推窗見綠、移步異景、四季有花,如今在廈門,園林綠化朝著更有特色、更加生態的方向發展。通過連續多年的努力,今年初,廈門再添一塊亮麗招牌——榮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成為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按照“路平、燈亮、水通、城市家具美觀簡約、市容整潔、市政設施安全保障”要求,市市政園林局先后牽頭開展了三輪市政設施提升改造工程,湖濱南路、金尚路、蓮前西路、大學路、民族路、蓮岳路等一批老舊道路實現華麗蛻變,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環境品質。
經過持之以恒地全鏈條推動,垃圾分類在廈門已經成為新時尚。在住建部的考核中,廈門垃圾分類工作已連續7個季度排名全國第一。
背街小巷是城市管理的神經末梢,解決臟亂差問題是許多城市面臨的難題。市市政園林局創新思路和舉措,對背街小巷衛生保潔進行“過磅稱重、以克論凈”專項考評。自專項考評開展以來,背街小巷環衛保潔水平逐步提升,街容街貌明顯改善。針對全國文明城市實地測評中發現的垃圾清運不及時問題,市市政園林局認真反思,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城市不僅外在顏值變高了,內涵品質也進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績效排名全國第一;海綿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預計今年底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150萬噸/日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200萬噸/日以上,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今年,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將全面投用,廈門將率先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從7月1日起,我市將取消瓶裝液化氣自提行為,全面提供免費配送服務,同時也把安全文明送到市民家中。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市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深化文明創建工作與貫徹落實“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推進會、落實全市加快建設高顏值廈門大會部署結合起來,圍繞園林綠化、市政設施、水質治理、市容環衛、燃氣安全、林業生態“六大行業板塊”,全面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廈門日報
04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1353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