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哲學通俗解釋(如果用科學來解釋哲學)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如果用科學來解釋哲學,那么你應該怎么讀
作為一個當代讀者,即使你對現代物理不怎么感興趣,我想薛定諤你必然是聽過的,因為“薛定諤的貓”這個理論簡直已經是一個玩的不能再怎么玩下去的梗了。我們也許看過一些生物學或者科普的書,對生命的來源有你自己的理解,也有你自己的思考。我們也許也看過關于哲學的書籍,你知道這個世界應該要怎么運行,你也知曉這個生命從思維的角度可以怎么理解。但是,真正將二者結合起來,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考量生命的本質,這樣的書籍不得不說讓人耳目一新。所以看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薛定諤所寫的《生命是什么》的時候,一下就來了興致,也許,我們真的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找到這個全新世界應該看到的本質所在。

有意思的自序,和其他版本不同的科學家式幽默
讀書的時候,我習慣翻一下前言,也許,在作者的自序里,就會告訴我們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比如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在自序里就引用了一句話:自由的人,絕少思慮死亡,他的智慧,在于對生的沉思,而非對死的默念。——斯賓諾莎(《倫理學》)。你別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意義而已。單純從生命的角度看,生命絕對是一個倫理學的概念。所以薛定諤很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生物學家習慣從細胞的視角下來描述生命的演化和人類的生存,但是經典物理學家對生命問題的研究卻立足于生命的結構。而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在于相應的內涵和對應的內容都屬于倫理學的結合。讀一下薛定諤的前沿,你可以看得到科學家的嚴謹和定義的規整,沒有任何的揣測,一切都源于人類既有的秩序。
誰能料想到,《生命是什么》其實源于一次演講
我想,任何一本經典著作的誕生都有必然性。而作為經典物理學有大成就的薛定諤,其實在他提出自己的理論的時候,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豐碩。如果在他獲得諾貝獎之后再來看,你會發現,他其實就是真正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究者。
1943年薛定諤以“生命是什么”為主題做了一次公開的演講,他的演講中,他打破了傳統的生物學的領域,第一次結合量子力學、熱力學和化學的理論知識來解釋什么是生命。這本書的第一章《本研究的一般性質和目的》講述的就是這個基礎的內容,畢竟,遺傳是遺傳信息的復制、傳遞和表達,無論我們從什么角度看,這都是不變的,但是第一章的第2節的《樸素物理學家對生命問題的研究》卻告訴我們一個秘密,世界的有序和無序其實有一定的物質在影響著,而衡量秩序的狀態,取決于熵,當熵變化的時候,也許這時候你就發現了,生命原來有起源可以追溯,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
新概念的提出,對生命秩序的質疑和構建
毫無疑問,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認可了,任何有機體的正常工作,其實都需要在一定的規律之下才可運行的,而精確的物理學定律往往就確定了規律所在。而這些,在生命類型中依然存在和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這一點是當代人的看法,在薛定諤的年代,人們可不一定這么思考。DNA的秘密和排列究竟是怎樣的?在此刻有了缺口,所以,物理學家克里克和沃森同時對這件事情開始尋求答案,他們要找出DNA排序的奧秘所在,在薛定諤的演講十年之后,他們從物理學運行的規律里,找到真正的規律——DNA雙螺旋的模型設定。物理學與生物學著實是一個讓人著迷的概念。
在學科越來越細化的現代,即使是同一學科,也會因為研究的領域而越來越細化,雖然對于科學而言,明顯更加專業和更為精準,但是科學永遠都不可能存在不同學科之間不可打破的壁壘,讀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給人的感受其實最深刻的是學科之間的交互,只有我們采用自己的方式,將學科的認知放置到科學的領域去,那才有可能真正看透世界的本質。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1112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