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應屆畢業生工作薪資(看工資還是看平臺)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小陳是一名應屆畢業生,也是我朋友的弟弟。年前他就開始找工作,可是找了3個月,一份合適的工作都沒找到。朋友看著著急,找我給小陳把把脈,為他指點指點。
結果小陳一開口,我就愣了。人家211大學的學生,現在手里拿著4份offer,還用得著我給他指導嗎?小陳輕飄飄地說,“哎,我現在在發愁,到底該選哪家公司。”
小陳的煩惱offerA:上市公司,我們當地的大企業,全國500強。但是內部競爭激烈,他應聘上的崗位,自己并不喜歡。
offerB:工資開得很高,但是打聽了下要天天加班,工作強度有點接受不了。
offerC:一家拍短視頻的工作室,拍視頻也是他的興趣愛好。但是這家工作室規模太小,才幾個人,成立不滿2年。
offerD:這家公司福利好,雙休、五險一金樣樣齊全,還有下午茶,但是工資太低了。
看平臺,看工資,看興趣,看福利,這妥妥的職場小白呀。
這種想法其實不只是小陳,這應該算是職場新人普遍的擇業標準吧。好的平臺,可以給自己更好的發展機會。興趣匹配,可以提升工作的樂趣。福利好,可以保障自己的勞動權利。工資就不用了說,多多益善。

這樣的標準不能說是錯的,只是還有更高級的方法。為此,我沒有和小陳辯論,也沒有告訴他應該怎么選擇這4份offer。我和他分享了,我的擇業標準。
一看行業——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行業發展的速度,等于我們的發展速度。一個行業發展得快,我們成長得就快。更為關鍵的是,我們只有進到一個興盛繁榮的行業里,我們才能待得久,干得長。
我舉個例子,北上廣深的年輕人都希望進互聯網大廠,似乎大家都在強調“大廠”。一定要進大廠,看著是在選平臺吧,其實大家首先選擇的是互聯網行業,然后才是大廠。
換句話說,只有選定了行業之后,才開始討論平臺。而不是一開始,就考慮大平臺。
再講到我們這里,我們這座城市以輕工業為主,可是好巧不巧的是最大最成功的企業卻是一家鋼鐵企業。如果我們進了這家企業,可能我們以后的擇業空間就會變得很窄。

我們很多人找工作,奔著雙休、高薪、平臺去的。結果上班后,天天不爽,天天想掀桌子,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遇到了一個完全不對脾氣的領導。
原本說好的雙休,他讓你天天周末在家加班。原本想要的高工資,他給你績效打不合格。原本期望的大發展,他一個機會都不給你。你每天深夜下班的時候,在朋友圈刷到的是他和那個只會拍馬屁的同事一起吃夜宵。
而一位好的領導,會給你施展才華的機會,會體恤你的辛苦,會在關鍵時刻給你點撥,使你成長,所以說跟對領導很重要。
至于說領導怎么選,第一關面試很重要,多試探試探,看看雙方對不對脾氣。第二是試用期,這個時候不只是領導在試我們,我們也在試領導。

我們現在找工作,都說要有發展的機會,那什么是發展的機會呢?關鍵在于自己的能力有沒有得到提升,這里面不僅僅指技術上的提升,還包括人際交往、領導力、執行力、理解力等等方面的提升。
所以我們需要提升什么能力,也是我們選擇工作的重要標準。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我們是提升優勢能力,還是彌補短板能力呢?其實都可以。
比如說我的文筆特別好,是我最大的優勢,那么選擇一份編輯類、策劃類工作,是不是可以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
再比如我的交際能力特別弱,我感覺這個弱點嚴重妨礙了我的發展,那么可以試試做銷售,來提升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

小陳聽我講完,忍不住了,“汪大哥,你說得很有道理,受益匪淺。但是找工作,難道不用考慮工資嗎?”
我反問小陳,“你希望的工資是多少呢?”
小陳也真沒把我當外人,直說,“當然是越多越好!”
我又問,“那多少算多?多少算少呢?”
“這……,還真沒想過,但是怎么也不能低于7000元吧。”小陳吞吞吐吐地回答。
我告訴小陳,我們為了高工資去找工作,會很迷茫。工資太高,覺得自己配不上。工資太低自己又看不中。左右搖擺,不知道怎么抉擇。
好不容易看中一份工作,對方一問你的期望工資是多少?又傻了。說少了,怕吃虧,說多了,怕把人嚇到。

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工作和工資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我們去工作,第一目的不是掙錢,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只有當我們實現了社會價值,才能用這個價值去換錢。換句話說,我們有多少本事,掙多少錢。
我這樣說完,覺得小陳并不能理解。于是我又換了一個角度解釋。
打個比方,現在小陳找到一份月薪1萬的工作。那么他為什么能掙1萬呢?是因為這份工作值1萬嗎?如果是因為這份工作,為什么不是要小李、小張,而要小陳呢?
這是因為小陳此刻的能力,在這個工作領域里值1萬。是因為211的背書,值1萬。是因為小陳過去取得的成績,值1萬。
簡單地說,小陳能掙多少錢,關鍵在于他過去學到了什么能力,有過什么樣的經歷,取得了什么成績。也就是我前面說的,小陳的價值是什么。然后小陳愿意拿出多少價值去換工作。
比如一位醫科博士,可以選擇去當醫生,也可以選擇去做外賣騎手,甚至在家當米蟲,用自己的能力創造的價值不同,收入也不同。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找工作,要考慮能力的提升。因為現在這份新工作的工資,取決于我們當下的價值。而下一份工作的工資提升量,取決于我們在這份工作中提升了多少能力。
寫在最后選擇大于努力,這句話我們都明白,但是怎么選擇往往是學校沒有教給我們的。離開校門,多少人被忽悠做了房產中介,多少人被忽悠進了保險公司?又有多少人擠進大廠,幾年后發現自己什么進步都沒有,只拿到了一張大廠給的《畢業證》?
我把我和小陳這段對話寫出來,是因為那天聊完真的讓我很感慨。作為HR,我面試過很多人,也關注了很多人的成長過程。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在認真做事,認真做人。掙錢,那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希望我分享的這段話,可以幫助到年輕的朋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