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濟南市民進公益課堂(溫度濟南一線手記)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編者按:關鍵時刻“站出來”,重要時刻“頂上去”。疫情防控重點在哪里,治理力量就下沈到哪里。
疫情之下,濟南市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近8000名黨員干部聞令即起,迅速行動、盡銳出擊,投身于基層疫情防控、指揮部服務保障等數條戰線,跟基層黨員干部干在一起、攜手抗疫。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既是參與者,也是記錄者。
即日起,中共濟南市委組織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特別策劃《一線手記》,記錄下抗疫一線的溫情故事。
記者 李夢瑤 采訪整理
時間:5月2日
記錄人:濟南市發改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王芹
他們比我想象中還要辛苦。
下沉社區做志愿服務的第七天,我又一次震撼于這些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用的社區工作者,組織核酸檢測、封控區管理、協調抗疫物資、后勤人員物資保障——這比我想象中的基層工作更加繁瑣,更千頭萬緒。
說是我來幫助他們,但他們又何嘗不是給我上了一課呢?
我能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今天是5月2日,是我下沉社區做志愿服務的第七天,我的生物鐘也已經適應了早上6點起床。7:30我要到達轉山西路社區,繼續今天兩輪核酸檢測工作。
雖然平時在工作中養成了什么事情都提前到的習慣,但今天到社區的時候,看到社區書記計秀芳又開始忙活了。這些天來,不論我什么時候去,她都在,從來也沒見她比我早走過一次,也從來沒見過她比我晚來一次,我有的時候懷疑她是不是都不走。直到前幾天,我偶然見到她中間實在頂不住了,在自己車上瞇一會兒。
今天我見到她后問她,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啥?果然,她告訴我,她現在最大的愿望一定就是想踏踏實實睡一覺。
太累了,每個人仿佛都擰緊了弦。
“今天的盒飯有點不一樣哈,我給每個人加了根黃瓜。”臨近中午核酸采樣結束,我老遠地就聽到計書記和下面的工作人員打招呼。這些天,這里的社區工作者恨不得一天三頓都在這吃,大家頓頓盒飯,這都能被我們細心的書記看在眼里,昨天我就聽著她在那里打電話溝通,跟后勤說能不能給配點水果,這不今天大家就都有了。
我半開玩笑地和計書記說,連給大家配水果您都能想到,還有什么是您想不到的啊。
確實,我第一次接觸到像社區這樣的基層工作,基本上屬于行政管理的最末端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他們真的太辛苦了,事無巨細。我們平常在機關里面接觸到的工作和她們面對的事情差別非常大,和老百姓打交道,她們每個人做到了最細微處,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毫不夸張地說,每個工作人員都能記住很多前來做核酸的居民的姓氏,這都與他們前期做的深入社區、深入居民工作是分不開的。
組織核酸檢測只是他們工作的很小一環,這一天下來,封控區管理、密接者轉運、協調抗疫物資,后勤人員物資保障,協調到社區做核酸的醫護人員的對接……這些工作都是社區來做。據我了解,計書記單單負責的核酸檢測點就有7個,里面還包括一個臨時管控區,每天她不是在接電話,就是奔赴在各核酸點的路上。
剛下沉社區的那幾天,每天晚上9點左右,核酸檢測結束后,我們脫下“大白”后可以回家了,但是這些社區工作人員還得接著做數據統計、流調核實,實際上他們的工作在組織完核酸檢測后才剛剛開始,一直到凌晨兩點、凌晨四點。
和他們相比,我能做的太微不足道了,只是下沉到其中一個核酸檢測點,做的也都是一些外圍的輔助工作,幫忙維持秩序、現場消殺、現場登記掃碼。雖然第一天的時候我還感覺自己有些吃不消,但這兩天完全適應了,也確實沒有什么可說的地方。比起她們,我也沒有理由抱怨自己有多累。
要眼里有活 還要有眼力見
看著他們的辛苦,我真是想多去承擔點什么,奈何對待工作不熟悉,這個節骨眼上又不會有人有時間專門給我做培訓。但這幾天我也總結出來了,在基層工作,就要時刻眼里有活兒,還要細心,及時發現現場的各種問題。
今天下午,在核酸檢測現場,還是會有很多意外情況發生,市民排隊沒有間隔一米,有人沒戴口罩,有人沒有測溫登記等等,不管強調多少遍,這些事情還是每天都會發生,我們只能耐心地挨個去提醒,拿著小喇叭在隊伍邊上來回轉。
就像今天晚上這次的情況,工作人員已經驗證完了一起排隊的市民的健康碼,但排在前面的人掃完后站在那里并沒動,這個排在后面的市民比較著急,就想往前沖到另一支隊伍前面想要先做,我說這可不行,立馬攔下來。我們的核酸檢測樣本是20混1,不同組之間弄混了就會很麻煩,我也不敢有絲毫馬虎。
最近兩天,我還給自己封了個稱號叫“停車管理員”,附近的居民有時候帶著一家老小開車過來,做完就走,人家就找我幫幫忙,看看能不能給找個地方停車,我就又管著指揮交通。
剛開始接到下沉社區任務的時候,我想象中工作并不會太難,何況自己又不是沒有工作經驗,但是最初到這里時,如何和形形色色的老百姓打交道,我是真的有些施展不開手腳,但現在再回想起自己今天的表現,終于可以給自己打個80分了。
其實基層工作者的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我們不太一樣,在社區,要面對的市民是形形色色的,有素質較高的當然也有素質一般的,有年齡大的也有年幼的。這個時候你就不能總是用一張面孔去對待,真的要學會“八面玲瓏”。你可能對這個人用嚴格的程序、清晰地邏輯就能很快說通,但是要碰到另外的人,她就得用“哄”的方式,才能把這個事說清楚。當我發現中規中矩地跟一些大爺大媽傳遞信息不奏效后,我開始慢慢轉變。
尤其是在和社區居民打交道方面,見到大爺,說聲“哎,您來了,戴好口罩哈,咱得保持間距”;見到小朋友,就得哄著讓她們配合張嘴做核酸。今天讓我驚喜的是,我發現我自己開始和一些居民混臉熟了,這讓我感覺自己更加“接地氣”。
其實說不累那是假的,不光有身體上的勞累,還有心理上要頂住的壓力。今天已經是第七天,我已經能感受到身體向我發出的信號,這七天每天兩次要高強度緊繃神經,每開展一輪核酸就至少5個小時,這期間,穿上大白后很少能坐下來歇歇,更別說去喝水,只要上崗了,就要保持著百分百活力,家里人說感覺我這幾天又年輕有活力了很多,情緒總是特別充沛,我知道這都是社區居民們的功勞。
守望相助的愛與感動
晚上6:30左右,那位年齡已經很大、腿腳不是很方便的大媽又堅持下樓做核酸了,我這次看到了,趕忙把她請到隊伍前面來。聽我的“戰友”說,本來社區考慮到老人身體情況,可以給她上門核檢,但這位老人為了不給社區添麻煩,堅持自己下樓做核酸。
“謝謝你啊,姑娘,你們真的是辛苦了,感謝你們的付出。”當一個年齡那么大的老人主動配合防疫,還對我說謝謝的那一刻,我真的有點破防了,也許是這么多天積攢的情緒,也許是剛剛得知辦公室的一位同事因為小區管控后主動選擇吃住在單位,也許是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認可,那一刻感覺很值很自豪,各種情緒積攢到了一起。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很多人被隔離了,很多小區也暫時管控。但我想隔離,隔得是病毒,不是人心;人心所在,愛之所往,無堅不摧!我不僅看到了基層工作的繁瑣復雜艱辛,我更感受到了來自居民的理解與配合;感受到了來自同事的關愛,領導的關心,團隊的齊心協作,所有人的守望相助,我們就是并肩作戰的一家人!
這么多人在守望,在互助,在團結一致,這場“戰疫”我們怎么可能不勝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1266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