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2022專轉本語文第十題(專轉本語文模擬試題三)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5)
邁成 專轉本2019級大學語文試題卷(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2022專轉本語文第十題?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2022專轉本語文第十題
邁成 專轉本2019級
大學語文試題卷(三)
注意事項:全卷滿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小題分
值依據最新考綱,僅供模擬參考)
一、語文知識(本大題共15小題,均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拘泥.nì標識.zhì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戲謔.xuè風光旖.qí旎
C、參與.yǔ彈劾.hé審時度.duó勢
D、傾軋.yà結束.sù杞.qǐ人憂天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宦.官豢.養盥.洗患.得患失風云變幻.
B、蒞.臨乖戾.官吏.嘔心瀝.血不寒而栗.
C、翌.日對弈.肄.業苦心孤詣.雄關險隘.
D、羨.慕汗腺.霰.彈諂.媚阿諛借花獻.佛
3.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A、翔實詞不達意冷寞一愁莫展
B、痙孿不經之談偏辟勵精圖治
C、風靡蘗根禍種攀緣始作俑者
D、傾軋氣沖宵漢弘揚撲溯迷離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2
A.我們決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滿足。
B.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提高產品質量的好
建議。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還出版了一本文不加點....,又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
詩集子,文字比較艱深,讀起來確實累人。
D.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竟相觀摩,藝術愛好者
趨之若鶩....。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作為古希臘哲學家,他在本體論問題的論述中充滿著辯證法,因此被譽
為“古代世界的黑格爾”。
B.由此可見,當時的設計者們不僅希望該過程中藝術活動是富有創造性的,
而且技術活動也是富有創造性的。
C.本書首次將各民族文學廣泛載人中國文學通史,但就其章節設置、闡釋
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D.古代神話雖然玄幻瑰奇,但仍然來源于生活現實,曲折地反映了先民們
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以魯國歷史為
線索撰寫的古代最早的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戰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
著。
B.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其詩歌作品以慷慨悲壯著稱,
與其子建安詩人曹丕和曹植合稱為“三曹”。
3
C.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是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說《子夜》,
《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及農村三部曲(《春蠶》、《秋
收》、《殘冬》)。
D.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后半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三部
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和《復活》使他登上
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7.下列作家、國別及時代、作品、體裁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A.陶淵明——中國/東晉——《歸園田居》——古體詩
B.白居易——中國/唐代——《琵琶行》——長篇敘事詩
C.朱自清——中國/現代——《背影》——散文
D.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劇
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戰國策》,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歷史著作
是《左傳》,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第一部斷代史是《漢書》。
B.唐代“古文運動”是我國一次文體改革運動,到了宋代繼續提倡這種改
革,出現了被世人稱頌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
洵、蘇軾、蘇轍、曾鞏。
C.元雜劇的主要角色為末(男子)、旦(女子)、凈(花臉)、丑(小花
臉)、雜。
D.歐·亨利是美國短篇小說家,代表作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
美詩》、《最后的藤葉》。
4
9.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時而作”。
B.我國新文學發展時期,著名的小說有茅盾的《子夜》、葉圣陶的《倪煥
之》、巴金的《燈》、老舍的《駱駝祥子》等。
C.普希金是俄國著名詩人,代表作品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短
篇小說《致恰達耶夫》。
D.在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上,溯源是神話傳說,主要經歷了六朝志怪、
唐代傳奇、宋元話本和明清章回小說等發展階段。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樂府”原是指漢代設置的采詩制度的官署,后來演變為一種詩體的名
稱。《木蘭詩》《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B.《藥》、《孔乙己》、《故鄉》、《社戲》、《祝福》等小說都是選自
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彷徨》。
C.《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集分為“風”、“雅”、“頌”
三個部分,其詩多用“賦”“比”“興”的手法,因而又有“詩六藝”的說法。
D.元曲是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并稱的一種文學式樣,其中關漢卿的《竇娥冤》
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
1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杰出的小說家、劇作家。主要作品有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5
B.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許多名家并稱如:“韓柳”即韓愈、柳宗元,“李杜”
即李
白、杜甫,“小李杜”即李商隱、杜牧,“蘇辛”即蘇軾、辛棄疾等。
C.《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
D.紀傳體史書是以傳記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事實的。如《三國志》、《戰
國策》都是紀傳體史書。
1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北宋政治革新家、思想家、文學家,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B.巴金是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愛情三部曲”——《家》、《春》、
《秋》。
C.戲劇文學的兩個重要內容是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
言和舞臺說明,對戲劇文學來說,重要的是人物語言,即臺詞,人物語言包括對
話、獨白和旁白。
D.茨威格是奧地利現代著名作家,反法西斯運動的擁護者。
1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期呂不韋召集門客編寫的。
B.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北宋愛國詩人。
C.《變形記》、《鄉村醫生》的作者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
D.戲劇按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悲喜劇,按作品時代可分為歷史劇和現
代劇。
1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6
A.元曲可以分為雜劇和散曲,散曲又分為小令和套數。關漢卿、鄭光祖、
馬致遠、睢景臣并成為元曲四大家。
B.《左傳》、《史記》、《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的三個里程碑,
期中《左傳》、《資治通鑒》屬于編年體,而《史記》則開紀傳體之先河。
C.從我國古代詩歌優秀傳統的集成和發展來看,《詩經》、漢樂府、建安文
學、杜甫、白居易、陸游是一脈相承的。
D.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三部著名長
篇小說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
1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悲劇,是二十世紀30年代中國的優秀話
劇之一,在中國文壇上有深遠的影響。
B.在我國文學史上“風騷”并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
指“離
騷”,代表《楚辭》。
C.世界名著《陰謀與愛情》、《悲慘世界》、《浮士德》的作者分別是德
國的席勒、法國的莫泊桑、英國的拜倫。
D.泰戈爾,近代印度作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散文詩集《吉檀迦利》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閱讀理解(本大題共10小題,3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6小題,每小題2
分,非選擇題4小題,共18分。)
(一)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16--20題。
7
社會是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家庭和諧關乎社會和諧。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種和諧的
關系,就需要有家庭倫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維護家庭關系的種種倫理規范,它
們往往體現在各種“禮”之中、從《禮記》中可以看到各種禮制的記載,如婚喪
嫁娶,這些都包含著各種家庭倫理規范,而要使這些規范成為一種社會遵守的倫
理,就要使“禮”制度化。
在中國古代,“孝”無疑是家庭倫理中最重要的觀念。《孝經》中有孔子的一段
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這是說“孝”是“天道”常規,
是“地道”通則,是人們遵之而行的規矩,為什么“孝”有這樣大的意義?這與
中國古代宗法制有關。中國古代社會基本上是宗法性的農耕社會,家庭不僅是生
活單位,而且是生產單位,要較好地維護家庭中長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順
利延續,必須有一套維護當時社會穩定的家庭倫理規范。這種倫理規范又必須是
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倫理規范,這樣社會才得以穩定。
“孝”成為一種家庭倫理規范,并進而成為社會的倫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
據。《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說:“天登大常,以理人倫,制為君臣之義,作
為父子之親,分為夫婦之辨。”理順君臣、父子、夫婦的關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規處理君臣、父子、夫婦倫理關系,社會才能治理好。所以,
“人道”與“天道”是息息相關的。
“孝”作為一種家庭倫理的哲理根據就是孔子的“仁學”,以“親親”(愛自己
的親人)為基點,擴大到“仁民”,以及于“愛物”,基于孔子的“仁學”,把
“孝”看成是“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體現
了孔子“愛人”(“泛愛眾”)的精義;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
8
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條,而是基
于“仁學”的“愛”不斷釋放的過程,只有在家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以“仁學”
為基礎的“孝”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出來。
社會在發展,現代社會中的家庭倫理會變化,“孝”的內涵也會隨之變化,例如
“四世同堂”“養兒防老”,就因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的逐漸消失而失去意義,又
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沒有必要提倡,但作為“孝”之為核心理念的“仁
愛”仍有家庭倫理之意義。在家庭不再是生產單位的情況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
活狀態,將主要由社會保障體系來承擔,但“孝”的仁愛精神則不會改變,對長
輩的愛敬,對子孫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內在本心的“仁愛”,魯迅在《我們現
在怎樣做父親》中批評抹掉了“愛”,一味說“恩”的“父為子綱”說,提出:
“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使只是‘愛’,”“孝”之核心理念“仁愛”作為家庭倫
理仍具有某種普遍價值的意義。
(摘編自湯一介《“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
義》)
1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家庭倫理,把家庭倫理規范置于比社會倫理制度更重要的
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決定了“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家
庭倫理。
9
C.根據儒家思想,“孝”不僅是家庭內的規范,而且在社會中有一個不斷擴大
的過程。
D.由于家庭結構和家庭倫理的變化,傳統“孝”的形式在現代社會無提倡的必
要。
17.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幾次引用文獻,目的是論證中國古今經典中對“孝”的理解詮釋是一致
的。
B.文章基于對孔子“仁學”思想的認同與接受,提出了關于“孝”的意義的論
斷。
C.文章在論證結構上,先引出論題,再提出觀點,然后縱向深入,最后補充論
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義,又指出它的內涵變化,顯示了作者的思辨態
度。
1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的“禮”,既有倫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結合。
B.儒家從“天道”與“人道”的關系看待“孝”,這體現了哲理與倫理的統一。
C.以“親親”作為“孝”的基點,能使得“孝”在歷史實踐中一直是自覺自愿
的。
10
D.魯迅從“現在怎樣做父親”的角度批評“父為子綱”說,體現了對舊說的反
思。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纜車又顛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車廂里給滑雪板上蠟,把靴尖塞進滑
雪板上的鐵夾,牢牢扣上夾子。他從車廂邊緣跳下,跳腳在硬邦邦的冰殼上,來
一個彈跳旋轉,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煙滑下山坡。
喬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見人影了。尼克順著陡起陡伏的
山坡滑下去時,那股沖勢加上猛然下滑的勁兒把他弄得渾然忘卻一切,只覺得身
子有一股飛翔、下墜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來個上滑姿勢,一下子又往下滑,
往下滑,沖下最后一個陡峭的長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腳下消
失了。身子蹲得幾乎倒坐到滑雪板上,盡量把重心放低,只見飛雪猶如沙暴,他
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穩住了。隨即一搭被風刮進坑里的軟雪把他絆倒,滑雪板
一陣磕磕絆絆,他接連翻了幾個筋斗,然后挺住,兩腿交叉,兩腿交叉,滑雪板
朝天翹起,鼻子耳朵里滿是雪。
喬治站在坡下稍遠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風衣上的雪。
“你的姿勢真美妙,尼克,”他大聲叫道。“那堆爛糟糟的雪真該死。把我
也絆了一跤。”
“在峽谷滑雪什么滋味兒?”尼克掙扎著站起來。
“你得靠左滑。因為谷底有堵柵欄,所以飛速沖下去后得來個大旋身。”
“等一會兒我們一起去滑。”
11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峽谷。”
尼克趕過了喬治,他的滑雪板開始有點打滑,隨后一下子猛沖下去。他堅持
靠左滑,末了,在沖向柵欄時,緊緊并攏雙膝,象擰緊螺旋似的旋轉身子,把滑
雪板向右來個急轉彎,揚起滾滾白雪,然后才慢慢減速,跟鐵絲柵欄平行地站住
了。
他抬頭看看山上。喬治正屈起雙膝滑下山來;兩支滑雪杖像蟲子的細腿那樣
蕩著,杖尖觸到地面,掀起陣陣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隨,整個身子
來個漂亮的右轉彎,蹲著滑行,雙腿一前一后,飛快移動,身子探出,防止旋轉,
兩支滑雪杖像兩個光點,把弧線襯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籠罩在漫天飛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鐵絲柵欄最高一股鐵絲壓下,喬治縱身越過去。他們沿路屈
膝滑行,進入一片松林。路面結著光亮的冰層,給拖運原木的馬兒拉的犁弄臟了,
染得一片橙紅,一搭煙黃。兩人一直沿著路邊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傾斜
通往小河,然后筆直上坡。他們透過林子,看得見一座飽經風吹雨打、屋檐低矮
的長形房子。走進了,看出窗框漆成綠色,油漆在剝落。
他們把滑雪板豎靠在客棧墻上,把靴子蹬蹬干凈才走進去。客棧里黑咕隆咚
的。有只大瓷火爐在屋角亮著火光。天花板低矮。屋子兩邊酒漬斑斑的暗黑色桌
子后面都擺著光溜溜的長椅。兩個瑞士人坐在爐邊,喝著小杯混濁的新酒。尼克
和喬治在爐子另一邊靠墻坐下。一個圍著藍圍裙的姑娘走過來。
“來瓶西昂酒,”尼克說,“行不行?”
“行啊,”喬治說。“你對酒比我內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沒一項玩意兒真正比得上滑雪,對吧?”尼克說。“你滑了老長一段路,
12
頭一回歇下來的時候就有這么個感覺。”
“嘿,”喬治說。“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進酒來又出去了,他們聽見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門開了,一幫子從大路那頭來的伐木工人走進來,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
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給這幫人送來了三公升新酒,他們分坐兩桌,光著煙,不
作聲,脫了帽,有的背靠著墻,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著木雪橇的馬兒偶爾一
仰脖子,鈴鐺就清脆地叮當作響。喬治和尼克都高高興興的。他們兩人合得來。
他們知道回去還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幾時得回學校去?”尼克問。
“今晚,”喬治答。“我得趕十點四十的車。”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們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學啊,”喬治說。“哎呀,尼克,難道你不希望我們能就這么在一
起閑逛嗎?帶上滑雪板,乘上火車,到一個地方滑個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棧投
宿,再一直越過奧伯蘭山峰,直奔瓦萊洲,穿過恩加丁谷地。”
“對,就這樣穿過黑森林區。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釣魚的地方吧?”
“是啊。”
他們喝光了剩酒。
尼克雙肘撐在桌上,喬治往墻上頹然一靠。
“也許我們再也沒機會滑雪了,尼克,”喬治說。
“我們一定得滑,”尼克說,“否則就沒意思了。”
“我們要去滑,沒錯。”喬治說。
13
“我們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說。
“希望我們能就此說定了,”喬治說。
尼克站起身,他把風衣扣緊。他拿起靠墻放著的兩支滑雪杖。
“說定了可一點也靠不住,”他說。
他們開了門,走出去。天氣很冷。雪結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
松林里。
(陳良廷譯,有刪改)
19.兩人在喝完酒離開客棧前有一段一再相約的對話,請結合上下文分析
對話者的心理。
20.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
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說正是只描寫了這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
(一)閱讀下面短文,完成21--24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祐
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思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
“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
時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
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行手實法,不
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
司農,是擅造律也。”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
元佑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
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
14
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
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
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
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
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徽宗立,更三
大敖,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佑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
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
鮮矣。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
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
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
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
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15
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轉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選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衣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
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
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她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早災病疫,減免上供米
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
行止有度,婧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又減價集常平米,多作馕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三、古詩詞鑒賞(15分)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16
作客蘭陵跡已陳,為傳謠俗記州民。
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相仍市井貧。
常恐勞人輕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輪。
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
[注]①蘭陵:古地名,詩中代指常州。嘉祜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祜三年詔沈康知
常州。②廚傳;古代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
25.分析尾聯的表達效果?
26.如果你是沈康,通過這首送別詩,你會得到關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請簡要分析。
27.詩歌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四、作文(本大題共2小題,共90分)
28.某集團公司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行政職員,請根據職位要求,結合自身
情況,寫一封300字左右的求職信。(20分)
要求:(1)內容充實,文體規范,語言得體。(2)文中不得出現與本人相關的信息,
17
如涉及校名、人名等用╳╳來代替。
2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生活中充滿了矛盾。我們一方面對自己說對人要有愛心,愛人如愛己;
一方面在外頭又怕跟陌生人說話。我們一邊嘆息人際關系逐漸冷漠,一邊又不愿意伸
手去幫助路旁車子拋了錨的人。我們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壞人騙了,怕自己在路邊與麻煩
事或麻煩人惹人關系。我們的怕,大概已經快要把我們的愛吃掉。
要求:請以“生活中的矛盾”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自定,
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62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