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行測中的近義成語辨析(52個行測高頻近義詞辨析)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言語題中,邏輯填空是一大難點。除了分析語境及上下文關系,還有一個就是通過題干,來辨析選項中幾個相近詞語的意思及差別。
一、近義詞辨析之動詞
(一) 獲得—獲取—取得:
1.獲得:強調得到的結果,口語性較強。例如:他在作文比賽中獲得了好成績。
2.獲取:既強調收獲的結果也強調收獲的過程,書面語色彩較濃。例如:體育競技的目的在于獲取金杯。
3.取得:強調經過爭取得到了好的結果,口語性最強,使用最普遍。例如,我們取得了申奧的勝利。
(二) 安置—安排:
1.安置:指使人或事物有著落,安放。
2.安排:指有條理,有先后的處理。
(三) 暴發—爆發:
共同點:都是動詞,都含有“突然發作”的意思。
1.暴發:強調突然性。(1)指突然發財或得勢,多含有貶義。(2)指突然發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體事物。
2.爆發:強調爆炸性。使用范圍比“暴發”寬。(1)指因爆炸而迅猛發生,多用于具體事物。(2)指像爆炸那樣突然地發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義、運動等重大事變,再如力量、情緒等等。
(四) 辨別—辨認—辨析:
1.辨別:指根據不同事物的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
2.辨認:指根據特點辨別,做出判斷,以便找出或認定某一對象。
3.辨析:指辨別分析。
(五) 表示—顯示—顯露:
1.表示:(1)事物本身或憑借其他事物顯露出某種意義(2)用言語行為顯出某種思想、感情、態度等。
2.顯示:明顯地表現。
3.顯露:原來看不見的變成看得見。
(六) 不齒—不恥:
1.不齒:指不愿提到。
2.不恥:指不以之為恥。
(七) 變換—變幻:
1.變換:指事物的一種形式和內容轉換成另一種。
2.變幻:指不規則的改變(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八) 抱怨—報怨:
1.抱怨:指自己不滿情緒很大。
2.報怨:指向別人報仇。
(九) 擯棄—摒棄:
共同處:二者都是動詞,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書面語。
1.擯棄:表示拋棄,多用于人和具體事物。
2.摒棄:表示舍棄、除去,多用于較抽象的事物,較少用于人或具體事物。
(十) 斥責—叱責:
共同處:都含“用嚴厲的語言指責別人的錯誤或罪行”的意思。
1.斥責:偏重于嚴辭指責。
2.叱責:偏重于大聲喝叱,強調聲音大。
二、近義詞辨析之名詞:
(一) 常(成)規—陳規:
1.常規:指久已通行的規則(不帶貶義)。
2.陳規:指不實用的舊規章。
(二) 才能—才華:
1.才能:側重于做事的能力。
2.才華:側重于在文學藝術方面顯露出來的智慧和特長。
(三) 風氣—風俗—風尚:
1.風氣:指社會上或某個集體流行的愛好和習慣。
2.風俗:指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范圍較大。
3.風尚:指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
(四) 工夫—功夫:
1.工夫:一般用來指時間、時候。
2.功夫:指本領、造詣,主要指耗費的精力。
(五) 功效—工效:
1.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
2.工效:指工作的效率。
(六) 國事—國是:
1.國事:指國家大事,后者指國家大計,國家的大政方針。
2.國是:用國是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國事,但反之卻不一定,比如較具體的事務,就不能用“國是”。
三、近義詞辨析之形容詞
(一) 黯然—暗然—岸然:
1.黯然:指“陰暗的樣子”,也用來指“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2.暗然:的“暗”有“光線不足、黑暗”的意思。
3.岸然:指“嚴肅的樣子”。
(二) 安詳—慈祥—祥和:
1.安詳:指神態平靜、從容穩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發祥”。
2.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態度神色和藹安詳。
3.祥和:指氣氛而言,和諧。
(三) 安靜—寧靜:
共同處:都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1.安靜:重在穩定,有使安穩平靜下來的意思,它有一個由喧鬧到安靜下來的過程。
2.寧靜: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環境或心情平和安靜,它描述的是一種很安靜的狀態或氣氛。“寧靜”是高于“安靜”的一種情境。
(四) 不肖—不孝:
1.不肖: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
2.不孝:指對父母不敬。
(五) 沉重、繁重:
共同處:都有分量重的意思。
1.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負擔重。
2.繁重:則指工作、任務的數量重。
(六) 典雅—高雅:
1.典雅:指優美而不粗俗。
2.高雅:指高尚而不粗俗。
(七) 聒噪—鼓噪:
1.聒噪:是方言,指聲音雜亂,吵鬧。
2.鼓噪:古代指出戰時擂鼓吶喊,以張聲勢,今泛指喧嚷。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