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河南話說的最多的字(什么字是你會說卻未必會寫的)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你會說卻未必會寫的河南話摘要: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滄桑歲月,數(shù)十個民族走向了融合,各類文化、生活習慣尤其是生活中的語言最終趨同而在方便了我們的日常交流,增加了我們的文化認同之后,那些在融合過程中所消失的種種,我們,更不該忘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guān)于河南話說的最多的字?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河南話說的最多的字
你會說卻未必會寫的河南話
摘要: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滄桑歲月,數(shù)十個民族走向了融合,各類文化、生活習慣尤其是生活中的語言最終趨同。而在方便了我們的日常交流,增加了我們的文化認同之后,那些在融合過程中所消失的種種,我們,更不該忘記。
關(guān)鍵字:方言,常用字,歷史,文化、銘記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六祖壇經(jīng)》
《康熙字典》
一、普通話與方言
自己曾在電視及生活中不止一次的看到這樣的廣告:普通話,你我溝通的橋梁。自己心中當然也認同這樣的一個說法。中國地大物博,且不說五十余個少數(shù)民族,單漢地十八省,就有十八種的方言甚至更多,交流起來真的是相當困難及尷尬。正因如此,建國后政府才會發(fā)布普通話,小了說,是方便同胞交流,大了講,是增加民族認同,真乃用心良苦。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各方面的發(fā)展有目共睹,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也不斷的加大,成果亦是有目共睹。自己身邊的同學們交流起來幾乎個個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最可舉的例子,便是如今說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普通話的推廣可以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我又很想反問一個問題:若所有人都在說普通話,我們的方言怎么辦?我又想起那句廣告:普通話,我們溝通的橋梁。我想說的是,普通話是橋梁、是工具,但又僅僅是工具而已。如同每年的春節(jié)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返家。無論普通話在我們的口中說的是多么流利,和親人老鄉(xiāng)說著一口熟悉的家鄉(xiāng)話,才是心中最為溫暖的親切感。
我們常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一個個國家的語言,組成了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同樣的,往小了說,我們也可以說越是區(qū)域的,也越是我們國家的。當我們完成了普通話的推廣,再回首看看我們要推廣普通話的區(qū)域。上文說過的話,完全可以反推回去:且不說我們豐富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單單我們的漢地十八省,每省一個甚至數(shù)個的方言,不都是我們民族繁榮文化的組成部分嗎?
如在網(wǎng)上曾和網(wǎng)友們討論的,一種事物,各地會有不同的名稱。一種鳥類,不同的地方會起不同的名字,有的是針對那鳥絢爛的羽毛,有的是針對那鳥動聽的叫聲,更有的是針對那鳥反哺的孝行。單一個名字,就多么能體現(xiàn)我們國人敏銳的觀察力,充實的藝術(shù)想象力。而如果十幾億人單單只記得一個學名,細想想不覺得有些悲哀嗎?現(xiàn)在城中甚至村里的小孩,有誰還知道,自己家大人小時候每當聽到村里陣陣撥浪鼓聲音響起,便歡快的出門迎接的貨郎擔?
自己心中當然也了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類文化的融合是一種趨勢,有些東西的消失是出于必然。這確實讓人無奈,但是至少,那些消失的,我們,不該忘記!
二、關(guān)于河南話
孮開又是農(nóng)歷四五月,收麥哩時候。記哩小時候,俺爺俺奶奶跟俺爸俺媽都下地了,我也跟著(zhuo)一路兒去了。他們擱地里薅草割麥弄啥。我擱地里蹅一會,撧了幾支兒麥。看見架子車擱地頭,就想玩那架子車。地頭有一(yuo)溝,我趠一下都趠過來了。過去了,誰知兒那架子車我連勜都勜不動。我想一(yuo)門兒,我叫架子車上的鞶的鎜鉤到我褲子袢上往前拉,誰知兒使勁兒太猛,一下兒褲子可拽掉了,我也跘趴那兒了,不老蓋兒還?一塊。俺舅爺俺妗奶擱邊上看見了,俺舅爺好逗小孩兒,就跟我說:美了吧?不擱這扚蛋了吧?攽住腿了吧?塦這恁媽都過來,看恁媽?不?你!
首先,很明顯就看得出來,河南話和普通話是很相似的,只是發(fā)音的腔調(diào)和個別的名詞叫法不同,以及有自己獨特的動詞。但基本的語法構(gòu)造都是一樣的。河南話通行全國,毫無問題。有人會說,河南話的語法是和普通話一樣的,但細究起來,應該是反過來,即普通話的語法是和河南話一樣,因為自秦漢至唐宋,河南話做為中國的官方語言達數(shù)千年之久,其中的語法和表達方式奠定了現(xiàn)代漢語的基礎(chǔ)。而只是在兩宋滅亡以后,元明清三朝中國的政治中心移至北京數(shù)百年,中國的官方語言才從河南話漸漸變?yōu)楸本┰挕=▏院螅醒胝忠员本┓窖詾闃藴室簦员狈皆挒榛A(chǔ)發(fā)布了普通話。
因此是北京話受河南話影響在先,而不是河南話受北京話影響。畢竟作為中國兩宋及以前數(shù)千年的官方語言,河南話其影響早已深入漢語的骨髓。
另外有的人說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數(shù)次因為戰(zhàn)亂而導致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區(qū)人口大量南遷的事,如晉末永嘉南渡,以及北宋滅亡后的宋室南渡等,因此說當今的中原語言已經(jīng)受到胡語影響而不是原貌了。但我想說的是,在古代有那個經(jīng)濟能力進行南遷的,永遠是社會中少數(shù)的富裕階層,這些人只是社會金字塔的頂端,占人口比例很少,而絕大多數(shù)的百姓則是依然留在故土。語言主體并未南遷,因此這一說法,不值一駁。
對于外界,了解最多的河南話想必是鄭州方言,但個人對于鄭州方言代表河南話還是有不同意見的。要知道,鄭州做為省會甚至是城市的歷史都是很短的,只有區(qū)區(qū)幾十年的歷史。一個迅速崛起的城市,勢必會有眾多的外來人口在此聚集,來的人天南海北各地都有,交流起來,又勢必會用相對官方的各地都能聽懂的語言,而不是家鄉(xiāng)方言。這樣一來,鄭州話就是一種混雜了各地語言的大雜燴,而不純正而顯得不倫不類了。就如筆者家鄉(xiāng)平頂山而言,也是做為一個因煤炭重工業(yè)而迅速崛起的城市,我有幾個市區(qū)的同學,他們平時與人交流,用的就是普通話而非方言,其原理是一樣的。
再來看河南話本身,河南話做為一種古老的漢語語言,而它古老的標志就是其中的連讀和兒話音。
連讀是將兩個字拼音組合,即取第一個字的聲母和后一個字的韻母,學名稱之為"反切法"。舉例來說,口語中把不要說成"嫑bao",把只要說成"嘦jiao",把"給我"說成"guo",把"出來"說成"chuai",把"不會"連讀為"bei"(例:你bei把那垃圾倒了?)等等。當然最有名的就是如今網(wǎng)絡上流傳甚廣的"木有"。其實這個"木"的音,就是沒有的反切,然后在連讀的基礎(chǔ)上又在后面加了個"有"罷了。口語里回答說沒有,一般只說mou。正因如此,河南話很簡練,這才有了相聲里那個四個字的故事了:誰?我!nua(弄啥切)?尿!
兒化音都了解,不多做介紹,用的最多的就是哪的兒化,如擱哪兒?即在哪兒,上哪兒?即去哪?還有一些名詞的兒化,如前兒、夜兒、今兒、明兒、后兒以及做為統(tǒng)稱的"事兒"等等。而之所以有連讀和兒話音,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字:說著方便!這個特點北京方言里也有,這正是一種語言古老的標志,因為只有有足夠時間的沉淀,才能把這些字詞壓縮簡練。而這一切的一切,經(jīng)過千年的沉淀,都只凝練成兩個字:文化!
三、河南話里的常用字
總的來說,河南話在全省來看,如豫西方言、豫東方言等,其中有些細微的差異,但真正相互交流起來,沒有一點問題。
小時候,當別的小朋友放學后都在村里跑著玩耍的時候,我則是坐在家里看動畫片,所以對于普通話接觸的比較早。等再大一些,有了價值取向,我就覺得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那就是陽春白雪,而如果與人交流,操著滿口河南方言,則是下里巴人,毫無美感。但是,等我真正長大,了解了更多其中的種種之后,我的想法卻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
小時候我之所以覺得家鄉(xiāng)話粗鄙,就是因為很多家鄉(xiāng)話常用的叫法我在普通話里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字。于是乎我便認為是鄉(xiāng)野小民沒文化亂起名。但隨著閱歷的增多,就不這么認為了。而最開始讓我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的,是一個名詞:芫荽。
我比較喜歡翻閱古籍,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我們家鄉(xiāng)話里常用的名詞和動詞,在古漢語里非常普遍,倒是在現(xiàn)代普通話里基本絕跡。這便讓我一點點積累了對于我們家鄉(xiāng)話的自信,原來這不是鄉(xiāng)野間的粗鄙,而是上千年的傳承。
于是乎我便有意去留意一些家鄉(xiāng)話里一些特殊的動詞和名詞,刻意去想往往想不出來,但總是平時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時候,說出來一些字詞,我意識到這是河南話里才有普通話里沒有,便立刻記下來并查資料,去找到正確的寫法。
另外,網(wǎng)上有不少介紹河南話的資料,但大多是只是收集其發(fā)音,而沒有用正確的漢字。更有甚者,像河南電視臺也有宣傳方言的節(jié)目,但這樣一個官方的機構(gòu),卻不甚嚴謹,曾見到他們把"眵目糊"這樣一個名詞,居然單單只收集其發(fā)音,將其寫為"赤馬糊"。實在是看不下去,因此此文重點是收集河南話里特有的動名詞以及其他詞性的字,有些只是發(fā)音與普通話不同的并沒有收集(如,把牛念成ou,把程莊念成 chang莊等)。畢竟有能寫出來的字,才能證明你這語言并不是無根之木。
而日積月累,便積累了以下這些字詞。
其中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字詞有:
嫑:bao、biao,不要。
嘦:jiao,只要。
薅草:hao cao,即拔草。
塦這:zhen zhe ,現(xiàn)在。塦,量詞。用于表示事物或動作經(jīng)過的一定時間段落。
孮開:cong kai,即將來。孮本意為"子孫隆盛",引申為將來的意思。(待子孫繁衍開來,不就是將來)
挾邩(xie huo):現(xiàn)在指大聲嚷嚷,一般用于制止。
例:你嘦嫑挾邩,咱還是好朋友!說來有趣,按造字法,漢字一半表意,一半表音,故此詞字面意思就是"用手把耳朵擰的火辣辣的疼",很好理解。
膺記:ying ji,膺,胸口,以手撫膺坐長嘆!故膺記即心中惦記、擔憂。例:我tier tier(天天兒化)膺記著(zhuo)你哩。
而更多的則是下面這些:
(注:單字在前,詞組在后,以免紛亂)
A:
襖緶:ao pian,即棉襖。緶,指用針縫。
B:
包:bao,賠償。例:東西給我弄壞,你得包我啊!
攽:ban,摔。例:你嫑叫鏡子攽壞嘍!
潷:bi,擋著渣滓,把液體倒出。例:喝茶不用潷茶葉,可以直接吃了。
孹:bo,通"擘",意為"出生",例:俺家貓快孹(bo)了!
抪:bu,抱。
醭:bu,食物放時間久表面生的菌類。
扁食:bian shi,餃子。
抪拉:bu la, 用手擦拭。例:你把衣服上的灰抪拉一下。
簸箕:bo ji,農(nóng)具,但口語里一般說bo qi。
斑齰(齚):ban ze,田鼠。關(guān)于此名詞的查找頗費周折,一開始我找到一"?"字,還在為它和"蠌"字糾結(jié),畢竟蠌字代表小蟲子更多,而?則是嚙齒的意思,嚙齒更為合適。卻沒想到此字居然是個訛字,實則本應寫作"齰",而這個"齰"居然還有個合法異體字"齚"。
C:
蹅:cha,用腳踩。例:你腳上全是泥,嫑擱屋里蹅!
焯:chao,將食物(見的最多的就是蘿卜片)放入熱水一段時間。
趠:chao,邁、跨。例:地頭有條溝,趠一下就過來了。
抻:chen,伸展開。例:你叫手抻開。
搊:chou,托舉。例:我想翻墻,你擱下面搊著我。
歘:chua,形容速度很快,也可延伸為搶奪。例:把某物歘走。
?:ci, 摩擦,例:我絆倒了,腿上?一塊。
忖:cun,想法,琢磨。例:我心里忖著他會出啥牌呢。
撮:cuo,用手把一堆東西聚在一起。
矬:cuo(chuo) 形容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方言音則轉(zhuǎn)為
chuo。當動詞時為蜷縮,或下墜。
鋤樹:chu shu,砍樹伐樹。
眵目糊:chi ma hu,眼睛的分泌物。
D:
掇:dao(普通話發(fā)音為duo),挾取。例:長筷子掇。
扥:den,拉。例:你扥一下繩子就好。
扚:diao ,扚蛋,即調(diào)皮、搗蛋。
懟:dui 即打,例:你再挾邩小心我懟你一頓!
E:
F:
嬎:fan,雞嬎蛋。
忿:fen,服氣,一般多用于反語,不忿兒,即不服氣。
洑水兒:fu shui,游泳。
G:
鴿鵓:ge bo,鴿子。
隔掇:ge dao,挑剔。例:你吃個飯還真膈掇。
搿擠:ge ji,使勁閉著眼。
旮角:ge jiao,房間角落。
行兒旯:her la,房間角落。
隔嫐:ge nao,惡心、反感、反胃。
這個詞在日常使用中,常用來指食物油氣太重而膩歪。而"嫐"這個字的本意,看字面就能想象的到是指兩女夾一男這樣親昵而略帶貶義的意思。
《康熙字典》:"嬈,嫐也。" 說明嫐另外還有嬌媚、柔弱、妖嬈的意思。——百度百科
虼蚤:ge zao ,即跳蚤。
枸桃:gou tao,一種果樹。
葛針: ge zhen,村里人說的"鬼葛針",普通話里的荊棘。
獦獠ge liao :
詞源最開始指南方蠻人。現(xiàn)指性格任性怪異。
出處:《六祖壇經(jīng)》中的「獦獠」一辭。「獦」應是「獵」的俗字,「獠」是夷蠻之人,多以漁獵為生,「獦獠」意為田獵漁捕之獠,已大體接近文獻本義。
H:
攉: huo, 灑、潑,把水攉了,即把水潑掉。
I:
J:
膙:jiang,膙子,老繭。
噘:jue,罵。
K:
揩:kai,方言里念四聲,指捉住、逮捕一類的動作。揩本意為貼著表面摩擦,擦拭一類的動作,引申到此意思上來。
想象下,中學時時常有人做這個動作:手貼著桌面,一抪拉可叫蠅子揩住了!
扻:kan,多用于水灑了。但此字為多音字,還有zhi 同"櫛" sun 損失 兩個音,而且在讀"sun"時才有損失的意思,估計是百姓看著跟"坎"字形差不多,念白了。
穅:kang, 水果放的時間久失去水分。例:這(zhuo)蘋果放時間長了,吃著(zhuo)可穅。
?:kuai, 用手臂挽著。例:?著提籃去買菜。
誆:kuang ,欺騙。
砢磣:ke chen,羞辱,多用于玩笑,如:你嫑砢磣我了,或者說人長的難看用此。
坷垃:ke la,塊狀物,土坷垃,即土塊。
窠簍:ke lou,窠本意鳥巢,引申為像其一樣的容器物體。
L:
唻:lai,語氣助詞,例:你咋這股勁唻?
剺:li,鋒利,也可指用尖銳的物體劃開。例:這刀剺的很吧,一下可叫手剺開了。
敹:liao,(家里一般念lue) 縫.例:把那褲子邊敹一下。
餾:liu ,用蒸汽以加熱食物。
笿:luo ,盛物體的器皿,例:筷笿。
捋:lv ,擦拭。
賴抱:lao bu,指老母雞發(fā)情,孵小雞。
老鴰:lao gua,喜鵲。
楝子:lian zi,一種樹。其種子可做冬季護膚品。"黃楝樹",平頂山市區(qū)一地名。
睖(愣)中:leng zhong,意思就是因看上眼而愣神,故睖或愣皆可。
拉弰:la shao,弰,其本意為弓弦。生活中常形容遇到坡地時先后退以像弓箭一樣利用慣性好上坡。
躶:luo,寂寞。例:一個人在家可躶哩慌。《資治通鑒·漢高祖二年》陳平:臣躶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
M:
冇:mao 即缺漏,例:要出去玩叫上我,嫑叫我冇了!
乜:mie 形容眼睛瞇著的狀態(tài),如"乜著眼"。
螞蛂:ma bie,即水蛭(螞蝗)。
墨褐梨:mo he li, 野山楂。
米面客:mi mian kai,村里誰家添小孩待客稱之為米面客。不過北方提篼里面總是裝白面雞蛋居多。
媽兒:mer,即乳房。家里帶小孩常說的"吃媽兒"寫出來既是如此。坦誠講最開始糾結(jié)要不要上傳這一句,畢竟羞羞。但最終還是決定上傳,因為每想到這一句,總在心中涌起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N:
膩蟲:ni chong ,蚜蟲。
嬲:niao 1:厲害。例:你看這人嬲哩。你看這火焰嬲的。
2:理睬。例:嫑巴結(jié)人家了,人家根本不嬲你。本以為只是網(wǎng)友杜撰的,沒想到確有其字。
搦:nuo,用手握著,例:搦緊線,要不風箏刮跑了!
齉齉:nang nang, 鼻子感冒不透氣的狀態(tài)。
O:
漚:ou ,長時間在水里泡著,例:漚麻
慪:ou ,長時間的僵持,多用于催促:你嫑擱這慪著了!
熰:ou,點燃,又指物體燃燒而沒火焰的那種狀態(tài),例:你把那堆沫滓熰(輕聲)嘍....到塦這還mou燒完,還擱那熰(四聲)著哩。
P:
跘:pan,絆倒。多用于形容小孩打架。例:你去把他跘趴那!
牉:pan,將某物分裂。例:牉點扁食餡兒,晌午吃扁食。
鋬:pan,器物邊上用以手拿的凸起部分。
鞶:pan,皮革制的帶。例:架子車上的鞶。
袢:pan,褲子上用以串皮帶的圈。
爬猹:pa cha, 知了的幼蟲。
Q:
撧:que,普通話里一般念jue,即折斷。例:把這樹枝兒撧了!
搉:que, 擊打,例:你再擱這挾邩,小心我搉你一頓!
撬:qiao,用杠棒或尖利的東西借助支點撥動或挑起東西。
?:qing,專門做某事。例:你?光擱這等著,啥也不用干。
勤謙:qin qian,勤勞。實際這個qian,寫作虔,謙皆可。
矼實:qiang shi, 結(jié)實,或引申為"欺負"的意思。
曲攣:qu luan, 指身體某部位扭曲。例:曲攣著腿。
R:
瓤:rang,瓜瓤,引申為軟的。例:瓤柴,輪胎氣瓤。
S:
sang (san)郎廟:
,毛字出頭,于CJK統(tǒng)一漢字擴展-B可查。我們當?shù)厝艘话隳顂ang,就是三的意思,久之音念轉(zhuǎn)了而已。郎廟即三郎廟,平頂山郟縣和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保太鎮(zhèn)有一村莊的地名。
《康熙字典》解釋為:蘇甘切(su gan=san,反切法),《海篇》(古時一字典)郎碑名,郎神本郎神也,蠻人呼參為,轉(zhuǎn)聲為三。
攦:shai,即甩,例:水扻書上了,攦攦都干了!
潲:shao,雨水被風吹的傾斜,例:有風潲雨,窗簾都潲濕了。
墑:shang, 指土地里的水分。例:抗旱保墑。
嗍:suo,用嘴巴吸允。
瘆人:shen ren,使人害怕。
颯兜:sa dou,指人穿著邋遢。颯,在《說文》、《廣雅》等老字典中指風聲,及引申為一種清涼的狀態(tài)。而千年后更是引申出別的意思了。
?(磢)shuang :
指被教訓,例:美了吧?這下挨?(被訓斥)了吧?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者,瑳垢瓦石也。
瑳俗作磋。今依宋本作瑳。亦叚借字耳。其字當用厝。厝、厲石也。詩曰。它山之石。可以爲厝。用瓦石去垢曰?。方言注曰。漺、錯也。漺與磢同。海賦曰。飛澇相磢。江賦曰。奔澑之所磢錯。磢卽?。從瓦。爽聲。
T:
溻:ta,水濕透。例:我冒雨回來,衣裳都涾濕了。
熥:teng,在火上烤,例:我弟弟又把棉褲尿濕了,我媽拿著在火上熥干了。
糶:tiao,賣出(糧食)。
糴:di ,買入(糧食)。
侹:ting,平躺著。
提篼:ti dou,村里應米面客時所用的一種禮具。
趿拉:ta la,把鞋幫踩在腳跟下,引申為一種吊兒郎當?shù)臓顟B(tài)。
夲急:tao ji,焦慮,古意為速度快,今引申為煩躁。例:一個人在家沒人玩可夲急。《說文解字·卷十》:進趣也(即"進驅(qū)也")。從大從十。大十,猶兼十人也。讀若滔。土刀切。
潼多:tong,形容還有很多。云起的樣子,引申為盛多。潼滃蔚薈,林木來會,津液下降,流潦霈。漢·焦贛《易林》
吐骨蛇:tu gu she,一種蛇,有毒,具體學名不詳。
U:
V:
W:
搲:wa ,舀,例:搲一瓢面壓面條。
剜:wan,挖,例:小剜鏟兒。
勜:weng,推,勜不動,即推不動。
扤捼:wu ruo, 把某物揉成一團。例:我弟弟把一張紙扤捼成了蛋兒蛋兒。
X:
婞:xing,厲害,多用于反諷:你婞哩很啊!
盱:xu,看見,留意。例:你見過他嗎?不盱過。
踅摸:xue mo,覺得 我踅摸著如何如何...
慉:xu,反感。例:天天吃饅頭,吃的臭慉。注:此字為多音字:xu、chu。且念chu時方有反感之意。這個情況應該是長時間后念白了,如同"扻"字一樣。
忻:xin,忻媳婦。 注:一開始我也糾結(jié)到底是"尋"還是"忻"。但后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這樣說道:
闿(kai)也。闿者,開也。言闿不言開者,闿與忻音近。如昕讀若希之類也。忻謂心之開發(fā)。與欠部欣謂笑喜也異義。廣韻合為一字。今義非古義也。從心。斤聲。許斤切。十三部。司馬灋曰。善者,忻民之善。閉民之惡。今司馬法佚此語。謂開其善心。閉其惡心。是為最善也。
簡單說,忻的意思就是開啟,個人覺得引申用來忻媳婦,以開啟以后新生活,比簡單的"尋"更有內(nèi)涵,故采用。
小蟲兒:xiao chong ,麻雀。中原及方言中為"小蟲兒(chuer)",應該是中原古音"小雀兒"在現(xiàn)代方言中的遺留。"雀"音今為que,聲韻為q,古代音韻中為ch(百年前的韋氏拼音中q還保留有ch),因此麻雀的"雀(que)"古音應為chue。而"小chuer"的正確寫法當為"小雀兒","小蟲兒"則是"小雀兒(chuer)"錯誤音譯轉(zhuǎn)寫。現(xiàn)代生活以及媒體文章中多書寫為"小蟲兒",應該還其正確的寫法"小雀兒(chuer)"。
Y:
洇:yin,水將某物濕透。例:水扻書上了,塦這書都洇透了。
噦:yue,嘔吐,例:惡心哩我只(zi)想噦chuai(出來)。
胤:yin,指植物的蔓延。例:原先院里就一顆(kuo)黃黃苗,塦這胤出來好幾棵(kuo)。雍正帝名字:愛新覺羅·胤禛。
蚰蜒:you yan,動物名。
Z:
掫:zhou,胳膊舉著。例:大人一下把小孩掫的很高。
拃:zha,長度量詞,手伸開,拇指尖和中指尖的距離為一拃。
擇:zhai,本地話里多稱之為zhai,不過卻意外發(fā)現(xiàn)原來有專門的字形容此事,即劁(qiao),"焦"與"刀"聯(lián)合起來表示用火頭固定于一點加熱的辦法使動物生殖器麻木并凝血的辦法施行外科去勢手術(shù)。
猶記得小時候的玩笑:輝輝蛋兒,掂尿罐兒,一波兒掂到石橋店兒,石橋店兒有個擇豬哩,叫他擇哩很哭哩。哈哈!
搌:zhan ,擦拭并吸收。例:水扻書上了,拿紙搌搌。
長:zhang,萬能動詞,例:長點鹽、糖。用,例:長勺搲、長筷子掇(dao)
劕:zhi,古同"質(zhì)",票券。也做古代買賣時的抵押文書,物品。或同"質(zhì)",抵押。現(xiàn)一般用做稱重量,想必應該是從古意引申而來的用法。
例:我想買這些菜,你guo(給我)劕劕幾斤。注:電影《東京審判》中描述的日本街景,其中店鋪的招牌上便寫的是"質(zhì)"。日本做為中國學生,保留不少中國古代風俗的活化石,由此可見一斑。
截至目前只收集有這些字詞,但往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字詞將被收集放入其中,相信這些字的數(shù)量會越來越多的
這些字,大多是動詞和名字,在現(xiàn)代普通話里基本絕跡,但卻都是一些古代漢語的文化傳承。
但很可惜的是隨著這些年來,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各地的文化交流不斷的深入,以及普通話的普及。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習慣,可以說是越來越少了,以上這些字,在老人口中是常用字,但是在現(xiàn)在一些年輕人那里,卻也已經(jīng)變成了生僻字了。
往后隨著我們各地交融的不斷深入,想必各地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會有一個大的趨同的趨勢,這種具有某地區(qū)特色的東西會越來越少,這雖然說是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必然,但想想我們在此過程中失去的那些種種,又難免不讓人扼腕嘆息吧..
張兆年
2016年12月19日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11381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