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值得帶回家的美食(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
發(fā)布時間:2023-12-17閱讀(13)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昆明市地處云南省,是云南省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云南旅游的集散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有著“春城”之美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四通八達,機場大巴開通有多條線路,交....<p>昆明市地處云南省,是云南省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云南旅游的集散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有著“春城”之美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四通八達,機場大巴開通有多條線路,交通非常便利,昆明有多個火車站,其中昆明站靠近城中心;昆明南站、昆明北站相對較遠,但都可乘坐地鐵直達市區(qū)。<strong>有眾多地鐵或公交線路</strong>昆明有五大客運站,外地人很難弄清楚該在哪里坐車,建議先在攜程app上搜索路線,然后再到這個汽車站買票, 昆明擁有眾多地鐵或公交線路,可到達市區(qū)絕大多數(shù)景點,直接導航搜索景區(qū)名即可,會自動規(guī)劃最佳線路,來到昆明只要選擇市區(qū)二環(huán)以內(nèi)或二環(huán)附近的酒店住宿即可,不必擔心距離景點較遠的問題,交通便利,用時不長,市中心位于南屏步行街,服裝商場和全國連鎖餐飲居多,云南特色美食小吃較少。</p><p><img alt="昆明值得帶回家的美食(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9b9cdbcb008490f892c206d9d2360aa.jpg"/></p><p><strong>建議自己乘車前往</strong>昆明石林風景區(qū)、九鄉(xiāng)溶洞在東部客運站乘車,轎子雪山、東川紅土地在北部客運站乘車,昆明團隊旅游陷阱很多,建議自己乘車前往,不要參加一日游,雙橋村夜市,位于二環(huán)附近,只有晚上才有,燒烤居多,環(huán)境混亂,靠近野生菌批發(fā)市場,品嘗野生菌火鍋和菜品搜索附近人氣較高餐廳即可,園西路小吃街位于市中心旁,在動物園后門,烤豬蹄,燒豆腐,小鍋米線,調(diào)糕藕粉以及越南小卷粉都有賣,價格便宜。</p><p><img alt="昆明值得帶回家的美食(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99cb317d5944c1daaf8dfe2da4b9717.jpg"/></p><p><strong>云南的地道美食</strong>菌菇宴、汽鍋雞、宜良烤鴨、過橋米線、小鍋米線、牛干巴、酸菜豬腳、官渡粑粑、牛奶洋芋......這些都是云南昆明的地道美食,其中最值得品嘗的是菌菇宴、汽鍋雞、宜良烤鴨、過橋米線,口味大眾,老少皆宜。昆明文化巷是一條本地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街道。這里是外國留學生的聚集地,傳說中這里是昆明的洋人街,不過是民國還是現(xiàn)代,都隨處可見各色各樣的外國學生,他們在文化巷開著各國風情小鋪,酒吧,餐廳,咖啡館,特色小店。應有盡有,堪稱年輕人的天堂。</p><p><img alt="昆明值得帶回家的美食(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dbc1b9c5b5554444892fe19a26974f57.jpg"/></p><p><strong>不用太操心住宿的問題</strong>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各種星級酒店、旅館、招待所都有,且各個地方到景點的交通都很方便,不用太操心住宿的問題,昆明用餐價格合理,一般一碗米線在10元之內(nèi);路邊餐廳用餐人均消費約20-30元,高檔一點的餐廳人均消費60-80元,能夠吃得很不錯,昆明青旅較多,約50元/晚;一般快捷型酒店價格約150元-200元/晚,住宿環(huán)境不錯;四星酒店約300元,高檔五星酒店約600-800元。</p><p><img alt="昆明值得帶回家的美食(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0c910124ec6248d0a880b65086747f33.jpg"/></p><p>昆明人氣最高的是這三大區(qū)域:南屏步行街、金馬碧雞坊:位于市區(qū)核心地段,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但夜晚較為吵鬧,滇池:附近酒店民宿云集,價格也十分公道,最適合享受慢生活,如果想要游玩西山風景區(qū),可先行坐地鐵至西山公園站,再乘坐公交至龍門勝景入口;接著乘坐纜車至西山山頂,下山游玩各景點后返回入口,最后乘坐纜車至海埂公園,這樣走不但省時省力,還能省下一筆銀子。</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1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