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1)舜發于畎田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考文言文斷句練習?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考文言文斷句練習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重點句子翻譯(1)舜發于畎田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譯文:舜從田野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用,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放從隱居的海濱被起用,百里奚在奴隸集市中被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所以上天將要降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忍受饑餓,資財缺乏,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長才干。
(3)夫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響后喻。
譯文: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然 后才能想明白。
(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文: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土,外部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因此而滅亡。
(5)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問題探究(1)問題文探章究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了什么感悟?
答案:共同點:都出身貧賤,歷經磨難,最終都有所作為。
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煉,我們只有戰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2)為什么說憂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面安樂會導致人(或國家)萎靡衰亡?這一觀點在今天有何現實意義?請簡要閘述。
答案:憂患意識能讓人(或國家)時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發憤圖強,從而不斷增強實力,得到生存發展;而安樂能讓人(或國家)放松警惕,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漸漸地落后沉淪,從而導致萎靡衰亡。
這一觀點在今天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我們的綜合國力有較大的提升,但要清醒地認識到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并且國際競爭非常激烈。我們仍需要居安思危,艱苦奮斗,一心意謀發展。否則,必定被動挨打。
這里是悟己語文,關注我學習更多語文知識,謝謝!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138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