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幼升小必學古詩(大語文學習小升初古詩)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漁歌子

張志和
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鷺飛,
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鱖魚肥。
qīngruòlìlǜsuōyī 青箬笠,綠蓑衣,
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背景
張志和(約730-約810),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少年有才學,擅長音樂和書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后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閑散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

注詞釋義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南。
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葉編制的帽子,用來擋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制的防雨衣服。
古詩今譯
西塞山前群群白鷺高飛,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美。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在斜細雨中流連不歸。
名句賞析——“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是一首傳唱悠遠的詞,所描寫的是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艷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細雨,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而春色中的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灑浴在斜風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這風、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不須歸”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潔、不愿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他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認定這美麗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讓自己悄然融入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對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觸和依戀。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799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