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簋街的由來(演繹北京美食地標三十余年變遷)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26)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新京報訊(記者劉臻)1月15日,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制作的京味兒題材話劇《簋街》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首演。《簋街》由曾創作過電視劇《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p>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月15日,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制作的京味兒題材話劇《簋街》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首演。《簋街》由曾創作過電視劇《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人》等影視作品的編劇王之理執筆,匯集導演鐘浩、編劇楊碩、作曲戴勁松、舞美燈光設計任冬生等國內一線主創人員。在演員陣容上,該劇由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侯巖松主演劇中的靈魂人物李一刀;龍月、剛毅、劉勃君、蘆宏、王玉、刁成禹、屈紹春、周士堯、蔣曉波等一批實力派演員攜手出演。 </p><p><img alt="北京的簋街的由來(演繹北京美食地標三十余年變遷)(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SuduRvs2GYPlye.jpg"/></p><p>《簋街》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p><p>作為北京演藝集團“第二屆新春賀歲演出季”的主打劇目之一,話劇《簋街》以北京美食地標“簋街”為題材,通過描寫住在簋街的李家、金家等三代人的平凡煙火人生,從侯巖松飾演的主角“李一刀”的視角出發,將“父子之情”“親家之道”“鄰里之義”幾組人物關系巧妙聯結,透過兩組平行時空,展現了簋街第一家飯館“酒盈樽”由起到落、又由衰向盛的酸甜苦辣,側面體現了北京幾十年來的文化發展與歷史變遷。 </p><p><img alt="北京的簋街的由來(演繹北京美食地標三十余年變遷)(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SuduRzh3oRDEcO.jpg"/></p><p>《簋街》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p><p>在舞臺展現上,多邊錯落的舞美布置充分放大了北京在不同年代背景下的風格元素與時代符號。《簋街》的故事跨越三十余年,主創們通過舞臺上影像與道具、服裝的變化,展現了簋街不同階段的變化發展,通過用心的細節布置寫意化地呈現北京世俗生活的一草一木,從不同角度深掘京味兒文化進而表達人與城市的關系。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介紹,“北京演藝集團位于東城區北新橋街道,而簋街則是坐落于北新橋街道的著名的美食地標,它所承載的不止是美食文化,更是京味兒文化、城市精神。集團為此組織國內一流創作團隊深入挖掘了簋街的人物與故事,邀請了在東城區土生土長的編劇王之理創作了文學劇本,同時組織集團旗下中國評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曲藝團、北京市曲劇團等多家院團的藝術人才參與其中。將這條美食不夜街充滿煙火氣的故事搬上了話劇舞臺,通過講述一條街道在歲月變遷下呈現出的時代新面貌,進而展現了簋街乃至北京這座城市的風骨。” </p><p><img alt="北京的簋街的由來(演繹北京美食地標三十余年變遷)(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SuduS2fIuh9Gj9.jpg"/></p><p>《簋街》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p><p>據了解,為了扎實劇本創作、在舞臺上呈現更真實的簋街生活,話劇《簋街》的創演團隊在創作、排練期間,多次深入簋街采風,演員們甚至穿上了廚師服走進胡大、花家怡園后廚,體驗人物的真實生活與工作狀態。《簋街》中,侯巖松飾演的主角李一刀,既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侯巖松表示,“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部劇,與李一刀這個人物形象,更深入地去了解簋街與發生在這里的人與事”。 </p><p>據悉,話劇《簋街》于1月16日繼續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上演。</p><p>新京報記者 劉臻</p><p>編輯 徐美琳 校對 趙琳</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