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第14課《蜜蜂》是本單元的第二課,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了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實驗,重點介紹了實驗的經過,體現了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命的關愛和對大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首先了解作者法布爾(課文53頁),資料袋的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簡介了法布爾及其作品,第二部分是法布爾說過的話,表現出他嚴謹的工作作風。
對于名家的文章,充分利用資料袋,幫助孩子快速了解作者的相關背景。
基礎目標:
認識8個生字。注意翹舌音“超”和平舌音“阻”;識字方面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生字“概、阻、括、陌”;利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誤、途、超、逆”。

學寫生字。12個生字中大部字是左右結構的字,通過比較知道“蜂、跨、確”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是左短右長,而“阻、括、陌”左邊部分比右邊部分寫得要稍長,另外兩個“檢、誤”左右兩部分一樣長。
辨析中學習形近字。“蜜”和“密”,根據“蟲”和“山”,猜測兩個字意思的不同,再分別組詞;“辨”和“辯”“瓣”,關注中間部分,想一想意思上的區別,“辨”中間部分原本是立刀旁,本義是剖分,區別,如“辨別”“明辨是非”。“辯”字中間是言字旁,引申為提出某種理由來解釋?說明是非曲直,如“爭辯”“辯論”。“瓣”中間部分是“瓜”字,本子是瓜類的子,后來泛指植物的種子、果實分開的塊狀物,如“豆瓣”。

體會作者嚴謹的作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也交代清楚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學的科學態度。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于觀察;把蜜蜂放在紙袋里,是為了讓蜜蜂弄不清方向;在它們身上做了白色記號便于與其他蜜蜂區別;叫小女兒在蜂窩等是能準確記錄實驗結果;走了四公里外放飛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這一系列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

品讀語言,準確表達
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在實驗未果前用“好像”“大概”“推測”“可能”,還有“左右、將近、至少”等一類詞語,表達的是作者的猜測、推斷,不一定完全正確。在描述實驗過程時,作者用上這類詞語,看似模糊,實則準確。這體現了科普性說明文用詞準確的特點。

抓關鍵詞,說清實驗要素
默讀課文,想一想法布爾是怎么樣做實驗的?圈畫出表示動作實驗步驟的詞句。(捉蜜蜂、放入紙袋、走四公里、做記號、放飛蜜蜂、檢查蜜蜂、做記錄)引導孩子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的句式說說實驗過程。

在學習課文時,讓孩子用一定的句式語言,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并把語言的實踐與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構在一起。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