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六年級上冊語文14課窮人練習題(知識點練習題)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6)
14 在柏林
《在柏林》知識點1











《在柏林》知識點2
一、多音字:
數:shǔ數一數 shù數學
假:jiǎ不假思索 jià度假
二、詞語解釋:
沉思:深思。
奇特:跟尋常的不一樣;奇怪而特別。
指手畫腳: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也形容輕率地指點、批評。造句:他總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假:憑借;依靠。
嗤笑:譏笑。
神志不清:知覺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婦人因痛失兒子而極度悲傷導致的精神錯亂。
大概:表示不很準確的估計。
三、反義詞:
緩慢——迅速 健壯——虛弱
停頓——繼續 奇特——普通
寂靜——喧鬧 不假思索——猶豫不決
四、近義詞:
虛弱——孱弱 沉思——深思
停頓——暫停 大概——可能
寂靜——平靜 不假思索——毫不猶豫
五、課文主題
本文記敘了一個發生在從柏林駛出的一列火車上的故事,平實的語言將老婦人的悲慘遭遇描繪出來,表明侵略戰爭給被侵略人民造成深重苦難的同時,也給侵略國人民帶來難以彌合的戰爭創傷,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和平的渴望。
六、課內問題
1.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答:一個在戰爭中失去了三個兒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線之前,將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瘋人院。在車廂里,老婦人奇特的舉動引起了兩個姑娘的嗤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車廂里一片寂靜。
2.默讀課文,想想這篇小說是怎樣表現戰爭災難這一主題的。
答:(1)這是一篇微型小說,作者截取從柏林駛出的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后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為小說情節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爭后果直接推到讀者的面前,深刻地反映了戰爭這個人類永恒而又沉重的話題。
(2)意想不到的結局,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
(3)情節上層層鋪墊,為小說的結局蓄勢。前文寫車廂里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老婦人的奇特舉動、小姑娘的嗤笑,都是在為出人意料的結局蓄勢,到結尾處才揭示出老婦人奇特舉動的原因。正是有了前文的蓄勢和鋪墊,小說的結尾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
(4)老兵那平靜不動聲色的敘述里包含了一股巨大的悲憤,但始終沒有爆發出來,反而更有感染力。
《在柏林》同步習題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868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