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等。
【背景鏈接】
本文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為依據(jù),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jīng)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課文節(jié)選的是看社戲的部分。
【文體知識】
小說: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情節(jié)一般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四部分,有的還包括序幕和尾聲。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體例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并稱為“四大文學體裁”。
【小題快練】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絮叨( ) 怠慢( ) 潺潺( )
家眷( ) 鳧水( ) 呵欠( )
棹著( ) 彌漫( ) 旺相( )
cháo( )笑 攛duo( ) jiǎo( )潔
蘊zǎo( ) 糾gé( ) 好dǎi( )
2、根據(jù)詞義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看望父母。
(2)____________________:客套話,表示招待不周。
(3)____________________: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3、圍繞“看社戲”,課文主要分為如下幾部分,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想看社戲——________________社戲——______________社戲——看罷社戲
第2課《回延安》【作家作品】
賀敬之,1924年,山東棗莊人。詩人、劇作家。1940年到延安,進入魯迅藝術(shù)學院文學系學習。194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5年他和丁毅執(zhí)筆集體創(chuàng)作新歌劇《白毛女》,《白毛女》榮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金二等獎。
【背景鏈接】
1956年,賀敬之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xiāng)。他見到了熱情的鄉(xiāng)親們,目睹了延安的新貌,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抒情詩。
【小題快練】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摟定( ) 腦畔( ) 油饃( )
糜子( ) 白羊肚手巾( ) 心窩( )
翅bǎng( ) 眼kuàng( ) 羊gāo( )
樹shāo( )
2、根據(jù)詞義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人體上心臟所在的地方;指內(nèi)心,心里。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種形狀像小米、沒有黏性的黍類谷物。
(3)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距離遙遠,也指相距遙遠的不同地方;形容說話漫無邊際。

【作家作品】
劉成章,1937年出生于陜西延安。主要作品有《黃土情》《纖麗的陽光》《羊想云彩》等。
【背景鏈接】
20世紀80年代,劉成章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景象,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他感悟到“安塞腰鼓”不僅是陜北這塊古老的黃土地的地域文化,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fā)、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征。于是,劉成章充滿激情地創(chuàng)作了《安塞腰鼓》一文。
【文體知識】
散文:散文指用凝練、生動、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藝性文體。散文的創(chuàng)作,常常是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一件小事,甚至一個小小物件來寄托作者的情思,表達主觀感受,流露出某種意愿等。其特點在于“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選材范圍廣闊,形式活潑自由,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無一不可。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小題快練】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冗雜( ) 亢奮( ) 燒灼( )
驀然( ) 戛然( ) 磅礴( )
fú( )射 思xù( ) tián( )靜
明xī( ) 淋lí( ) 飛jiàn( )
2、根據(jù)詞義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2)____________________:聲音突然中止。
(3)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4)____________________:纏住不能脫身,束縛。

【作家作品】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散文家、教育家。他將畢生精力傾注于文學創(chuàng)作和教育事業(yè),舌耕筆耘,成果豐碩。代表作有《羽書》《北極星》《我還沒見過長城》等。
【背景鏈接】
本文寫于20世紀30年代中期,當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筆法,寫了他關(guān)于燈籠的一些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小題快練】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爭訟( ) 領(lǐng)域( ) 熙熙然( )
斡旋( ) 靜穆( ) 暖融融( )
思mù( ) 悵wǎng( ) 馬前zú( )
qiāng( )然 tuì( )色 liáo( )原
2、根據(jù)詞義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惆悵迷惘;心里有事,沒精打采。
(2)____________________:調(diào)停,調(diào)解。
(3)____________________:歷史上的人物事跡、制度沿革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人處世的道理。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燈籠》這篇文章由點及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過渡到燈籠,又由燈籠聯(lián)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想到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壯烈事跡,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感激之情。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10735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