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今天我們學習的文言文選自《禮記》中的《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齊大饑⑴。黔敖⑵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⑶之。良久,有餓者,蒙袂⑷輯屨⑸,貿貿然⑹來。黔敖左奉⑺食,右執⑻飲,曰:“嗟⑼!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⑽唯⑾不食嗟來之食⑿,以至于斯⒀也!”從而⒁謝⒂焉,終⒃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注釋:⑴大饑:嚴重的饑荒。⑵黔敖:春秋時期的貴族。⑶食(sì):同“飼”,把食物給人吃。
⑷蒙袂(mèi):用衣袖遮著臉。袂,衣袖。
⑸輯屨(jù):拖著鞋子。屨,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⑹貿貿然:昏昏沉沉的樣子。
⑺奉:同“捧”,這里指拿著。⑻執: 端。
⑼嗟:喂,嘆詞,表示命令或呼喚。
⑽揚其目:瞪著他的眼睛。⑾予:代詞,“我”。
⑿唯:在句中起連接作用,“因為”。
⒀嗟來之食:帶有侮辱性的恩賜。
⒁斯:此,這種地步。⒂從:追上去。
⒃謝:道歉。⒄終:最終。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氣節和自尊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別人侮辱性的施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古今中外屢見不鮮。
從施予者角度說,行善缺少禮貌,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如果施予者認識到錯誤并道歉,人也應該給人一個改過的機會,這樣,大家皆大歡喜。饑民也不至于餓死!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11327.html
上一篇:客土的讀音(土著的正確讀音)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