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3)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6月吃什么#家鄉四川廣安這邊的地理位置屬于淺丘陵地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每年經過二三月份那桃李花開的季節后,到了初夏六月份的時節,桃樹,李樹....<p>#6月吃什么#</p><p>家鄉四川廣安這邊的地理位置屬于淺丘陵地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p><p>每年經過二三月份那桃李花開的季節后,到了初夏六月份的時節,桃樹,李樹上都已掛滿果實,回家鄉時,忍不住會去樹上面采摘熟透了桃子,李子。</p><p>如果說,遠方的朋友六月份,到我的家鄉來做客的話,拿得出手,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就是李子,桃李啦!</p><p>熟透的桃李吃上幾個,滑在嘴里,甜在心里,濃烈的鄉土水果美食之味道,從口里散發于空中,飄散在那寂靜的村莊里,撒落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1e071d9a6e54a0e9cf924c83718c340.jpg"/></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c869b38469d47a6ae5c63db484df0b2.jpg"/></p><p>只是愛吃桃子,李子的朋友們知道古人關于桃子,李子的典故與成語故事嗎。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吧。</p><p><strong>說起"李子"的故事,寓言《世說新語》中就記載了一個關于"路邊李苦"的典故。</strong></p><p>相傳,古人王戎小時候,聰明過人。</p><p>有一天,他同村里的小伙伴們跑到村外去玩耍。秋天時,秋高氣爽,萬里無云,伙伴們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大家邊走邊說笑、追趕,不知不覺,來到了離村子很遠的地方了。一個伙伴說:“我現在又累又渴,秋天果子多,若能碰到野果子就好了。”經伙伴這一提醒,大家都感到累了、渴了、餓了。</p><p>于是,他們放慢了腳步,將目光集中在道路兩旁的各種樹上。只有王戎一個人發愁地說:“這里不可能會有好吃的果子的,我們還是回去吧。”不過,伙伴們哪里會理會王戎的話呢。他們還是不停地向前走著,忽然,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原來,他們發現前面不遠的路邊,長著一棵李子樹,樹上長滿了許多的李子,誘人極了。</p><p>伙伴們等不及便跑到了李子樹下,幾個動作快的,像靈巧的猴子一樣,爬李樹上去了。只有王戎,在后面慢慢地走著,來到李子樹前,也只是站在那里,晃著大腦袋看著,既不撿掉在地上的李子,也不爬上樹上摘。</p><p>“上來嘛,你傻站著干什么嘛?”伙伴們在樹上興奮地招呼他。王戎搖搖頭說:“我不要,這樹上結的李子不好吃,也許全是苦的呢。”</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0349ee95bbde4227ad56e0e8c150aaf6.jpg"/></p><p>這時,樹上和地上的伙伴們,都拿出最大最紅的李子嘗了嘗,哇!”大家全都不約而同地吐了出來。“真的,真的太苦了!王戎,你吃過嗎?你怎么知道這些李子是苦的呢?”伙伴們連聲問道。王戎不慌不忙地說:“你們想想看啊,這棵李子樹就長在路旁,每天來來往往的行人那么多。如果樹上結的李子不是苦的,那不是早就該被人摘光了嗎?”伙伴們聽了王戎的話,信服地點點頭,沮喪地扔掉了手中的李子。</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6651519588d4850a09221483e6d9a9e.jpg"/></p><p><strong>這個典故故事很生動,有趣。它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認真分析,認真思考,那么就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蒙蔽了。</strong>王戎就是因為善于思考,判斷出路邊無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沒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吃苦李子,“受騙上當”。</p><p>那么,大家知道關于桃子的典故故事嗎。</p><p><strong>出自于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中的《韓非子·說難》里就有一個關于"余桃啖君" __"衛君寵妃彌子瑕"的故事。</strong></p><p>大意是說,戰國時期的諸侯國,衛國的君主,有一個妃子叫彌子瑕,非常年輕貌美,漂亮。有一次她吃桃子,吃了一口就剩下不吃了,衛君見到后,認為是妃子愛他,故意留給他的。可多年后彌子瑕老了,同樣是吃桃子吃一口就剩下不吃的事情,此時衛君卻認為是妃子故意給他吃剩下的桃子,反而覺得更加厭惡年老失去容顏的妃子"彌子暇"了。</p><p>后來,大約在公元前209年左右,秦朝滅亡了衛國,在秦二世登基時,一道詔書就取消了衛國稱號,自此衛國滅亡,只是名臣商鞅是衛國的大臣,后來也隨同了秦國。</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abd1d3909be461abe50f5621a4e9bb1.jpg"/></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48ceeb3dc994bec8f4e0c9d6dee2a27.jpg"/></p><p>從這個歷史典故中大家知道其中的人生哲理嗎。</p><p>表面分析吧,我們可以看出衛君愛恨的喜怒無常。那么深層次理解這個典故,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什么人生哲理呢。</p><p><strong>其實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人生做事,主觀必須符合客觀,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地認識外界和改造外界的根本立足點,故事中的大王則完全是以個人愛憎來判斷是非,而沒有從實際出發,而是從主觀出發,肯定會禍國殃民啦!</strong></p><p>當然關于桃樹,李樹的成語就有許多,比如桃夭李艷、艷如桃李、方桃譬李、桃李花開、桃李成蹊、李代桃僵、投桃報李、凡桃俗李、桃李春風、桃李爭妍。等等許多古人對桃子,李子的總結出來的成語。</p><p><strong>農村有句諺語:"桃樹開花李子結",在我看來,桃子與李子,桃樹與李樹,它們之間就如同手足的好姐妹,好兄弟,它們形影不離彼此,靜默不與誰爭花開,只為等待碩果累累!</strong></p><p>或者說,他們是一家親人,一個團隊,正如司馬遷史記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人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桃樹與李樹平時并不招人喜愛,但它開花與掛果之時,就會吸引許多人,乃至于桃樹,李樹下面走出了一條路。</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c6251f5800b4531b27f45d89d51b3d9.jpg"/></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ea821d709cf480ab7e2e7399d71b4b4.jpg"/></p><p><img alt="關于守財奴這個寓言小故事的感悟(品六月美食34)(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aedf718c2854d87b99e33b86dbc67d0.jpg"/></p><p><strong>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究品德高尚、正直、內斂、不自我宣傳!做事講究求真務實,鍥而不舍,追求真理,努力奮進,實現人生價值而得到周圍與外界的認可與贊同!</strong></p><p>好啦!關于六月我們所吃的桃子,李子的故事與人生哲理,就為大家寫到這兒啦。朋友們還知道桃子,李子的哪些故事呢,歡迎文下評論、留言!</p><p><strong>三農小濤的傳奇</strong></p><p>2020.6.30 寫</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