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費下載教案

1 沁園春·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妖嬈”“風騷”“紅裝素裹”“一代天驕”等詞語。
2.體會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大聲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
2.品味凝練準確的詩歌語言,培養鑒賞詩詞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人,領會其贊美祖國山河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重點難點
重點
1.領悟寫景、議論、抒情三者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2.通過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難點
掌握凝練貼切的詩歌語言,提高鑒賞詩詞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與詩歌情感相吻合的濃厚氛圍。
2.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情感。
課前準備
1.毛澤東的生平簡介。
2.北方的雪景圖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基本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毛澤東是一個站在傳統的根基上胸懷大志、談論理想的人,一個為中華民族臥薪嘗膽、奮發有為的人,一個雖歷經沉淪卻仍能傲世獨立、縱橫捭闔的人,一個在戎馬生涯中不斷寫就傳世佳作、文武兼備的人,一個雖有這種或那種缺點,卻仍有無限魅力的人。當外寇入侵、民族危亡壓倒一切的時候,他在最需要每一個中國人都激發起深遠博大的愛國情懷和力量的時候,站在了西北高原茫茫的黃土地上,寫出了這傳世杰作。這就是毛澤東。今天就讓我們學習這位文武兼備的開國領袖的詞作《沁園春·雪》。(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詩詞。其詩詞作品氣勢雄渾、意境開闊,描繪出中國革命的壯麗畫卷,表現了偉大革命家的情懷。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毛澤東詩詞集》。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初談感受。
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儚穆犠x入手,來領會全詩。播放朗讀錄音,同學們認真聽,標出需注音的字詞,并說說聽讀后的感受。
(1)字詞積累。
A.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分外(fèn) 莽莽(mǎnɡ) 妖嬈(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遜風騷(xùn)
B.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詞中取第②義。
妖嬈:嬌艷美好。
折腰:①彎腰行禮。②表示“敬慕、傾倒”的意思。詞中取第②義。
風騷:這里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2)交流反饋聽讀感受。提示:豪放,氣勢磅礴,令人振奮……
2.教師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
本詞寫于1936年抗戰前夜。當時毛澤東同志率領長征部隊到達陜北,日本帝國主義加強了對華侵略。
四、課文精讀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p>
這3句和詩題有什么聯系?“千里”“萬里”反映了什么?
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千里”“萬里”是互文,是說“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氨眹L光”是多么壯觀!
2.“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p>
(1)一個“望”字,寫登高縱目遠看。這個“望”字貫穿到哪一句,或者說,詩人“望”到哪些景物?
貫穿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最后一句雖然主要是想象,但這想象還是“山”“原”與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一個“望”字,領起下文,這7句,都由“望”字所貫串,寫出了詩人登高遠望所見。
(2)“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
“惟”就是“只”“僅僅”?!拔┯嗝А本褪恰爸皇O掳酌C5囊黄?。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3)“頓失滔滔”的“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
“頓”是“頓時”“立刻”?!按蠛由舷?,頓失滔滔”,是說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之快。
(4)“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什么相承關系?
“惟余莽莽”承應“萬里雪飄”,“頓失滔滔”承應“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飄”表達得更準確,描寫得更具體。
到處是嚴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詩人眼里,蜿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條條銀色的巨蛇在舞動,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蠟塑成的大象在奔跑,再遠望天際,天地相連,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詩人在這里是借景抒情,寫出了祖國人民堅強不屈、敢于斗爭的精神。前兩句對偶工整,用詞準確:“山”“原”寫景物,“銀”“蠟”寫色彩,“蛇”“象”寫形狀。
(5)“舞”“馳”二字寫什么?有何作用?進一步啟發:“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馳”?
寫動態。二字把本來是靜的景色寫成動的形象,使其充滿了生氣和活力,這也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激動的情緒。“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概括“舞”和“馳”,賦予動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表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昂揚情緒。
學生齊讀“望長城內外”7句,體會其“總”和“分”的關系。這7句“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承上面“雪飄”“冰封”而來,“欲與天公試比高”又是合寫“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而這7句又都由“望”字所領起和貫串。
提示:這是寫的一片銀色世界,銀色的特點是潔白而又美麗。“冰”“雪”“銀”“蠟”,都是白色,作者不寫一個“白”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畫面。
3.“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等到雪過天晴,紅艷艷的陽光映照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壯麗,特別好看。這使人想到中國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绊毲缛铡保磉_出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一個“看”字,正是對革命的光輝燦爛的前景的展望。這3句,既贊美了祖國大好河山,又畫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寫得情景交融。
這里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達內容上有什么區別?
二者雖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寫登高遠望遼闊的河山,是高瞻遠矚,后者寫仔細觀看艷麗的景色,是端詳欣賞,“望”和“看”用得精確,不能互相調換。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示
毛澤東的詩詞意境開闊,氣勢雄渾。正因為詩人有拯救黎民之才、改造社會之志,有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決定了他的詩詞風格豪放、不同凡響,足以雄視萬代、輝映千秋。再次品味詩詞,感受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魅力。
二、鞏固理解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p>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壯麗的風光。“無數英雄”是啟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引”字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系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說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著”。
2.“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p>
(1)“惜”是什么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只識彎弓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
(2)“輸”“遜”是什么意思?
都是做“差”講。
(3)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說明了什么?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創建了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和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他們置于“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的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殺;對他們的功績,既不夸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數”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是“點算”“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他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熬阃印比?,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舊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是創造歷史、振興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嬈”的光輝的明天。
(2)“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義?
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風流人物,即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三、探究升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畫面雄麗,視野開闊,氣勢宏大,氣魄豪邁。在寫景中,作者融進了濃烈的情感,表達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詞作縱橫千萬里,氣勢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全詞寫景、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渾然一體。整首詞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想象,有靜景、有動景?!扒椤庇伞熬啊鄙?,“議”由“情”發,寫景是議論、抒情的鋪墊,議論、抒情是寫景的升華。
四、文章脈絡
成吉思汗:只識()
五、文章主旨
這首詞以宏偉的氣魄,生花的妙筆描寫了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歷代英雄,并由評論歷史人物轉而贊揚當代風流人物,表達了詞人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六、寫作特點
(1)寫景變化多端,特色鮮明。
①虛實結合:上闋前十句實寫雪景,后三句虛寫雪后美景。
②化靜為動:山、原——舞、馳。
③動靜結合:靜景——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動景——山舞、原馳。
(2)修辭手法的運用極為巧妙。
①比喻兼對偶: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②互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③擬人:欲與天公試比高。
④借喻:紅裝素裹。
(3)寫景、議論、抒情三者有機結合。
上闋寫景,意境開闊,意象鮮明。下闋評論古代帝王與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情”由“景”生,“議”由“情”發,情景交融,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七、板書設計
寓情于議(評古代帝王)歌頌當代英雄(熱愛祖國山河)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學生在研究朗讀技巧的同時就會不自覺地從詩詞的字、詞表現力及表現的情感入手來鑒賞詩詞?!皶x百遍,其義自見”,詩歌的教學更是應該在朗讀中進行。學生對偉人毛澤東有了一個認識,從詩詞的語言中來賞析詩詞這一點,本節課也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訓練。這應該是一堂有效的語文課。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