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文段的背誦默寫
基礎題
一、選擇題
1.古詩默寫。
1.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
3.柴門聞犬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劉長卿《縫雪宿芙蓉山主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二、填空題
2.課文填空。
趙州橋非常( )。橋長50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 ),兩旁( )。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 ),下面沒有( ),只有一個( )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 )上。大橋洞頂上的( )兩邊,還各有兩個( )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 )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4個( )流過。這種設計,在( )史上是一個( ),既( )了流水對( )的沖擊,使橋不容易被大水( ),又減輕了橋身的( ),節省了( )。
3.精彩賞析閣。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1.按原文填空。
2.所填詞語都是表示________的詞語,我還能寫出幾個這樣的詞語____
______
3.這段話采用了_________修辭手法。
4.這段話主要描寫_____________ 。
4.精彩賞析閣。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見________,形成一堵________________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用“”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說說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5.課文回眸室。
(1)過了一會兒,響聲____________,只見東邊____________的地方出現了一條________,人群又________起來。
(2)霎時,潮頭___________,可是余波還在___________般涌來,江面上依舊_______。過了好久,錢塘江才__________________。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6.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代詩人 寫的。明月別枝驚鵲,, ,聽取蛙聲一片。在我們共同擁有的蔚藍色星球上,有一塊高高隆起的第三極——。那里
有、 、……還有一座舉世聞名的佛教圣殿——。《布達拉宮》
2.為了,為了,為了,邱少云像,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這句話運用了和 修辭手法。
7.佳句積累。
1.羊群一會兒( ),一會兒( ),走到哪里都像( )。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 ),就像只用( )、不用(
)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輕輕流入云際。
3.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 ),好像( )。
8.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問題。
1.有的槐花( ),遠看像( );有的槐花( ),近看像( )。這句話按照由到的順序,寫出了槐花的。
2.雞兒( ),像( );狗兒( ),( );蟬兒( ),( )。這句話通過對的描寫,運用的修辭方法,表現出了,襯托出槐鄉孩子的
3.槐花飯是用( )做的,可好吃了。吃咸的,澆上( )、( )、( );吃甜的,撒上( ),拌上( )。
4.小小子兒往往是趴在樹上,用( )。( )落下來了,小妞兒們有的( ),有的( )。那是一幅( )。走進槐鄉,我們感受到槐鄉的孩子具有的特點。
9.課文傳真。
1.“過去的日子如,被微風了,如,被初陽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這句話選自寫的《》一文。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這句話的意思是它出自于和的傳說故事,人們常用比喻知音難覓或者樂曲高妙。
3.給下面的詩句和作者連線。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甫
千磨萬擊還堅勁 自在嬌鶯恰恰啼 王昌齡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一片冰心在玉壺 鄭燮
留連戲蝶時時舞 任爾東西南北風 龔自珍
10.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 ) 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 )的春風里,在( )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 )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 )的時候,無日不( )。
2.大自然多像一位( )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 )的胸懷,( ) 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 )的太陽是她( )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 )的絮語。
3. 走進課文,我們跟著作者認識了一些偉大的人物,有被日本人民稱為 “( )”的聶榮臻將軍;有被稱為“( )”的莫泊桑;《夾竹桃》的作者是( )他曾被譽為“學界泰斗”。
4. 一些古詩詞在寫景狀物的同時,也表達作者一定的情感意志。張志和《漁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 )”表達了對江南春景的贊美;《馬詩》中的“( ),快走踏清秋”表達了詩人遠大的抱負;于謙《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渾不怕,( )”表現的是詩人堅守高潔的情操;《夏日絕句》中的“( ),死亦為鬼雄“則讓我們感受到李清照的一腔正氣和愛國情懷。
11.古人云:詩言志,文傳情。下列詩人的千古名句是他們情志的最好體現。
蘇軾有千里共對明月的情誼: , ;
李清照也有死為鬼雄的豪邁: , 。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在對下列景物的描寫中都蘊涵著深深的情意。
花有形:它(夾竹桃)把影子投到墻上, , ,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日有韻:(落日中)大海失去了原色, ,醉醺醺地 。
水有義: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 , ,它好像有情義。
12.請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按提示把句子補充完整。
1.你喜歡下雪的日子嗎?早晨推開屋門,看到院子里的地上、樹上全掛滿了雪,你會想到岑參的一句詩:、。
2.寒冷的冬天就要過去了,明媚的春天就要來臨,你會想到這樣一句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 。
3.一心一意、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平八穩,你發現這些成語的特點了嗎?接著寫下去:、 、、 。
4.看著自己的惡作劇,我心里真是啞巴吃黃連, 。(將這句歇后語補充完整)
5.你知道哪些有關立志的格言,試著寫一句:。
1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鯨是一種很( )的動物,它有一種和人類相同的( )——能夠思考和想象。它們在水下常常( )發出的美妙( ),召喚同伴。
2.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 )。那里出產( )。五月有( ),七八月有( )、( )、( ),到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 )了。
3.沿街的河邊停滿了( )的小船,一只緊( )一只。兩座拱形的石橋遙遙( ),坐落在鎮兩頭。不時有一只小船從( )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從河上( )漂過。船駛遠了,但( )哼的小調,還在河上( )蕩漾。
14.結合課內外閱讀,填寫合適的內容。
親近大自然。“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1),最后像跳水員那樣,以一個(2)的彈跳,再以一個(3)、水波不驚的優美姿勢入了水……”那是落日的奇觀;“……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4),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5)。它把影子投到墻上,(6),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這是賞花的情趣。
提升題
一、填空題
15.課文梳理。
1.“伯牙謂世再無知音”的意思是。
2.學習了相關課文后,魯迅先生給我的印象是 ,我喜歡他的名言:
3.學習了《輕叩詩歌的大門》后,我的感受是:
4.《唯一的聽眾》中老人說自己“耳朵聾了”是為了
5.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共收集詩歌305篇,已經有的歷史了。
6.《只有一個地球》采用、等說明方法和、等修辭手法,所以生動具體。
7.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的地方升起來。的海面上,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的微云。
16.日積月累。
1.破壞環境的地方我寫上口號或標語:。
不愛祖國的人我用名人名言勸說:
2.描寫菊花引用古詩句:,
送別朋友時用古詩句:,
想念家鄉時吟古詩句:,
3.春節在大門上貼副對聯:,
搬新房給書房貼名言警句:
4.不講誠信的人我用古人的話勸說:
不團結互助的人我用諺語勸說:
5.世界最高的山峰是,世界最低的盆地是
6.補寫《論語》。
(1),患不知人也。
(2)學而不思則罔,
17.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出自他和他的學生的語錄集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要__________________。我還知道他
的其他名言,如__________________。
18. 按原文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稻( )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 )。此六畜,人所( )。
曰喜怒,曰( )( )。愛( )欲,七情具。青( )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苦甘,及辛( )。此五味,口所含。
19.記一記。回憶課文內容填空。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援弓繳而射之。
20.古詩百花園。把富有哲理的詩句補充完整。
(1)山重水復疑無路,________________。--陸 游《游山西村》
(2)橫看成嶺側成峰,________________。--蘇 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里目,____________。--王之渙《登鸛雀樓》
(4)問渠哪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朱 熹《觀書有感》
(5)會當凌絕頂,____________。--杜 甫《望岳》
(6)野火燒不盡,____________。--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21.桉要求填空。
(1)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全詩表現了詩人的。
(2)詩人用霜天月落、烏鵲凄啼、、、、等景色為我們編織了一幅幽靜美麗的秋夜江景圖。
(3)“,”一句將夜景與愁思交織在一起,情景交融,成為千古名句。
22.現在人們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來表達對離別好友的祝愿。
23.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____________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24.當我們即將遠行,念及母親的深恩,又覺得難以報答時,常會很自然地吟誦起_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___的《 》。
25.開發大西北,我們實現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綠色戰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將來,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態環境必將在大西北重現。(用《敕勒川》中的詩句填寫)
26.當人們說起一個人年紀輕輕就才華出眾、引人注目的時候,往往引用楊萬里《小池》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把下列詩句補充完整。
1.秦時明月漢時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楓漁火對愁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淺草才能沒馬蹄。
4.但愿人長久,。
28.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急走”的意思是;這首詩的作者是代的,描寫的是生活的情景。
29.補充下列古詩詞。
1.眾鳥髙飛盡,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光秋月兩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
4.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陰學種瓜。
5.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___________,____ ____,斜風細雨不須歸。
30.按要求填空。
1.復習對學習非常重要,可有些同學根本不重視復習,我想用孔子的一句名言來對他們說:“ , 。”
2.“ ,謙受益”告訴我們人要謙虛;“ ,”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過錯。
3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 ) 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 )的春風里,在( )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 )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 )的時候,無日不( )。
2.大自然多像一位( )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 )的胸懷,( ) 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 )的太陽是她( )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 )的絮語。
3. 走進課文,我們跟著作者認識了一些偉大的人物,有被日本人民稱為 “( )”的聶榮臻將軍;有被稱為“( )”的莫泊桑;《夾竹桃》的作者是( )他曾被譽為“學界泰斗”。
4. 一些古詩詞在寫景狀物的同時,也表達作者一定的情感意志。張志和《漁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 )”表達了對江南春景的贊美;《馬詩》中的“( ),快走踏清秋”表達了詩人遠大的抱負;于謙《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渾不怕,( )”表現的是詩人堅守高潔的情操;《夏日絕句》中的“( ),死亦為鬼雄“則讓我們感受到李清照的一腔正氣和愛國情懷。
32.古往今來,梅花一直是高潔的象征。它不慕虛名,傲視嚴寒。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描繪它;王冕在墨梅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贊譽它;陸游在詠梅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夸獎它;毛澤東在詠梅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刻畫它。
33.根據課文填空。
1.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地方的溫度非常( )
2.愛斯基摩人住在( )搭建的( )屋里。
3.愛斯基摩人出門時,總要穿上( )和( ),戴上( ),抵擋嚴寒。

參考答案
1.【答案】1.映日荷花別樣紅2.葡萄美酒夜光杯3.風雪夜歸人4.莫愁前路無知己
【解析】
試題分析:要正確解答此題,要勤于積累古詩詞,然后根據自己的積累,完成填空。第1小題全詩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第2小題全詩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第3小題的全詩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第4小題全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答案】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解析】
3.【答案】
1.極多 紅彤彤的 金燦燦的 半紫半黃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黃 茄子紫
2.顏色 翠綠 橙黃 雪白
3.排比
4.火燒云顏色變化極多。
【解析】略
4.【答案】
1.拉長 變粗 橫貫江面 白浪翻滾 兩丈多高的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把浪潮比作戰馬
3.從顏色:白色;形狀:拉長,變粗,橫貫江面;聲音:如同山崩地裂。
【解析】略
5.【答案】
(1)越來越大 水天相接 白線 沸騰
(2)奔騰西去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恢復了平靜
【解析】背誦
6.【答案】1.[宋]辛棄疾 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2.青藏高原 傲立的雪峰 靜默的圣湖 炫目的藍天 布達拉宮 3.整個班 整個潛伏部隊 這次戰斗的
勝利 千斤巨石一般 比喻 修辭
【解析】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掌握能力。對作品的作者、出處應該有準確地掌握,填空要根據要求和課文的內容來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現錯別字。
7.【答案】
1.上了小丘 又下來 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柔美 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翠色欲流
3.靜立不動 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解析】
試題分析:略
8.【答案】1.抱在一起 玉雕的圓球 一條一條地關滿枝頭 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辮 遠 近 形態美2.熱得耷拉著翅膀 塌了架的草垛 熱得吐出舌頭 躲在樹蔭下直喘粗氣 熱得不知如何是好 到處扯著嗓子亂叫 動物 排比 天氣炎熱 勤勞辛苦 3.精白粉拌槐花 麻油 蒜泥 陳醋 炒芝麻 槐花蜜
4.長長的鉤刀一下一下地削著槐米 一簇簇槐米 彎腰撿著 往籃里塞著 很美的勞動畫面
【解析】
試題分析:略
9.【答案】
1.輕煙 吹散 薄霧 蒸融 朱自淸 匆匆
2.好啊,仿佛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伯牙 鐘子期 高山流水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解析】
試題分析:第一題首先要背誦準確,還要注意“薄霧”“蒸融”“匆匆”中難寫字的書寫。第二題先要把握難點“峨峨”,應該是巍峨、高大的意思。還要注意在直譯的基礎上,適當加以修補,添加一個動詞“屹立”,以求通順自然。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 ,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在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第三題考查識記,連線題已經降低難度,萬一記不清還可以揣摩、估計。
10.【答案】
1.悄悄地 和煦 盛夏 清冷 茂盔 衰敗 迎風吐艷
2.偉大 寬廣 茂密 溫暖 明亮 甜蜜
3.中日友誼的使者 短篇小說之王 季羨林
4.桃花流水鱖魚肥 何當金絡腦 要留漬白在人間 生當作人杰
【解析】
試題分析:《夾竹桃》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1小題是第四自然段中的一部分,寫的是夾竹桃默默開花的樣子,不張揚的個性。2小題是文章《孔子游春》中的一部分,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的樣子。3小題是對課文內容和名家名篇的考查,需要學生熟悉課文內容。4小題是對古詩詞名句的理解和識記的考查。
11.【答案】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葉影參差 花影迷離 像飽飲了玫瑰酒似的 漲溢出光與彩 流必向下 和順溫柔
【解析】
試題分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寫這首詞時蘇軾與弟弟已經六年沒有見面了,他十分思念弟弟,于是在中秋,寫下了這首詞。“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流傳千古,現在多用它表達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6.“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明確地提出了她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這首詞是在國破之后女詞人寫出的一首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它把影子……許多幻想”選自季羨林寫的文章《夾竹桃》。“大海失去了原色……”選自課文《三亞落日》。“水沒有一定的形狀……”選自課文《孔子游春》。
12.【答案】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一天之計在于晨。
3.五谷豐登 六六大順 七上八下
4.有苦說不出。
5.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解析】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平時的積累掌握能力。填空要根據要求和課文的內容來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現錯別字。
13.【答案】1. 聰明 本領 依靠 “歌聲”、 2. 葡萄溝 水果 杏子 香梨 蜜桃 沙果 葡萄成熟3. 各式各樣 挨著 半月形 輕輕 船工 輕輕
【解析】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能力。對文章內容準確地掌握,填空要根據要求和課文的內容來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現錯別字。
14.【答案】(1)顫動了兩下 (2)輕快、敏捷 (3)悄然無聲(4)毫不含糊(5)襲了下來(6)葉影參差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傳統的記憶型默寫題。要求學生直接默寫出指定的文句,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強背誦識記,尤其是不僅能背誦,還要能默寫。默寫時,需識記清晰外,還要注意書寫正確。注意“顫”“敏捷”“襲”的部首。“毫”不能寫成“豪”字,“毫”是數量極少,一點兒,如:毫不費力、毫不含糊。“豪”是氣魄大,直爽痛快,沒有拘束的,如:豪放、豪氣。
15.【答案】1.伯牙說,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2.略 3.略;4.讓“我”能沒有顧慮地練習小提琴;5.詩經 約2500年;6.列數字 打比方 比喻 擬人;7.水天相接 微波 粼粼 霎時間 一縷一縷 輕紗似;
【解析】
試題分析:這道題是對課文內容的考查。做這類題,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來做題。1.“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出自《伯牙絕弦》,是鐘子期去世以后,俞伯牙的感慨,他認為世上再也沒有懂他的知音了。2.魯迅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家,他的原名是周樹人,他的《自嘲》中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對他生活的真實寫照。3.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有道理即可。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談感受。4.《唯一的聽眾》中老人說自己“耳朵聾了”是為了讓“我”能更好的練小提琴,找回自信。只要熟悉課文內容,可以輕松地做上。5.有關《詩經》的文學知識,只要了解基本的文學常識,就不會失分。6.是對說明方法和修辭方法的考查,只要熟練準確地掌握這些方法,熟悉教材內容就能做對。7.對課文背誦默寫的考查。這一段出自楊爽的文章《月光曲》,做這類題,準確無誤地記憶和默寫是做這類題的關鍵。不能出現錯別字,不能多字或丟字。
16.【答案】
1.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5.珠穆朗瑪峰 吐魯番盆地
6.(1)不患人之不己知(2)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
試題分析:1.破壞環境的地方就寫環保的標語或口號。不愛祖國的人,勸他的時候要用到愛國的名言。2.主要是對古詩詞名句的考查,平時不僅要注意收集詩句,還要善于分類整理,比如描寫菊花的詩句,送別朋友的詩句,思念家鄉的詩句等等。3.收集春聯,給書房貼的對聯應該是愛讀書的名言警句。4.勸告不講信用的人要用講信用的名言,勸告不團結的人要用團結的諺語。5、6小題是一些常識,平時要善于積累。
17.【答案】孔子《論語》 學思結合 他的名言還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析】
試題分析:孔子是古代一位很有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都記錄在《論語》一書中。他的名言有很多,“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18.【答案】粱 豕 飼 哀懼 赤 酸 咸
【解析】
19.【答案】專心致志 有鴻鵠將至
【解析】
試題分析:近兩年填空出現“回歸課本”的現象,出題人找準學生容易忽略課內古詩文和日積月累內容的弱點,有針對性地出題。這也告訴了備考的同學,往往難題不在于考沒有學過的知識,而是那種容易遺忘的知識點。
20.【答案】(1)柳暗花明又一村
(2)遠近高低各不同
(3)更上一層樓
(4)為有源頭活水來[來源:學#科#網Z#X#X#K]
(5)一覽眾山小
(6)春風吹又生
【解析】考查識記背誦,平時多積累課內課外的。
21.【答案】(1) 張繼 客旅愁思
(2)江邊楓葉 漁船燈火 城外寺廟 半夜鐘聲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解析】考查直接默寫和理解性默寫。
22.【答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解析】
試題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唐代詩人王勃,這是一首贈別友人的詩。原文: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譯文: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23.【答案】蘇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解析】
試題分析:《題西林壁》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原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4.【答案】唐 孟郊 游子吟
【解析】
試題分析:《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五言古詩,屬于古體詩。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原文: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譯文: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征的衣服,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25.【答案】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解析】
試題分析:《敕勒川》,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全詩寥寥二十余字,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尤以最后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著名。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成為婦孺皆知的名句。原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譯文: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草低處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26.【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解析】
試題分析:《小池》的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原文: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譯文:泉眼很愛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風光的柔和。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枝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27.【答案】(1)萬里長征人未還 (2)月落烏啼霜滿天 (3)亂花漸欲迷人眼(4)千里共禪娟
【解析】
試題分析:(1)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一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出自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全詩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3)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一詩,“淺草才能沒馬蹄”的上一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4)出自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但愿人長久”的一句是“千里共嬋娟”。
28.【答案】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快速奔跑 宋 楊萬里 春季鄉村
【解析】
試題分析:楊萬里是南宋杰出的詩人,他的這首《宿新市徐公店》講的是詩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縣的新市鎮,一個姓徐的人家開設的客店的時候,看到一片盛開黃色鮮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著高興的兒童。他們在追撲黃色的蝴蝶。黃色蝴蝶飛進黃色的油菜花中,孩子們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黃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詩人用簡捷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歌頌了大好的祖國山河。
29.【答案】(1)孤云獨去閑 (2)潭面無風鏡未磨 (3)日出江花紅勝水 春來江水綠如藍(4)童孫未解供耕織 (5)青箬笠 綠蓑衣
【解析】
試題分析:(1)句選自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句選自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3)句選自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4)選自范大成《四時田園雜興》,“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5)選自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0.【答案】(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滿招損 知錯必改 聞過則喜
【解析】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對詞句的積累及運用,要做到對詞句的牢固積累,而且具有靈活運用的能力。(1)認真讀句子,發現是要填寫孔子的一句名言,而且這句名言應該和重視復習有關系,我們在大腦中搜索孔子名言,從中篩選出和復習有關的,就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第一個空考查對名言的積累,“謙受益”的前一句是“滿招損”,后面可以根據給出的解釋把積累的名言對號入座,所以可得答案為“知錯必改”“聞過則喜”。
31.【答案】1.悄悄地 和煦 盛夏 清冷 茂盔 衰敗 迎風吐艷2.偉大 寬廣 茂密 溫暖 明亮 甜蜜3.中日友誼的使者 短篇小說之王 季羨林4.桃花流水鱖魚肥 何當金絡腦 要留漬白在人間 生當作人杰
【解析】
試題分析:這道題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背誦的考查。平時要準確熟練地背誦課文,默寫填空時不寫錯別字,才不會失分。《夾竹桃》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1小題是第四自然段中的一部分,寫的是夾竹桃默默開花的樣子,不張揚的個性。2小題是文章《孔子游春》中的一部分,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的樣子。3小題是對課文內容和名家名篇的考查,需要學生熟悉課文內容。4小題是對古詩詞名句的理解和識記的考查。
32.【答案】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解析】
試題分析:原文: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宋 《梅花》)翻譯: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3.【答案】1.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地方的溫度非常( 冷 )
2.愛斯基摩人住在(冰雪)搭建的( 圓頂雪)屋里。
3.愛斯基摩人出門時,總要穿上(厚厚的衣服)和( 靴子 ),戴上( 厚厚的帽子),抵擋嚴寒。
【解析】略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771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