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金色的魚鉤課堂教學實錄(金色的魚鉤一課)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20)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選自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3課,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這篇文章講了在紅軍長征的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長時刻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竭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贊頌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杜du老師不僅帶你學習第13課的內容,而且還要教給同學們怎樣抓住人物的言行,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這一重要學習方法。
在課文的標題下面。就是本課的導讀部分,也是需要同學們解決三個問題。
同學們,先來看這三個問題,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來的?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那么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我們能夠輕松解決它們。
(一)作者介紹。

楊旭,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主要作品有報告文學集《檢察官湯鐵頭》、《田野上的風》;長篇文學《三峽之夢》;短篇小說集《非正式談判》;長篇小說《半個冒險家》等。
(二)字詞的學習。
由于本課是自讀課文,課后沒有生字表,但是這一課的詞語有哪些需要掌握呢?
合不攏眼:合不上眼睛,在本課中指老班長為三個病號的食物而發愁。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喜悅出乎意料,只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
衰弱:(身體)不強健,虛弱。
目不轉睛:睛:眼珠,看時連眼珠都不轉動,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支吾:說話含糊躲閃,用含混的話搪塞。
(三)課文的學習。
1.默讀課文,思考這篇小說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內容:本文主要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身體虛弱、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寧愿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
(杜du老師提醒同學們,按照時間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找出課文的六要素,進行內容概括。)
2.再讀課文,梳理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簡要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起因,寫指導員派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以及老班長的外貌和名字的由來。

第二部分(3—22自然段):寫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想方設法釣魚,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而他自己沒吃過一點兒魚。
第三部分(23—33自然段):寫我們走到草地邊緣時老班長犧牲了。
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寫“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保存起來。
當然分段的方式不止這一種,還可以把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成六個部分。

3.快速瀏覽課文,劃出描寫老班長的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想一想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句子邊上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老師引導:
第二自然段中有老班長的神態描寫。感受老班長的樸實善良、吃苦耐勞,親近同志的老革命戰士形象。

找到老班長的兩次笑。感受到老班長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從老班長的第一次笑是裝出來的,第二次笑是欣慰的笑,能感受到老班長是一位忠于革命,無限關心他人的革命老戰士的那種崇高思想境界。

本篇課文中對老班長的語言描寫特別多。同學們能夠感受到老班長非常愛護小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同學們看老班長說:“熬過這20天不簡單”、“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同學們可以去網上搜集紅軍長征時過草地的資料)能夠想象老班長當時面臨的是傷病嚴重、路途遙遠、糧食缺乏、信心缺乏等重重困難。
(上面是導讀中第二題的答案。)
老班長在艱苦的條件下,仍能盡職盡責地完成黨交給他的艱巨任務,處處為他人著想,真是金子般的精神品質。

(四)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建議同學們從下面三處出發,去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1.課文中6到19自然段,“我”發現老班長吃草根和魚骨的真相,與老班長發生爭論。
2.或者從20到23自然段中,“我”因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魚湯,卻不得不在老班長的命令下大口喝下。
3.第24到34自然段,老班長在大家即將走出草地時壯烈犧牲的情景。

課文學習完了,相信同學們和老師一樣,最讓我們感動的是老班長的精神:忠于革命、舍己為人。
這一幕幕讓人感動的場景。使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么用以金色的魚鉤為題?因為老班長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的紅軍,這些紅軍戰士忠于革命、盡職盡責、舍己為人。這樣的精神品質如金子般綻放光芒,指引我們前進……

關注我,收獲更多精彩內容!喜歡請點贊,轉發!謝謝。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