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語文閱讀訓練五合一(中考語文核心技能訓練)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一、考點概述
說明類文本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客觀事物作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進行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獲得科學的認識。
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系、原理等說清楚,使讀者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么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
對于說明類文本閱讀的考查,主要考查的考點有:(1)把握說明對象特征,篩選、概括文章重要信息;(2)判斷文章說明順序;(3)辨別說明方法,分析表達作用;(4)辨析說明文語言準確性和嚴密性;(5)開放性題型考查探究,表達個人見解的創新能力以及圍繞文本材料、鏈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進行遷移、整合。
解答這類考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說明文的說明對象,首先要分清該文屬于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明確說明對象。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其特征往往表現于外,可從形狀、構造著手把握其特征;事理說明文要找準開頭或結尾的總結句,還要關注文中的總括句和中心句。說明文每段乃至全文一般都有中心句,事物的特征往往隱含在中心句中,從性質、成因、關系著手抓住中心句,就可以準確抓住事物的特征。
2. 篩選概括文章重要信息時,要按照題目篩選信息的標準,確定篩選信息的區間,在確定的區間內善于借助語言標識,抓住關鍵性的詞語進行取舍。如“首先”“其次”“另外”“還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語。關注關聯詞語、表時間順序的詞語、指代性詞語、插入語、過渡句、段首句、總結句、呼應句、文末點題句、問題前后句等,他們往往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根據題型確定答案時,對篩選的語句還要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語言,刪去可有可無的文字,做到言簡意賅,準確規范表述。選擇題要把篩選信息與原文語句進行比較分析。
3. 判斷文章說明順序時,首先要清楚說明文章常常按照說明對象本身的特點來安排順序。從說明的類型來看,說明事物及事物發展變化類的作品,常用時間和空間順序,介紹事理類的作品,常用邏輯順序。說明文的三種順序又各有不同的標志詞,如表時間順序的時間詞,表空間順序的方位詞(東、西、南、北、里、外、左、右、上、下等),表邏輯順序的內在關系詞(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概括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從主要到次要等)。抓住它,就能清楚地辨析段落間內容的關系,判別文章的順序自然就會容易些。
4. 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一篇說明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用不同的說明方法,有時單獨使用,有時幾種綜合使用。辨別說明方法,分析其表達作用時,先要關注各類說明方法的判斷標志,如舉例子標志詞:例如、比如、據說、譬如等等;列數字標志詞:確數、約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度數、倍數等等;作比較標志詞:也、而、相對于、較等等;打比方標志詞:似乎、像、仿佛等等;分類別標志詞:一類……一類……,一種……一種……然后聯系句段說明對象的特征,明確句子采用的說明方法的作用。解答此類試題,要根據命題要求,結合具體的說明內容,講清運用某種說明方法和文字刪留的具體作用。
5. 辨析說明文語言準確性和嚴密性,主要關注文中修飾、限制性詞語,比如“只有、主要、最、之一、目前”等一些副詞、連詞、形容詞、數量詞等等,這類詞語從時間、范圍、數量、比較對象等方面起到修飾、限制作用。也有一些表示猜測、估計等的模糊語言,比如“大約、可能、左右”等。無論是直接分析詞語的表達效果,還是對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能否替換”的解答,都應注意從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較。
6.對于探究性的開放性試題,其考查的主要內容有對說明內容進行創新性的表述,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結合實際對某個問題談自己的認識,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措施、建議,結合文章內容和鏈接材料進行大膽推理等,此類題目解答沒有規定唯一的答案,可以緊扣文章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各抒己見,鼓勵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1)對于提措施、建議,談方法,分析說明問題的解決辦法這一類考題,首先要立足文本,直接從文中找作者提出的解決辦法摘錄,然后依照常識,篩選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去分析解答。
(2)對于提出的建議、方法、措施要具體,盡量符合實際情況。
(3)對于材料鏈接題,要先結合材料,探究每則材料的要點,然后明確材料與文章的關系,對相同點進行整合歸納,對不同點進行補充。最后結合原文和材料內容中心寫出探究結果,表述簡潔準確。
明確了解題目的注意點后,我們還應重視平時復習的過程。對于說明文閱讀的復習,首先要學生對說明文的知識點熟記于心,清楚說明文的考查內容。然后主要整理歷年的中考題作為示例,按照說明文考查的知識點,分析相同考題的不同變式,分題型有重點的講解分析,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變式問法的訓練,甚至還可以嘗試讓學生根據說明文本挖掘考點,進行擬題的訓練,真正地把說明文復習落到實處。
二、真題解析
例1.【2017青島卷】閱讀文章,完成1—3題。
洞悉宇宙 天眼已開
①2016年9月25日,是舉世矚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
②FAST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英文簡稱。這個坐落于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③FAST的建成已經讓國內外專家為之震撼。
④FAST工程副經理彭勃說“這是中國射電地理學界初次擁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設備,我興奮得睡不著覺。”
⑤中科院鄭曉年介紹說,FAST將能夠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體,用來測量脈沖量,探究宇宙來源和演化、星系與銀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展開對地外文明的探究。
⑥“我要向FAST的建立者們表示恭喜,他們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設備。”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泰勒先生說,“我估計FAST將會帶來許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這些效果。”
⑦“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實跟咱們平時常見的鍋式天線差不多,通過拋物面把采集到的信號反射到接收信號的饋源艙里,再由相應的信號處理系統對接受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只不過,“天眼”有世界級的超大口徑,采集的是來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腦,是曙光超級計算機。
⑧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4450塊面板拼成的,與普通鍋式天線相比,它的反射面是個球面。說得通俗一點,從側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鍋式天線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這個巨大的反射面攤開來足有30個足球場那么大,真正一口名副其實的“大鍋”。
⑨FAST“藏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群山環繞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這個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創新之一。選擇把“天眼”安放在這里,不僅節省了巨額的工程開支,環抱的群山還為“天眼”的觀測創造了寧靜的工作環境。
⑩FAST的第二大創新,就是“天眼”里轉動的“瞳孔”,可以隨時“望”向令它著迷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雖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遠只能盯著一個方向。
?“天眼”的“視網膜”,就是30噸重的饋源艙,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徑兩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夠“收放自如”,實現誤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這是FAST的又一大創新。
?這只在貴州的群山之間凝視著宇宙的“天眼”,即將開始追尋宇宙最深邃的過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蹤跡。
1.文中引用彭勃、鄭曉年、泰勒的話,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運用了引用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舉世矚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專家們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義。
【答案】說明了舉世矚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專家們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義。
2.簡要概括中國“天眼”三大創新的好處。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說明某一部分內容,只要從文中找到與之有關的文字,認真研讀,思索感悟,概括出來即可。本題難度不大。FAST的三大創新之一,選擇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環繞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僅節省了巨額的工程開支,環抱的群山還為“天眼”的觀測創造了寧靜的工作環境;FAST的第二大創新,就是“天眼”里轉動的“瞳孔”,可以隨時“望”向令它著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視網膜”,就是30噸重的饋源艙,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徑兩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夠“收放自如”,實現誤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這是FAST的又一大創新。
【答案】FAST的三大創新之一,選擇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環繞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僅節省了巨額的工程開支,環抱的群山還為“天眼”的觀測創造了寧靜的工作環境;FAST的第二大創新,就是“天眼”里轉動的“瞳孔”,可以隨時“望”向令它著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視網膜”,就是30噸重的饋源艙,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徑兩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夠“收放自如”,實現誤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這是FAST的又一大創新。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它打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這個巨大的反射面攤開來足有3.0.個足球場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實的“大鍋”。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語言,理解加點詞語的含義,結合語境,具體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0個足球場”直觀形象地說明了反射面攤開后的大小,“大鍋”形象的說明了反射面攤開來的形狀。
【答案】“30個足球場”直觀形象的說明了反射面攤開后的大小,“大鍋”形象的說明了反射面攤開來的形狀。
例2.【2017連云港卷】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怪風揭秘
鄧萬祥
①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許多怪風。
②有一句俗語:“清明前后刮鬼風”,這種所謂的“鬼風”能轉著圈跟著人走。世界上當然是沒有鬼的,這種風其實是一種塵卷風,它一旦遇到障礙物,便會改變前進的方向,在一個地方打轉,有時它還挾帶著泥沙、紙屑旋轉上升。
③有一種叫“焚風”的風,最早是指氣流越過阿爾卑斯山后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現的一種風。它的特點是熱而干燥。實際上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有焚風,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等。焚風主要是因為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當受阻氣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變得干燥,然后在背風坡一側順坡下降,氣溫常有大幅度的升高,從而形成焚風。阿爾卑斯山脈在刮焚風的日子里,白天溫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氣會變得像盛夏一樣,不僅熱,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災,遇特定地形,還會引起局地風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④在怪風家族里,還有一種叫“布拉風”的風,這種風具有颶風力量而且無比寒冷。經研究發現,這種可怕的風是由于陸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氣團和不斷上升的海上熱空氣之間的氣壓差而形成的。布拉風的風力可以達到12級,甚至更高,具有極強的摧毀力與破壞力。約10年前,俄國黑海艦隊的四艘艦艇停在海岸邊,忽然刮來一陣狂風,卷起千層巨浪,剎那間船被凍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沒。
⑤對人類危害最大的還得算臺風。它既大剛又大柔,一邊畫圈一邊大呼大嘯大躍進。
⑥臺風是一種形成于熱帶海洋上的風暴。太陽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氣急劇變熱、上升,冷空氣從四面八方迅速趕攏來,熱空氣不斷上升,直到到達高空變為冷空氣為止。這些熱空氣冷凝后,立即變為暴雨,四面八方沖來的冷空氣夾著狂風暴雨形成了一個大漩渦,從而形成臺風。它對人類危害極大,有時會把大樹連根拔起,把房頂掀掉,伴隨狂風而來的瓢潑大雨還會淹沒莊稼、中斷交通。海面上臺風的破壞力更是驚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脅著海上作業人員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蒼茫歷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臺風曾“叩問”孟加拉灣,颶風上岸潮高約6米,頃刻之間20多萬人成魚鱉,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⑦如果臺風在空中產生帶有垂直轉軸的旋渦,就會形成龍卷風,這是一種強烈的小范圍旋風,其破壞力遠遠大于臺風。上海浦東地區就曾受到過龍卷風的襲擊,那場風把一只11萬噸重的儲油罐輕而易舉地拋到120米以外。
⑧怪風家族里的一些“微風”也具有一定的破壞力。一個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鐵塔在一聲巨響中轟然倒塌了。當時除了陣陣微風外,沒有任何異常情況,人們不知道鐵塔為何而塌。后來,人們才發現當氣流貼著物體流動時,會形成一個個小旋渦,這旋渦會產生一種使物體左右搖擺的力,從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設計師們沒有注意到這種微風的破壞力,那座鐵塔就是被這微風吹倒的。
⑨怪風雖怪,但如果我們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風也可以為人類造福。比如,人們在經常出現焚風的地方種植一些作物和果樹,便可利用焚風帶來的熱量來促進植物的生長,從而使當地也可種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時,作物和水果的品質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來,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它們,就一定會找到興利避害的好辦法。
(選自《生命與災害》2011年第1期,有刪改)
1.閱讀文章三到五段,請用短語完成填空。
作者都是從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 這四個方面對焚風、布拉風、臺風進行揭秘的。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內容的把握,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讀課文,仔細了解課文內容,本著“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則,進行答題。以“焚風”為例,結合相關語句第二段中“它的特點是……”可以看出介紹的是焚風的特點。而緊接著“焚風主要是因為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則告訴我們的是焚風的形成原因。“白天溫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氣會變得像盛夏一樣,不僅熱,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災,遇特定地形,還會引起局地風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些語句告訴我們焚風造成的危害”主要介紹的是焚風的危害。其它風的介紹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
【答案】怪風特點、形成原因、怪風危害(意思對即可)
2.根據文中第三段內容,給“焚風”下一個定義。(不超過35個字)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給事物下定義的能力,解決此題的關鍵是弄懂事物的特點、本質屬性。從文中“它的特點是熱而干燥”我們讀出焚風是一種熱而干燥的風。另外加上焚風的形成原因就可以了。“焚風主要是因為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是說的形成原因,把特點和形成原因結合起來就是焚風的定義。所以綜合起來就是:焚風是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熱而干燥的風。
【答案】焚風是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熱而干燥的風。
3.結合語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①怪風雖怪,但如果我們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風也可以為人類造福。
②那場風把一只11萬噸重的儲油罐輕而易舉地拋到120米以外。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文語言的把握,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明確答題格式:此詞的意思 在句中的意思 此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或突出了什么內容,體現了語言的生動形象)。
【答案】①“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從范圍上加以限制,說明不是所有的怪風都可以為人類造福,這體現了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圍繞“有些”進行分析;指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②“輕而易舉”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龍卷風把11萬噸重的儲油罐拋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龍卷風威力之大。體現了語言的生動形象。(突出龍卷風威力(危害)大;指出語言形象生動性)
4.科學家們不斷探索,揭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回顧你學過的課文,并結合上文說說科學家們的“揭秘”有何意義。
(幫幫你)可回憶:《化石吟》《大自然的語言》《旅鼠之迷》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聯系相關知識,思考科學家探秘的意義。從危害角度,科學家探秘是為了弄清原因,從而更好地防止危害的發生,同時怎樣更好地為人類造福。科學家探秘讓更多的青少年產生濃厚的興趣,跟隨科學家的腳步,繼續發現大自然之謎。
【答案】答題要點:①利用大自然,為人類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減少大自然對人類的危害;③從大自然的規律中獲得啟示或警醒;④認識自然,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⑤激發后人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得出三點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例3.【2017淮安卷】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題。(18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艷
①與禮服相對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張衣著要簡潔樸素,不提倡華麗奢侈,服裝日趨世俗化。
②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極其生動的北宋民俗寫照,從畫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飾。總體來講,男子的衣著依然不外乎“長袍幫”與“短衫幫”兩大類。官吏、商賈、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領長袍或圓領衫,頭戴巾子下身穿長褲,足登靴、履。遺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紋無法表示出來,這些衣衫顯得式樣變化不大。
③但從宋代的紡織技術上看,當時的絲綢色彩和紋樣是十分豐富的。宋代世俗社會中仍不乏追逐華麗衣衫的人。《水滸全傳》中描寫柴進的衣著時,說他“身穿一領紫繡團胸花袍,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可見當時人們雖然趨向簡樸,但對服飾的質料、顏色、紋飾還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圖》中眾多人物的服裝,該也是五顏六色,繽紛競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著短衫的各種勞動者就隨便的多。這里有農民、船家、商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褲子,頭戴巾子,赤腳著草鞋。上衣長短不一,長的可及膝下,短的僅到后腰。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較細窄,便于勞作。很多勞動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對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兩個衣片連成的兩當式布背心,這種背心直至今日還可以在北方的農村中見到。這些勞動者的裝束在當時頗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封建文人階層。在他們中普遍存在這返璞歸真、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從北宋開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畫中,顯示出一種散淡清雅、和平閑逸的藝術氣氛,充分體現出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審美情趣。與這種情趣相協調,宋代文人喜歡穿寬松樸素的便裝。朱熹給自己設計過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領對襟的傳統短襦,下擺至膝;下身為黃色的裙裳,腰間豎一條原上黑邊的白絹;足登方履。這使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漢族衣裳的特點,簡單典雅,很適合士大夫們既好古又追求閑逸的心理。
⑥當時士大夫階層還愛穿寬大的長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縫,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為左右兩個一片,中間一道直線縫合。直裰多用素紗、素絹、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顏色以黑、白為主。這是宋代官方規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侶也經常穿直裰。所以后來黑色的直裰變成了僧袍,和尚們日常穿用。
(選自《中國服飾:異彩紛呈的華夏衣冠》,有改動)
1.從《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畫面看,宋代男子的衣著一般分為哪兩類?(3分)
【解析】(1)本題考查信息的篩選。解答此題在文中找出問題相對應的內容,即可從中篩選出答案。文章在第②段中介紹《清明上河圖》中人物的服飾,“總體來講,男子的衣著依然不外乎‘長袍幫’與‘短衫幫’兩大類”即交代了本題的答案。
【答案】(1)長袍幫 短衫幫
2.文章第③段寫《水滸全傳》柴進的衣著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的作用分析。舉例子,是通過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征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具體準確地說明某種事物的特征。作者在這里寫柴進的衣著,就是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具體準確地說明“當時人們雖然趨向簡樸,但對服飾的質料、顏色、紋飾還是很注重的”。
【答案】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直觀地說明了部分宋人對服裝的質料、顏色、紋飾還是很注重的,從而說明了宋代世俗社會的人人仍不乏追逐華麗衣衫,更進一步說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3.請分析文章第④段加點詞語“大多”的表達效果。(4分)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文中語言的賞析。解答此類題目,一般先指出詞語的意思,再結合句子內容分析其說明的作用,最后強調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密性。句子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說明宋代勞動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褲子,頭戴巾子,赤腳著草鞋,但也有特殊的情況,有的就不是這樣的打扮,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密性。
【答案】“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說明宋代勞動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褲子,頭戴巾子,赤腳著草鞋,也許也有不是這樣打扮的情況。“大多”表現好勞動者的這樣打扮具有普遍性。“大多”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閱讀全文,說說宋代主張衣著要簡單樸素的原因有哪些。(6分)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概括。解答此題可從便服的分類,以及穿著對象的追求、愛好來分析。“短衫幫”指的是穿短衫的勞動者,他們為了便于勞作而愛好這樣的服裝,當然不能設計的復雜;“長袍幫”指的是宋代士大夫階層愛穿的服裝,在文章第五段中介紹,士大夫階層普遍“存在這返璞歸真、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這種服裝正好和他們的追求相符。據此整理出答案。
【答案】勞動者是為了便于勞作;宋代士大夫階層普遍存在著返樸歸真、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他們喜歡穿寬松樸素的便裝。
三、考點集訓
(一)【2015杭州卷】閱讀文章,完成1—4題。(14分)
你了解空氣清新劑嗎
①近日,河南長垣縣一家歌舞廳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傷,起火原因竟是電熱器烘烤空氣清新劑,使其1分鐘內連爆近10次。此事引發人們對常用空氣清新劑的重新認識。
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氣清新劑會是一種易燃易爆物品。液體空氣清新劑其實是一種氣霧劑,其中的拋射劑,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兩類。前者為氟烴類物質(如氟利昂),后者為低級飽和性碳氫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類(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壓縮性氣體增加氣霧劑罐中的壓力的產品。由于許多氣霧劑和噴霧劑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質,無論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都可能發生爆炸。
③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為了防止居室產生污濁空氣,往往用“香”來除臭。單從名字上看,空氣清新劑應該能使空氣清潔、氣味清新。其實不然,空氣清新劑名不符實,它是靠香味遮掩異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氣的質量。釋放到空氣中,本身就是一種污染物質,會在去除某種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時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專家就通過對市面上常見的空氣清新劑進行檢測發現,絕大部分空氣清新劑,超過40%的成分是萜類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會與空氣中的臭氧反應,生成甲醛和粒徑小于0.1微米的超細微粒。
④研究發現,帶有某種馨香氣體的揮發性溶劑被人體吸入后,會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經系統,使人產生“鎮靜”感。專家分析,這種藥效與中樞神經鎮靜劑相近,當嗅者體驗到某種感受后,會產生精神依賴。成癮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溶劑,強制性的每日重復吸入,結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因此,專家建議,除非特殊需要,應盡量減少空氣清新劑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強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節。當然,專家也特別強調,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氣清新劑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選擇較為知名的空氣清新劑品牌,其成分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烴,或許會可靠一些。 (本文有刪改)
1.請分點概括空氣清新劑的危害。(3分)
2.心理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4分)
①它是靠香味遮掩異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氣的質量。(2分)
②其成分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烴,或許會可靠一些。(2分)
3.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尤其在春夏季節應盡量減少使用空氣清新劑的原因。(4分)
4.張阿姨每天使用空氣清新劑去除衛生間異味,請根據本文內容,給她提兩點建議。(3分)
(二)【2017嘉興卷】閱讀文章,完成1—3題(9分)
300 億件快遞的背后
①外包裝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當一件快遞送到手上時,網購者照例要拆開這些“厚重”的包裝,一樣都不會少。一位網店商家曾吐露心聲,雖然這樣的包裝費錢、費力,但為了商品的運輸安全,在包裝上我們不敢怠慢,而且還得“寧多勿少”。尤其是當下生鮮、家具等種類的物品都已經進入了消費者的網絡購物車,商家對這些易碎易壞物品更是加倍包裝,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
②而相關數據表明,2016 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 313.5億件。
③如果按照每件快遞需要 0.2 公斤包裝材料估算,2016 年全年新增的快遞包裝垃圾重達 600 多萬噸。空氣囊、塑料袋等包裝物,其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這一物質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噸廢紙能回爐生產 0.8 噸再生好紙,如果紙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噸紙箱回收后只能再生產 0.8 噸新紙箱,產生的0.2 噸缺口,只能依靠伐木來補充。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還要消耗煤、電等能源,對水、大氣等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④然而,面對如此大量的快遞包裝物,目前除對快遞運單的保管、存放與回收(銷毀)有明確規定外,針對快遞包裝的其他部分均沒有統一規定要求,任由企業或消費者自行處理。
⑤綠色包裝成本相對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綠色、環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是成本。”菜鳥網絡 CEO 童文紅說,“我們做過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 8 分錢,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價格是它的 4 至 5 倍。誰來為這些環保材料埋單?”
⑥目前膠帶、包裝箱、編織袋等七大類包裝物的回收與再利用情況并不理想。2016 年 12月23日,記者在成都對消費者進行了隨機采訪。
⑦“撕下來的透明膠帶一點用處也沒有,塑料包裝袋也特別臟,不趕緊扔掉,難道還要留著?”剛拿了快遞的小張說,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樓前就撕開包裝,把包裝扔掉。
⑧另一名網購者小李則表示,如果包裝的紙箱干凈完整,一般會用來裝東西,但塑料包裝、填充物和透明膠帶,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媽會把廢紙箱攢起來賣掉,但我們這代人沒這習慣,肯定就扔了。”這兩位受訪者對快遞包裝的處理方式,代表著絕大部分人的行為習慣。
⑨問題的解決需要消費者、電商商家、包裝企業等全產業鏈上各主體共同努力。對于消費者來說,首先,______ ;其次,______ ;第三,______ 。對于電商商家而言,則需要在源頭做好適度包裝,并盡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據半月談記者了解,有一家賣母嬰產品的網店為獲得買家“包裝嚴密”的好評,每個月使用近萬米的膠帶包裝。減少快遞垃圾,是電商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
⑩對于包裝企業來說,必須要守住誠信經營的底線。如今一些外包裝存在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問題。“毒害料”用于快遞包裝后再進入回收,只可能導致惡性循環。
(節選自《半月談》2017 年第 2 期,有改動。作者張璇吳帥帥)
1.下列對文本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國家郵政局 2016 年 10 月發布的“2015 年全國快遞業包裝物大數據”,主要說明我國快遞業發展迅猛,獲利巨大。
B.加點的“掣肘”一詞,在文中是指綠色包裝成本相對較高,阻礙了快遞公司對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的使用。
C.目前包裝物的回收與再利用情況并不理想,是因為產業鏈上各主體如政府部門、電商商家、包裝企業等都存在問題。
D.文章舉賣母嬰產品的網店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商家雖生意繁忙,但仍為消費者著想,誠實經營,嚴密包裝。
2.依據文本信息推斷文中空缺處省略的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補寫出來。(60 字左右)(3 分)
3.文章取題為“300 億件快遞的背后”是想要告訴我們什么?請結合全文進行探究。(3 分)
(三)【2017杭州卷】閱讀文章,完成1-4題。(14分)
廢舊衣物,可別一扔了之
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在物資極為匱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漸漸從“不夠穿”,變成了“穿不完”。每到換季時,都能整理出一批廢舊衣物,它們成為“雞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②一扔了之,帶來的問題也不少。一般說來,廢舊衣物中化纖類產品的比例高達60%到70%,它們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難以降解,會污染土地。燒掉也不是個好辦法。不少小工廠低價買來廢舊衣物,當燃料使用,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空氣。更何況,有些廢舊衣物沒有運往垃圾場,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場。這些未經嚴格處理的衣物可能攜帶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有害物,直接或間接使用都會危害人體健康。
③目前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物被扔進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卻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廢舊衣物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④回收廢舊衣物,我們通常的做法比較單一,只是在居民小區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確便民,但管理上存在著許多漏洞。回收箱的數量增加了,服務質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專人收集、運輸,增加了成本。有時回收箱已經“超載”卻無人來收。回收箱還可能成為拾荒者的淘寶地,導致舊衣物以違規方式流向二手市場。在回收廢舊衣物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導,回收公司統一回收。除設置回收箱外,還通過市民電話預約上門收集、市民自付運費寄送、企事業單位組織募集活動等多種途徑進行回收。英國則有著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銀行、社區衣物回收箱、上門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條廢舊衣物回收渠道。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⑤對回收的廢舊衣物,如何規范處置,做到物盡其用呢?首先,廢舊衣物要經歷一次嚴格的“面試”。那些成色較新、沒有破損的衣物應先送往水洗區清洗,然后接受高溫高壓消毒,最后進行烘干、包裝。煥然一新后,可以無償送給慈善機構或直接捐贈給貧困地區。而“面試”后“落選”的那些衣物,會根據棉、毛、化纖等面料再次分類,然后發送到有資質的加工企業進行處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業原料,比如白色棉織物和有色織物,纖維化處理后可以變為棉紗、無紡布;滌綸織物進行化學處理分解,則可變為滌綸原料。經過這樣的處理,廢舊衣物就可以實現循環再利用了。 (根據相關資料改寫)
1.根據文章相關內容,填寫“廢舊衣物處理流程圖”中的①②③處。(3分)
廢舊衣物處理流程圖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 閱讀下列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4分)
(1)每到換季時,都能整理出一批廢舊衣物,它們成為“雞肋”,甚至被一扔了之。(為什么說廢舊衣物是“雞肋”?)
(2)首先,廢舊衣物要經歷一次嚴格的“面試”。(“面試”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3. 文章為什么要舉上海和英國回收舊衣物的例子?(3分)
4. 聯系文章內容,對下列處理廢舊衣物的做法進行評價。(4分)
李大媽:我把舊衣服剪成小塊,用來擦油煙機,用完扔掉,還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舊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貧困山區,也算獻了份愛心。
(四)閱讀文章,回答1—3題。(6分)
逐 夢
①每個人都會做夢,夢就像是一個人的靈魂,伴隨人的一生。夢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夢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
②關于夢,從古到今始終有一層神秘的色彩。大腦到底是如何形成那些無拘無束的夢呢?迄今為止,眾說紛紜。目前公認的觀點是:從生理上看,人的睡眠總是處于有規律的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交替之中,夢是快波睡眠的一種表現,人在此階段,供給大腦皮質的血流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多,這時不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壓也出現波動。這說明此時人雖處于睡眠狀態,但大腦皮質的某些區域仍處于緊張的活動狀態,夢就發生在這“動亂”之際。從心理上分析,就如古人所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確,夢的內容與白天發生的事情有關系,但夢決不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內容經過“改裝”后的產物。比如,夢見從山上掉下來,可能預示著害怕失敗或者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但要記住,夢是經過“偽裝”的,現實只是夢形成的基礎。
③夢,正是因為它所具有的這種特殊的“現實性”和“理想性”,廣大文人志士樂于用夢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感追求。李白借用“忽復乘舟夢日邊”,表明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南朝樂府《西洲曲》吟出“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感嘆“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游子的思鄉之苦黯然銷魂,也只有在夢中得到暫時的慰藉。甚至毛澤東都感嘆“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③ ,它不僅讓我們充滿希望,更激發我們的斗志與追求。如今一個響亮的詞匯——“中國夢”,正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激勵著每一個炎黃子孫。千百年來,有多少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領著我們不停地在尋夢、追夢。他們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 A ,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B ,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C ,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 D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大平”。
⑤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不懈追求和美好的向往!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世界必將見證,一個更加美麗的中國夢將在我們手中夢想成真!
1.仔細閱讀文段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夢形成的原因。(2分)
2.“悲壯與豪邁”“浩然之氣”“使命與責任”“一腔情懷”四個短語,是從文段④中抽出來的。請根據文意,將他們還原到文中的A.B.C.D處。(2分)
A ______B ______C______ D______
3.文中說“廣大文人志士更樂于用夢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感追求”。請仿照文段③中劃線的句子,在下面橫線上再補寫一例(補寫的句子不得再引用文中已出現的詩詞句)。(2分)
(五)閱讀下面選文,回答1—5小題。(13分)
蛇的文化解讀
邸永君
①蛇者,吾人類之舊相識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屬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差異巨大,種類繁多。當今存世者約有2500至3000種,其中毒蛇約650種,我國蛇類有200余種,毒蛇約40種。蛇對生存環境盡管寒暑不懼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則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樹棲、穴居為主。它與先民交錯雜居,過從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②蛇性自強不息。蛇以其冷血脊椎動物之強大適應性與超強繁殖力,挑戰著生存極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難發現其匍匐疾進之行跡;奇寒的冰雪下,隱隱可見其團縮蟄居的身影。水中漫游,無鰭而進;陸上疾走,無足而行。無爪鋒之利而震懾百獸;無足趾之強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強之典范也。
③蛇善伺機進攻。蛇以肉食為主,長于喬裝,善于突襲,取食對象包括各種動物,且武器強大,多技并用。或纏繞,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獵物防不勝防,不寒而栗。
④蛇有千差萬別。同樣稱蛇,卻大小不一,五花八門。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僅與大蚯蚓相仿,體重只有數克。毒蛇中以眼鏡王蛇與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者對人毫無威脅,可與人和諧相處。蛇之分化,可視為生物多樣性的真實寫照與絕佳詮釋。
⑤蛇乃華夏圖騰,古人崇其頑強,懼其兇惡,羨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據諸多古典文獻記載,輔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證,伏羲與女媧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實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區域的東夷部族之圖騰,其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與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媧神話便是崇蛇意識的濃縮與升華。這種蛇崇拜復經多次磨合與融匯,最終形成中華圖騰—龍。蛇無疑是龍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⑥蛇助文化演進。蛇的形象在繪畫和工藝品中常常出現,體現著人蛇之間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人對蛇的認識與情感及其對文化的影響。在人類早期巖畫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漢帛畫中已有蛇神之尊容。而“畫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畫家重要創作題材之一。蛇在文學領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甚早,不可勝計。如《詩經·小雅·斯干》中“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辭·天問》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語。成語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語,后用來比喻形形色色之異類;“虎頭蛇尾”,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打草驚蛇”,比喻因行動草率,反使對方有所戒備;“杯弓蛇影”,諷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無益,反而受損;“筆走龍蛇”,則用于形容書家筆法之酣暢,造詣之精深。據不完全統計,與蛇相關之成語不下70個,可謂玲瑯滿目,言淺意深。戲曲領域,《白蛇傳》可謂家喻戶曉。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卻美麗善良,表現出國人對無毒蛇類之接納與認可。西方文化體系《圣經》中,蛇卻是引誘人類始祖犯罪之邪惡化身,是對毒蛇害人現實之概括與提煉。蛇集善惡于一身,而對其特性之不同認知與取舍,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價值取向,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⑦蛇富實用價值。以蛇為藥,為時已有數千年之久。《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臟腑間重疾”之論斷。蛇膽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謂周身是寶。隨著現代醫學和藥學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確切,蛇之藥用價值大為提高,且必將大獲進展。
⑧又逢蛇年,使我們再次將目光集中到與蛇相關的話題。蛇之______ ,皆可激勵著我們,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于坎坷之途銳意進取!
(選自2013年1月《光明日報》,有刪改)
1.研讀第⑥段,簡要概括作者從哪些角度說明蛇具有“助文化演進”的作用。(3分)
2.第④段中劃線句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僅與大蚯蚓相仿,體重只有數克。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能否刪掉?試加以分析。(3分)
據不完全統計,與蛇相關之成語不下70個,可謂玲瑯滿目,言淺意深。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2分)
A.蛇對生存環境寒暑不懼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著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量大約有70公斤。
C.蛇是龍的主要原型,蛇在國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鏡王蛇和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蛇對人威脅不大,與人和諧相處。
5.選文第⑧段橫線處要填入能體現蛇精神品質的句子。請將所填句子寫在下面,使前后文意連貫。(3分)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875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